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河口古镇地方资源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2-11-25 19:40王丽丽
科学咨询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河口古镇教师应

王丽丽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三中学,甘肃兰州 730060)

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小学对于劳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时,教师可以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比如利用河口古镇地方资源,充分提升学生对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分析

(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劳动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内容。利用劳动的方式,能够让人们充分地创造财富,迎接美好的未来,也能够充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利用劳动的方式,充分锻炼学生的个人意志,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责任心,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拥有相应的自理能力。中小学生是祖国美好明天的接班人,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成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

(二)完善素质教育结构的必然选择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的教育更提倡学生的素质化培养,并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中小学中教育中,加入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具体价值性,充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在当前的社会中,很多学生在家中都没有时间进行劳动,家长也不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中,这样的现实情况,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应重视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充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转化学生对于劳动的思想认识。

二、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

(一)对于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还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了个人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关注,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的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只注意让学生参与到一些体力劳动中,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的正确认识,导致劳动教育变得形式化。

(二)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劳动课程体系

我国的有些学生,还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劳动课程体系,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只重视让学生学习理论性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情感。很多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过于看重知识的传递,没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到一起,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没有实现自身劳动能力的成长。

三、利用河口古镇地方资源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

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河口古镇地方资源,充分加入多个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渠道,提升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认识。河口古镇资源其本身是属于乡土文化中的一种,通过加入河口古镇资源的方式,充分做好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河口古镇地方资源融入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保证德育教育的素材生活化,让小学劳动的教育更加实效化,引导学生从生动的角度中理解[2],实现劳动教育和河口古镇地方资源的实际融合。关于河口古镇地方资源,可以包含多个内容,比如河口古镇劳动资源、古码头古纱灯、西固区民俗博物馆。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做好劳动教育。

四、利用河口古镇地方资源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巧用河口古镇地方文化,导入新课堂教学

在传统化的课堂教学观念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学习知识,不要求学生进行劳动。这样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错误的,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小学劳动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劳动教育有正确的思想,提升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基本认识。教师自身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之一,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重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形象,充分提升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向[3]。比如在实际生活中,当教师看到地上有一张纸时,教师可以自己弯腰将这张纸捡起来,利用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正确做法,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劳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工作,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于相关的劳动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比如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河口明清古建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老的建筑,充分感悟里面的历史沉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关于古纱灯的图片,充分让学生了解古纱灯的制作过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的学习,为学生做好劳动知识的传递,引导学生认识到美好的生活都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利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劳动教育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导入形式,抛弃传统的干巴巴式说教,引导学生对于劳动教育产生新的认识,让学生自觉接受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

(二)巧用河口古镇地方文化,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环境对于学生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应重视创设相应的环境,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精神,提升学生对于劳动内涵的把握。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以劳动为主题的视频,充分提升学生对于劳动的基本认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积极地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增强自己的个人感悟。同时,教师还以“劳动”为基本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利用这样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劳动精神内涵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邀请社会中的知名人士来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劳动精神的内涵,增强学生的行为认识。

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理解相应的劳动知识,从思想情感的角度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于劳动教育产生良好的认识。河口古镇地方资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河口古镇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劳动知识,让学生对于劳动教育有着更为深刻性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相应的关于河口古镇的资料,让学生为河口古镇提出一些意见。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发挥学生身上的创造意识,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意见,充分增加学生身上的自豪感,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出谋划策[5]。

(三)融入河口古镇地方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时,教师应重视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系统化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做到将理论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对于劳动技巧性知识的掌握。在劳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站在主导者的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中心。在劳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建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利用环境影响学生,让学生提升对于劳动的基本认识。教师自身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融入到一起,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系和爱护,才能收获学生对于教师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应用相应的劳动技能。

河口古镇地方资源拥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其中包含有很深层次的乡土性和知识性,通过充分利用河口古镇地方资源,教师可以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趣味性的环境中接受劳动教育的知识,提升学生对于河口古镇地方资源的认识,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比如在劳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河口古镇以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通过以往和现在照片的对比,充分引导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劳动意识,认识到劳动创造出来的美感,领悟到劳动的价值性。通过从学生实际生活的角度中选择劳动教育的内容,充分激发出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丰富劳动课堂的教育内容,保证劳动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生活中参观古码头,了解古码头背后的故事,充分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正确看待古码头中隐藏的劳动精神。

(四)融入河口古镇地方资源,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基本认识,让学生走出课堂,充分理解相应的劳动知识。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让学生从人文性的角度中看待百年来劳动人民走过的路途。利用这样的方式,充分带领学生再现当时的劳动场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向当地的劳模进行采访和记录,充分提升学生对于劳动的直观化认识,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树立劳动的榜样,发挥学生进行劳动时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劳动教育的深刻内涵。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促进学生对于劳动的基本认识,让学生拥有更多进行劳动的机会和场合,在实践中认识劳动,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劳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劳动,培养学生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重视在生活中开辟第二课堂,充分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巩固对于劳动教育的基本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去搜集相关的河口古镇资料,带领学生去参观河口古镇,引导学生在河口古镇中捡垃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到社会中体验劳动教育,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个人感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五)做好课堂教学评价,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对于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充分考查学生在劳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利用这样的方式,做好劳动课程的教育总结,让学生真正理解劳动,明确劳动的具体价值导向。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利用自评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一定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六)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家长有坚定的责任支持各地学生的发展。因此,家长对学生的发展和思想健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中小学要重视家庭学校的合作,积极开展家长合作,切实落实家庭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转变传统观念,让父母鼓励孩子多劳动,让他们创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教会孩子劳动技能,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更多的劳动。我们也应该适当地表扬和欣赏孩子,以提高他们的劳动热情。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孩子们才能对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并意识到工作的价值和困难。

(七)以身作则

学生是“以教师为中心”,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比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严格地规范行为,自问问题,在学生心中树立和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例如,当老师看到教室地板上的垃圾时,他们不能命令学生捡起来。相反,他们应该自己动手,主动做好清洁工作,让学生理解维护卫生环境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劳动的教育课堂上,通过将河口古镇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其中的做法,充分实现劳动教育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提升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河口古镇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