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倍的认识》的教学中促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022-11-25 04:51尚仁宝江苏仪征市育才中心小学北区校
小学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倍的认识蓝花黄花

◇尚仁宝(江苏:仪征市育才中心小学北区校)

为了学生的理解而教,是教师的教育追求。“理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结果目标的一个行为动词,它是一种有意义的推断,具有可迁移性。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一书中指出:“我们在教育中怎样强调概念理解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学力课堂的创设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从会理解开始,到能够在体验中对知识进行建构。如何实现学生的理解、为理解而教?在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后,我就《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倍的认识》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的内容。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教学有关“倍”的含义以及倍数关系的问题,一道例题教学“倍”的概念,主要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问题,另一道例题主要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倍的认识》一课主要教学第一道例题。倍数关系是数学里的一个基本数量关系,“倍”是学生学习相对数量比较的一个重要而又抽象的概念。“倍”在比较中产生,需要先确定一个标准量,再看另一个比较量里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量,就是标准量的几倍。“倍”的概念的建立,对学生以后学习分数、百分数、比等知识都起着重要作用。怎样让学生真正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呢?

一、把握学情,为学生的“理解”奠定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教育心理学的因素纷繁复杂,如果要归结为一条原理和方法论,那么,我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前测),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只有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能存在哪些误解”,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为学生的理解奠定基础。

在教学《倍的认识》之前,我对所在地区的城乡两所学校的85名二年级学生(城区学校51名,农村小学34名)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约有54.1%的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倍”,有21.2%的学生对“倍”有初步的了解,能看图说出谁是谁的几倍,还有8.2%的学生知道用除法计算谁是谁的几倍,但对为什么这样算不清楚。此外,还有学生将“谁是谁的几倍”与“谁比谁多几倍”混淆,认为两者是同样的意思。可见,学生只是表面了解,对“倍”的概念的本质并不清楚,让学生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理解“倍”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

由此看来,学生“知道”了,并不等于“理解”了。“知道”可以是被告知的,但“理解”一定是需要学习者对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建构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总是带着已有的知识、先前的经验以及潜在的误解来学习的,误解也并非无知。明确了学生的认知起点,清楚他们“从哪里来”,就能更好地设计任务,清晰地指出该“往哪里去”,使理解的获得成为可能。

二、设计活动,为学生的“理解”提供支撑

深度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效益为追求,以学生的高阶思维为核心,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与任务,积极参与、深刻体验,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教与学的过程。学生无法从教师的告知中获得理解,理解的获得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体验来揭示内容的含义,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学生能获得理解而设计正确的体验。《倍的认识》一课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的本质,我设计了以下活动体验。

(一)从“差比”到“倍比”,提出问题

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倍的认识,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在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出倍,实现从“差比”到“倍比”的过渡。

教师创设小猪佩奇的情境直接出示花朵图,提问:佩奇在奶奶的花园里看到了一些花,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出三种花的数量后,要求学生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在学生比出多少后,引导学生观察“一一对应”排列后的2朵蓝花和6朵黄花,提问:除了比多少,你还能看出什么?比多少后的追问,“逼着”学生说出已有的对“倍”的认识,依据学生的认知经验,从“差比”过渡到“倍比”。

(二)多元表征,迁移类推

引出倍之后,教师提问:究竟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你能不能想办法在图上表示出来?交流展示学生的方法,有圈一圈的,有分一分的。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你们怎么想到要2个一圈或2个2个分的?在比一比、说一说中知道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黄花是3个2朵,有这样的3份,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接着追问:你是怎么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的?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操作过程,明确把谁看作标准量,怎样知道比较量里有几个标准量。

随后让学生结合刚才的经验,自主探究红花与蓝花的倍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具体的实物图隐去,留下集合圈,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蓝花有几朵,只要红花有几个蓝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然后出示2朵蓝花和8朵红花,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红花与蓝花的倍数关系,引发学生用算式表征“倍”的需要,并结合图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道理。

上述过程是学生认识倍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具体的实物图上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进行画图表征,结合图进行语言表征,并进一步用除法算式来表征,通过多元表征,引导学生在迁移类推中,借助“集合圈”,建立“倍”的概念的模型,理解“倍”的内涵。

