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2022-11-25 19:40吴志辉
科学咨询 2022年11期
关键词:正方形面积标准

吴志辉

(广州市南沙区大田小学,广东广州 511466)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和更新,在国家实行新的教育体制的背景下,社会越来越注重素养教育,大力提倡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其中,各个学科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数学核心素养,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我们必须明确教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相应阶段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应与自己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高尚品德以及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是小学核心必学课程之一,也称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最为挑战学生理科思维能力的学科之一。与此同时,老师的教学效果会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学的重视,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1]。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老师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创新教学方式的数学课堂,主动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核心素养。以下就是笔者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探究。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建构研究应该是以核心素养为中心指导思想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质量主要目的,对小学阶段数学课堂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更新。从始至终小学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和归纳,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数学科目是重中之重的一项。数学核心素养简单地可以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科目时,获得提升的综合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不是指特定的某些知识或者特殊技能,也不是老师们所说的某些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既是以数学知识技能为基础,又是比具体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技能高。数学核心素养反映出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学生在对数学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自我形成的某些综合性以及整体性的特性。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当前新教材的课本知识内容息息相关,其对于学生去理解数学本质,想象设计数学以及开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创新拥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进行数学课程实践时教师一定要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创新教学方式的数学课堂,把既能教会学生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全面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的建模

(以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面积与面积单位的学习课堂为例)

(一)教学中要体现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个阅读不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阅读,而且是对图的阅读能力,还有对物体的阅读能力。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首先可以让同学们细细地阅读一遍教材,他们肯定会有一定的感受,再出示图让他们指出这些地方是面积吗?还是周长吗?还是线段吗?但是话又说回来,不是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让同学们先阅读的,如这个面积和面积单位前半部分的教学,即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可以让他们先阅读,感受一下什么叫面积,让他们自己去理解,而且在阅读中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的感受才深,因为阅读时目标清晰,针对性强,那么阅读所产生的效果会比较好的。那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带着为什么的问题去阅读,教师要课前做好问题的准备并显示出来[2]。第一什么是面积?生活当中哪里有面积?面积在哪里,你能在图中找出来吗?只有这样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面积的概念。阅读能力,已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必须加以重视。

(二)教师要更多地激励学生去思考并给予学生足够时间的深度思考

在学完面积的概念之后,同学们都明白什么叫面积,现在要进而转到面积单位了,这个面积单位突然提出来,学生们肯定不适应,可以这样让他们举一反三地去学习这个面积单位。那怎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呢?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很长的线段,然后问同学们,哇,这条线段很长啊,究竟有多长呢?原来以前我们是通过给他们一个标准,然后才能量出它们的长度的,以10厘米为1分米,以这个1分米为标准,这里有6大格,所以是6分米,究竟有多长?就有6分米这么长。教师及时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物体,说:“这里就是它的面积,面积也有大小,那究竟这个面有多大啊?怎么才可量出这个面有多大呢?”同学们这时候肯定是面面相觑,无从入手。有多大呢?刚才线段有多长?我们是先给一个标准,然后数一数就知道它有多长了,那么面积,我们能不能又给一个标准呢?同学们肯定在想,对喔,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标准,可能有些同学就会提出,以1厘米为标准,以1分米为标准,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反问:“这1厘米是长度来的,这1分米也是长度来的,但是我们要想知道的是一个面的大小,用这些长度可以作为标准吗?”通过10多秒的思考,同学们还是想不出以什么作为标准好,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猜想,同学们,我们不如以这个圆形作为面积的标准来试试看好不好啊?然后我们去量量这个长方形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圆形。刚才我们是以圆形为标准的,那你觉得还可以以其他什么图形作为标准好了?同学们这个时候就会回忆以前学习过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提出来了,我们一个一个地去试验好不好?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想出来的,所以他们肯定会很努力地去拼,去说明这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有多大。通过比较,你觉得用什么作为面积的标准好?用圆形呢?三角形呢?还是正方形好?为什么用正方形作为量面积的标准好呢?因为正方形与正方形之间拼起来不会产生空隙,容易拼合在一起。教师及时评价:“哇,太了不起了,同学们已经完完全全地深入思考面积单位的起源啦”。教师继续追问,是不是随便画出一个正方形就是那些面积的标准呢?同学们肯定说不是,趁着这个机会进而引出第一个面积单位,数学上我们规定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且让同学们把这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它画出来,感受一下1平方厘米这个标准的大小。同时让同学们把这个一平方厘米剪下来,作为一个标准去量一量他们的那些橡皮擦的面积、直尺的面积、封闭图形的面积。让他们立即学以致用,感受到成就感,同学们兴致盎然,情绪极高。这个1平方厘米的这个标准只有手指甲那么大,是不是很小?有没有比它更大的标准呢?谁来猜想一下,还有其他更大的面积单位的标准吗?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思考和猜想,这时候有很多同学已经猜到了,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教师此时评价,哇,同学们很棒啊,居然可以猜想到面积的第2个标准,不错!及时地评价,可使学生体会到很大的价值感、快乐感和成就感,学起来就会更有更激情,动力十足。以上的这些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思考的过程,比直接告诉他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的效果好很多。

