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急性脑梗死后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08:18毕红娟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纤溶外周血发病率

毕红娟

孝感市中心医院 湖北 孝感 4321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ACI是卒中最常见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1]。根据美国心脏/卒中学会(AHA/ASA)2018版急性缺血性指南[2],ACI的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抗血小板、抗凝、降纤和扩容等。其中静脉溶栓是ACI主要恢复血流措施。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是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3]。rt-PA静脉溶栓虽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取得足够重视,但其与ACI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相关性鲜有综述报道。因此,本文总结归纳rt-PA静脉溶栓与ACI后PSD存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促进对rt-PA静脉溶栓与ACI后PSD相关性的认识。

1 PSD概述

PSD作为ACI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在ACI患者中的发病率约33%[4]。文献指出,PSD通过限制患者参与康复训练,降低患者身体素质、认知功能和社会能力,从而对患者功能结局产生不利影响,使患者再发血管事件风险增高,进一步增高患者死亡风险[5]。PSD临床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倦怠乏力、思维迟缓、头晕、呆滞、纳差、入睡困难等[6]。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当前广义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系统中没有针对PSD的确切诊断标准,仅有一些研究采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7]中的重度抑郁症诊断标准或抑郁评估量表来诊断PSD[8]。目前PS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9-11]。文献指出,PSD的治疗往往存在认识不足、不及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9,12]。由于PSD的高发病率及不明显的治疗效果,寻找PSD的影响因素显得十分重要。

2 rt-PA静脉溶栓与ACI后PSD存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任毅等[13]随访了发病6个月后的ACI患者,并进行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结果显示,rt-PA静脉溶栓组PSD发病率(HAMD-17评分>7分)为24.74%;轻度PSD发病率(HAMD-17评分8~16分)为14.21%,中度PSD发病率(HAMD-17评分17~23分)为8.42%,重度PSD发病率(HAMD-17评分17~23分)为2.11%,均小于非溶栓组的44.86%、23.24%、15.14%和6.49%。欧洲一项较大的卒中恢复研究项目[14]发现,ACI后rt-PA静脉溶栓组3个月后PSD发病率(23.3%)低于非溶栓组(31.5%)。deWeerd等[15]的研究显示虽然ACI后rt-PA静脉溶栓组和非溶栓组PSD发病率没有差异,但是需要注意到,rt-PA静脉溶栓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为严重,如果不使用rt-PA静脉溶栓,溶栓组中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会更加严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会限制患者的认知和社会能力恢复,最终导致PSD发病率增加。Stefanovic-Budimkic等[16]的临床研究发现rt-PA静脉溶栓组不仅功能恢复良好,而且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仅为11.3%,低于非溶栓组的19.8%。以上研究表明,rt-PA静脉溶栓与ACI后PS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可能呈负相关,但仍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证明。

3 rt-PA静脉溶栓与ACI后PSD存在相关性的可能作用机制

3.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机制

3.1.1 BDNF与PSD的关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种蛋白质,在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发育及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17]。Björkholm等[18]和Caviedes等[19]的研究显示,BDNF与PS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局部脑表达BDNF下降常导致PSD的发生及程度加重。Zhang等[20]和Jiang等[21]的研究表明,海马与伏隔核中BDNF的变化与PSD的发生联系密切。Ifergane等[22]通过对大鼠实施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来诱导大鼠发生ACI,以双向运动回避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蔗糖偏爱实验来评估大鼠PSD样行为,同时检测大鼠局部脑表达BDNF水平,结果表明海马中BDNF水平下调的大鼠更易发生PSD。Luo等[23]的研究发现,海马中BDNF/前体BDNF(proBDNF)的比值增加可以改善PSD症状。同时也有研究报道,外周血BDNF浓度降低与PSD的发生密切相关[24]。Rodier等[25]通过连续随访19个月Dijon大学附属医院ACI患者后发现,更低水平的外周血BDNF患者更易发生PSD。Kim等[26]通过对比PSD组与非PSD组BDNF编码基因表达情况,发现PSD与BDNFval66met多态性之间存在相互作用。Liang等[27]进一步通过基因检测发现,PSD与BDNF编码基因的七个单倍型(GC、AG、ACG、CGC、GCT、ACGC和ACAT)显著相关。BDNF影响PSD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通过BDNF前肽,研究发现BDNF前肽与PSD的程度呈正相关,BDNF以pH依赖性的方式高亲和力结合其前肽,当BDNF减少时,更多的BDNF前肽将被释放出来,从而导致PSD的程度加重[28]。②通过BDNF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组成BDNF-TrkB复合体,由BDNF-TrkB复合体参与PSD相关信号传导[18]。③通过BDNF促进神经肽VGF快速翻译,由VGF发挥抗抑郁作用,研究显示抗抑郁药物氯胺酮的作用机制涉及BDNF-VGF途径[21]。④通过BDNF与转录因子NF-κB形成正反馈回路而发挥抗PSD作用[19]。

3.1.2 rt-PA与BDNF的相关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不断释放入血液,主要起着生理性激活体内纤溶系统的作用,即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29]。目前,t-PA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纤溶作用,相对较少研究其与BDNF的相关性。根据研究报道,t-PA也是一种神经元可塑性调节剂,可以启动proBDNF转化为BDNF[25,27]。Liang等[27]的研究显示,t-PA编码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rs8178895、rs2020918和BDNF编码基因(SNPs)rs6265、rs2049046、rs16917271和rs727155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基因相互作用。rt-PA是t-PA在体外人工重组体。Rodier等[25]通过连续2年的临床随访研究发现,rt-PA静脉溶栓组外周血BDNF水平高于非溶栓组,对于该研究结果,Rodier等提出了2个可能机制:①rt-PA将体内的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纤溶酶促进了外周血proBDNF向BDNF的转化,即外周血proBDNF向BDNF的转化具有纤溶酶依赖性;②rtPA直接作用于脑中BDNF合成靶点,导致脑中BDNF浓度增加,脑中增加的BDNF顺浓度梯度分泌到血液中去,尤其是在ACI诱发血脑屏障破坏的时候。这与Rodier等[30]的研究结果一致:Rodier等通过研究rt-PA对大鼠脑BDNF代谢的影响,发现rt-PA通过非纤溶酶依赖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增强脑BDNF合成。以上研究表明,rt-PA静脉溶栓与脑及外周血BDNF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脑及外周血升高的BDNF降低了PSD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但仍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中的关系。

3.2 其他作用机制

其它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改善的神经功能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的日常生活能力则有助于降低患者抑郁情绪,进而降低PS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31]。其他作用机制也可能是rt-PA静脉溶栓对ACI患者产生一种心理安慰,暗示患者如果使用溶栓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速好转,否则病情可能会更糟,这种心理安慰也被称为“下行反事实思维”[32-33]。

4 结论及展望

rt-PA静脉溶栓与ACI后PS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可能呈负相关,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rt-PA静脉溶栓与脑及外周血BDNF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脑及外周血升高的BDNF降低了PSD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以及“下行反事实思维”也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结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文章探讨rt-PA静脉溶栓与ACI后PSD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造福更多患者。

猜你喜欢
纤溶外周血发病率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