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甘肃兰州 730000)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扶持和行业的先进理念推广,我国各行各业较以往有了显著发展,但在市场经济趋于繁荣的同时,因过度生产所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于义务教育中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精神,成为了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对于大多数初中学校开展的环保教育活动来说,由于初中教学压力相对较大,留给环保教育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多重视形式主义,很不利于环保教育的正常开展。对此,结合实际环保教育现状,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进行了探索。
通常来说,学科教育强调理论教学,大多数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为主要教学目标,这并不代表学科教育中不能掺杂思政教育和环保教育,环保教育可以从任意一个方面进行结合性学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环保教育可以依托于教材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有关环保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材的影响,最终获得较强的环保意识。数学学科要凸显环保教育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数学教材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有关的课题学习,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相关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环保教育的目的[1]。例如,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往往会涉及统计类题目或实践类题目,而在此类题目解答过程中,教师可巧妙地将题目主题与环保相结合,采用与环保相关的主题题目以供学生解答,比如淡水资源、绿化率、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有效增加题目的内涵价值,另一方面也可借助适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思想。其中,针对统计调查类题目,尤其是在学习“方差”“平均数”等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平均数,并且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同样教师也可以开展“搜集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种类”主题调查活动,通过调查让学生们更加亲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方差的意义,能熟练计算出一组数据的方差,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逐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借助生活调查加深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潜意识的环保思维,最终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环保精神。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地发挥数学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教师通过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学数据、统计,数学材料和数学相关史料,向学生们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
在以往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缺失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样,由于教学过程一味重视理论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学活动,甚至出现满堂灌的情况,使得学生极易对学科知识产生厌烦,由听不懂导致听不进去,最后很容易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放弃学习现象。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兴趣性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把思想教育、环保教育贯穿到实践活动中。对此,数学教学结合环保行动可依托于趣味性校园活动,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适合学生的环保活动,借助和谐和快乐教学氛围的有效构建,帮助学生获取较强的学习兴趣,并于活动开展中广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环保技巧和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教育[2]。通过数学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综合性地运用数学方面的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建立起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们的自我环保意识。
例如,当学生在进行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形状的包装纸盒一课时,本节课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基于环保教育理念,教师可将该课时设计为回收废弃纸盒的趣味性课堂活动,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更大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运用废弃纸盒制作手工艺品,环保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学生设计和制作手工艺品时,学会利用生活的剩余资源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环保意识。
从目前来看,环保教育不应仅由学校教师来开展,而是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对此,家校合作关系的有效构建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环保习惯的前提和基础,且只有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进行紧密联合,学生才能全方位接受系统的环保教育。家长的行为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家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除了应积极与家长建立沟通关系,不断转变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使其充分做好为人父母的榜样角色外,还应定期开展家校趣味环保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校园活动,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在亲子共同保护环境的和谐亲情氛围内,激发学生的参与保护环境意识,在加深学生与父母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形成健康的环保教育模式[3]。例如,当教师在教学统计调查相关知识点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统计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意义,掌握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的方法,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做一次简单的统计调查。学校可基于近年来被广泛讨论的垃圾分类问题在校园内开展“垃圾分类调查”的亲子活动,在培养学生和家长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回收校园内的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了解某些垃圾可以循环再利用,在净化校园的同时帮助学生体会清洁工的伟大和辛苦,最终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环保习惯,从自身做起践行保护环境理念,进而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热情。
在现代生活中,伴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教师获取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渠道,同时学生也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理论学习环境。在此背景下,我们并不否认互联网技术给学生及教师带来的学习工作便利,但也必须正视复杂网络环境给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更加强调发挥自身教育职责,以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中“品德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环保教育工作有机融合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此外,依托于复杂网络环境,教师不能一味逃避,而是应积极面对,逐步借助良性引导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于构建和谐环保氛围、正确环保舆论等层面的技术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的渗透,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认识,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环保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校园环保建设之中。其中,除了可采用上述提到的环保活动来营造校园环保文化外,教师也可依托于初中数学知识设置环保主题自媒体,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自媒体社交软件来创设环保舆论环境,可以和学生一起思考具有创新性的环保视频和文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H5,通过合作,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最终在媒体平台中有效挖掘数学教育与环保教育的内在联系,在舆论环境内探索数据分析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教师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逐步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思维,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们自身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更好地实践环保行为。
所谓环保教育,其应是一个渗透于包括数学但不限于数学的多学科融合教学过程,因此,在实际开展初中数学环保教育工作时,教师也应认清自身有限的教学精力,充分借助学科联合和教学合作来全面培养开展环保教育,最终发挥出“1+1>2”的环保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课题学习数据与节水相关知识时,教师要进一步巩固学生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资料中收集和整理数据,用图标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自行了解我国的淡水资源保护法、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和分布以及淡水资源的使用,加强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教师要逐步打破理论数学课堂的限制,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开展主题环保课程,鼓励学生从数据分析、板报制作、散文撰写等多个角度宣传环保教育,板报设计可以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对某一个环保问题设计一个板报,每周一次进行评比,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们进行散文比赛,以多角度分析环保问题,选出优秀散文进行班级推送,最终在提高学生多学科能力的同时全面激发学生的环保思维。可以进行知识竞赛,教师选择关于环保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进行解答,回答正确问题最多的学生,教师可以颁发“环保小标兵”的小锦旗。此外,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由于是其刚刚接触的全新学科,需要背诵和理解的知识点可能会难以接受,因此在化学这门学科面前很容易使学生遭遇很大的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可基于数学学科的“百科之父”特性,将数学知识不断与化学知识构建联系,通过化学节水实验分析数学环保问题,在数据研究中确定不同节水方式的节水效果,两个方面的联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两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最终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数学思维意识[4]。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导师,始终在学生心中发挥着重要的榜样带头作用,教师的自身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是放大作用,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师也应积极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借助标准的行为规范于一言一行中影响学生,于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一方面,教师要随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教学形象,尽量避免自身错误行为导致学生步入歧途,例如,面对价值取向尚未有效形成的初中学生,教师不要在课堂上乱丢垃圾,以免因为自身行为影响学生,同时,教师要养成随手收拾讲台的好习惯,不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室环境保护榜样,最终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维护教室卫生清洁中,杜绝学生劳动时间偷懒问题的出现,在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与环保相关的事例,可以是对班级内学生们保护环境、节约水源、捡拾校内垃圾等事例进行表扬,同样也可以借助名人的榜样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教师可于课堂上引入世界环保教父斯特朗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关于环保真正厉害的人物是如何做到的,还可以借助斯特朗的“绿色文明”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个概念,并且不断深化学生的环保认识,最终培养学生的环保精神。
综上,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的环保教育,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阶段开展环保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具体方法,其中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发展理念,通过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兴趣,积极借助校园活动、学科联合、家校合作等手段开展环保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才能在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促进环保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