这个过程当中同学们思考并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面积单位的出现,是为了量面积用的,也知道为什么要用正方形作为量面积的标准?因为正方形拼合时可不留空隙,容易拼合。同时也深度思考过了量大的面积要用大的标准,量小的面积要用小的面积单位。这些思考非常重要,解决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和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的问题,这些为什么的问题、动机的问题是我们深度理解新事物、新知识的动力,有了这些动力,同学们才会学得更加深刻,更加有兴趣,而后才是怎么做或具体的规定。这些激励学生思考的过程是核心素养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必须加以重视。在这个思考过程当中也留下了一些数学的思考方法,要认识一个新事物,我们要问为什么,还要问有什么用,并且还可以让我们触类旁通,如要认识一个事物的特性,首先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度量,对于这个度量,已经可以举一反三,度量长度,要找标准,度量面积,要找标准,以后凡是涉及度量的,都要先找标准才可度量,如以后学到的体积,当问你体积有多大时?必须先找到度量体积的标准,即体积单位。这些就是核心素养的价值所在[3]。

(三)小组分组合作教学方法,激发学习效率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顾名思义,就是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同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把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说出来,无论是知识还是思想方法,让同学们以教促学,在同桌之间或者四人小组之间进行,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感受都说出来,特别是在巩固练习的时候,让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让组长先说,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说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你想说好,必须先要想好,在大脑过一遍。当自己组员遇到不会说的,不知怎么解决问题时,会的学生可以大显身手,通过想尽办法教会他人,而促使自己想得更明白,更透彻。长此以往的训练,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必能大大提高。这些都是核心素养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4]。如这节课当中,我们需要孩子们表达出以下的问题内容:什么是面积?面积的单位有哪些?为什么要以正方形为标准去量面积?哪个面积单位最小?哪个面积单位最大?当量橡皮擦的时候,应该选用哪个面积单位?当量黑板的面积时用哪个面积单位?为什么?并且让孩子实地操作去量物体的面积,让他们去交流怎么去量,如请大家量一量一块地砖的面积,你会用哪个面积单位去量,为什么不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或用小一点的面积单位。让他们去交流,让他们去说。在说的过程当中,他们思维碰撞,所获所得甚至超过了这堂课你所设定的所有目标,甚至获得你预想不到的新思想。这些就是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

以上三点,笔者觉得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三个非常重要的建模环节,必须加以重视才能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同时教师也要兼顾评价的力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要及时地总结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价值感和快乐感,这是同学们持续高效学习的一个动力,也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持续核心素养学习的一个助推器。

三、结束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小学数学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基本研究。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不是单纯地为了教学生数学知识点,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就是如何去培养学生拥有一个优秀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国家教育对素养教育的推动下,对老师在课堂创新实践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要让学生在掌握课堂所学内容知识点外,还要让学生逐渐地培养核心素养。学生拥有一个优秀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他需要逐渐积累的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共同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素养,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使社会的教育事业能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正方形面积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怎样围面积最大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忠诚的标准
面积最少的国家
移火柴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