(三)进行对比,把握本质

比较有利于突显概念的本质,有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在学生认识了“倍”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本质,我设计了三种比较。

1.异中求同

在学生认识了黄花是蓝花的3倍,并自主探究了红花和蓝花的倍数关系后,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图1、图2),回顾两次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通过观察对比,学生发现两次比较的标准量是一样的,都是和2朵蓝花比,把这2朵蓝花看成一份,只要把黄花和红花分别2朵2朵地圈,有几个2朵,就是蓝花的几倍。

2.同中取异

教师接着引导:增加1朵蓝花,这时候黄花是蓝花的几倍?在学生明确此时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的基础上,继续比较。(出示图3、图4)

教师追问:都是6朵黄花,都是和蓝花比,怎么一个是3倍,一个是2倍?学生在比较和交流中明确两次比较的标准不同了,图3是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图4则是3朵蓝花为一份。

在接下来的列式计算中,教师将这种比较深化下去,对比两道算式:6÷2=3和6÷3=2,为什么一道除以2,一道除以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关系中首先要确定标准量,把标准量看作一份,比较量有几份,就是标准量的几倍,感受标准量的重要,掌握找倍数关系的方法。

3.对比“差”与“倍”

教材呈现“倍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联系相差关系,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再由“差比”引出“倍比”。因此,课的开始就为比较“差”与“倍”埋下了伏笔。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我有意识地将比差和比倍撂在了学生面前:

求白菜的棵数是萝卜的几倍?学生列出10÷2=5的算式后,追问是怎么想的?明确是想10里面有几个2,接着出示算式10-2=8(棵),让学生说一说这道算式算的是什么?比较差比和倍比:都是和萝卜比,为什么一道用减法,一道用除法?引导学生明白:比差和比倍虽然比的方法和角度不同,但都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比差和比倍的相同点,帮助学生形成两个数量比较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比较两种数量关系之间的不同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种比较,首先在标准量相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感悟几份就是几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接着,在不变中找变,体会标准量的重要,掌握找倍数关系的方法,理解“倍”的概念的内涵;最后寻求比差和比倍的相同与不同,在比较中明确概念,把握“倍”的本质,建构对“倍”的理解。

三、多元评估,为学生的“理解”寻求证据

什么样的证据能说明学生已经完全“理解”?评估证据类型很多,包括表现性任务、课堂上的提问、检测、教师随堂观察、学生的自我评估等等。有相当多的提问和检测是直接指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而作为获得“理解”的证据需要学生能够准确地、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即表现性任务,它总是包含迁移、能够表明学生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知识的。

在《倍的认识》一课中,为了判断学生是否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我设计了两个表现性任务:1.画一画,填一填,表示出自己想研究的倍数关系。要求学生在第一行画○,第二行画△,画好后填一填()是()的()倍,并用算式表示出倍数关系。在学生独立完成阶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画图、语言表述、除法算式多种表征方式展示自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每个学生的理解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展示交流阶段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激疑促思。从“把○的个数作标准量”“把△的个数作标准量”“标准量个数是1”“倍数关系是1倍”四个角度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学生自己介绍、挡住一部分猜一猜、自主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变式中把握“倍”的本质,理解“倍”的含义。2.“该种什么呢?”这个表现性任务给了学生一个具体的同时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情境:菜地上有12个空,已经种了8棵白菜和1棵萝卜,剩下的3个空怎么种,能让白菜的棵数是萝卜的几倍。这里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而交流时对“差比”和“倍比”的比较,更是深化了学生的理解。

我们如何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洞悉学生的潜在误解,精心设计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各种表现性任务展示自己的理解。学力课堂的“学力”获得,即学习能力的获得,是一个人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能力的获得,是我们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学习者内外主客体共同作用下所生成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的统一体——这就是从理解到建构。

猜你喜欢
倍的认识蓝花黄花
“神奇的食物”⑤ 蔬菜皇后——西蓝花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蓝花楹小宅
“倍的认识”教学纪实与反思
关于《倍的认识》的教学与研究
蓝芽儿的蓝花碗
“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