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质量提高对策分析

2022-11-25 22:5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幼小习惯幼儿园

任 怡

(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中心幼儿园 山东青岛 266000)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幼小衔接的教育时间安排不恰当

幼儿园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的养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心智以及自身的价值观还未成熟,因而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对于从家的舒适的环境中向规律化的学习过程中引进的一个缓冲的过渡阶段,因而在幼儿园期间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合理的安排,对于幼小衔接的课程,需要安排在恰当的时间阶段。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的幼儿园是从学生入学起便开始小学规模式的教学工作和课程的设计,对于初入幼儿园的学生来说,还未完全适应新的环境,就要开始接受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会对学生产生压力和不良的心理情绪,这是与幼小衔接的最初安排目的恰恰相反。过早地让学生开始接受幼小衔接的课程,解决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和自卑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的长久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幼小衔接的教育过于模式化

对于幼儿园学生的幼小衔接的课程安排与设计需要经过精心的规划,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的方法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对于幼小衔接的教学工作安排过于模式化,教学过程流于表面形式,而忽略了最终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的总体思想。当前存在不少幼儿园仅仅将小学的教学模式简单直接套用到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总体课程中来,造成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况的模式化和僵硬化现象的出现。将小学的学习模式直接照搬照抄,将小学的课程内容过早地教授给幼儿园的学生,这一行为不仅仅极大地增加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完成对于身份的转化和认同。模式化的教学模式过于急功近利,不但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和帮助作用,还可能产生拔苗助长的效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完善,这也是目前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幼小衔接的教学进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有不少的幼儿园以及家长有着孩子要从小抓起的心理现象,从小就开始过早地引入难度较大的知识,过早地让学生接触小学的知识内容,为的是赢在起跑线,为学生的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一思想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学习进程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对于学习的概念以及学习的认知还不完善,高强度的学习训练,过多的学习任务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影响下,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被动地接受知识,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高强度的学习,不合时宜的课程引入也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应当是引导者的作用,在幼儿园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而不应该将过多的经历放到一味的知识灌输上面。

二、如何有效提升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质量

(一)幼儿园与小学形成合作关系,做好工作的衔接

作为幼儿园应当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教学模式有着十分严谨的设计,因而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和教学模式,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做好对接工作,形成教学模式相互呼应的结果。这也是充分发挥有效衔接课程的有效性和可用性的关键之处。仅仅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模式的探索远远是不够的,作为幼儿园的相关工作的负责人员应当意识到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与小学对接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因此应当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密切合作的关系,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当注重到并且树立相关的观念意识,循序渐进地引入合作小学的教学内容,并且完成学生进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提升打下基础。幼儿园可以与小学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形式,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的教育模式以及教学目标对幼儿园学生进行相关的对接。幼儿园的幼小衔接的作用和目的就是在于帮助学生提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对小学的课程内容进行相关的了解,将小学的课堂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入到幼小衔接的课程当中。同时作为幼儿园的管理人员不仅应当将工作重点放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质量问题上,也应当开展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密切合作,派遣幼儿园教师去小学进行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探讨,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准备和完善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小学中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的引导,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幼小衔接的教学质量。[1]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小学的教室和学习的环境,带学生提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进入小学的课堂之前形成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可以与合作的小学进行及时的沟通,双方的教师进行沟通,通过合作的方式统一教学路径,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率地适应小学的环境,从而提升幼儿园幼小衔接的课程质量。[2]

例如,为了充分实现小学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关系,提升幼小衔接的教学质量,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负责人员,应当积极进行相关的合作工作的展开。对于幼小衔接的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对于小学的教学知识的提早了解与掌握当中,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对幼儿园的学生进行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普及工作。为了加强与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幼儿园可以组织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小学,帮助学生提早认识并且了解到小学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氛围,这也是帮助幼儿园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方法。另外在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选取主题为“我的小学生活”等类似的故事或者日记来给幼儿园的学生进行学习,逐渐帮助学生形成对于小学生活的认知,为学生能够尽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实现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促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察觉学生心情的变化

目前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中,仍然存在直接将小学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套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来的现象,让学生提早接受小学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较多的负担。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应当采用娱乐加学习同时进行并且相结合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接受学习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相关的幼儿园教学机构过于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将学生的学习过于模式化,而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充分以学生为主导,教学的课程也应当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合理的安排,另外由于起初进入到规律化的纪律化的学习环境中,许多幼儿园的学生不能够适应这样的脱离家庭的自主的学习生活环境,因而情绪上会存在起伏与波动。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当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沟通。[3]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心情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质量和教学任务的进行。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心理来说,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帮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幼儿园教师应当以鼓励式的教学方式为主,鼓励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4]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也是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做铺垫,因而一定量的小学知识的引入也是应该具备的。但是由于幼儿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对学习还未形成成熟的认知,因此可以在幼儿园阶段以引导式的学习为关键。同时对于字母以及数字和拼音的知识也可以适当引入,教师可以将数字做成卡通卡片,配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认知和学习。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为幼小衔接的课程做充分的保障,同时也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的变化,发现情绪不高的学生,要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沟通。在教师的课堂当中要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幼儿园教师可以予以学生一定的奖励。对于课堂认真听课,保持良好坐姿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他/她一朵小红花,将小红花的获得数量贴在班级中的小黑板上,学生可以在每周结束后用自己获得的小红花兑换相应的礼物,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养仅仅依靠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阶段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学习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幼小衔接课程的教学成果,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幼儿园当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坐姿以及正确的读书姿势,这一习惯的养成单单靠教师的口头强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以儿歌的形式将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授给学生,每天早上都带着学生进行唱儿歌的环节,通过每日的重复强调,将这种良好的习惯融入学生的意识当中。[5]另外,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当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而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学校环境的熏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课堂之外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加强对于孩子的习惯的养成。当前也存在诸多的教学错误导向问题,这也与家长错误的培养观念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也应当重视对于家长教学观念转变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正向的导向作用。作为幼儿园,对于教师的聘用,应当提高幼儿园的教师准入的门槛,教师应当具备充足的教育观念与能力。幼儿园可以举办家长育儿交流会议,邀请学生家长积极参加,为学生家长普及更多的关于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教学方面的注意事项,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家长理解并且支持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校充分进行合作,因而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每日的学习以及在校的表现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情绪的变化,应当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了解,这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秉性,帮助教师更加快速地掌握学生的特点,从而能够尽快地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以及亲子运动会等,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成功的教育成果,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学生的教学模式的规划与安排应当与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身心发展情况为基础来进行合理的安排,因而通过家长交流会,帮助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双方进行通力合作和积极配合,共同建设全面的发展的幼小衔接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幼小习惯幼儿园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