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S 模型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基于全国和中部六省的对比分析

2022-11-25 03:39杨玉雪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六省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杨玉雪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统计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1450)

一、引言

长期以来,投资、出口、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等因素给出口贸易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受投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等因素影响,近些年民间资本的投资增速逐渐疲软。出口和投资增速下行使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动能已由投资拉动、出口带动转变为消费驱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明确提出“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中部地区包含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6 个省份,总面积102.8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7%。2020 年底,中部地区常住人口规模3.67 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8%,GDP 总计22.2 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2.1%。中部地区具备明显的人口规模优势和经济总量优势,消费市场、内需潜力巨大,对中部地区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充分了解中部地区消费结构特点及与全国的差距,进而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对新时代中部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振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众多学者开展了与此相关的研究,并且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构建了应用性较强的实证模型,这些为国内外学者继续展开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其中,英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 在1954 年构建了LES 函数,即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Lluch(1973)在进行实际研究过程中,发现对LES 模型进行估计存在较大难度,因此提出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ELES 模型)[1]。Deaton 和Muellbauer(1980)经过多次扩展修正形成了AIDS 模型[2]。以上学者所做的贡献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其他学者后续开展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研究中,例如Afghah 和Arman 等(2014)通过构建ELES 模型,对伊朗的粮食、住房等进行分析,并据此预测出其地区贫困线的变化趋势[3]。

国内学者对消费结构的研究建立在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朱贤祺和周春应(2021)构建ELES 模型对无锡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稳定食品类商品物价对促进无锡农村居民其他消费具有重要意义[4]。刘忠广(2021)根据ELES 模型,利用2019 年河南省城镇居民饮食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研究了城镇居民饮食消费结构并得出城镇居民饮食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烟酒饮料类的边际消费倾向排在第二,然后是肉类的结论[5]。谭清(2020)利用长江经济带城镇居民相关数据,构建ELES 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服务型消费已经成为该地区居民消费新热点的结论[6]。张福生(2020)通过建立ELES 模型,发现我国居民由商品性消费向追求享受转变[7]。宋平平和孙皓(2020)通过对城镇及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需求强度的度量,对比得出两者消费结构均向发展型转变的结论[8]。赵静(2019)以全国31 个省区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ELES 模型进行论证研究,指出我国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9]。崔蓓蕾(2019)运用ELES 模型,对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增加[10]。

梳理文献发现,学者针对全国和省域层面的消费结构研究较多,而针对某一个区域特别是中部地区进行的专门研究相对不足,且大多数研究在选取数据方面较为陈旧,不足以说明当前最新发展形势。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深入分析中部地区消费结构,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推动中部地区加速崛起,扩大我国内需,充分释放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消费潜力,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中部地区消费现状分析

基于相关消费支出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以及可比性,本文选取了2014—2020 年的全国和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八大类消费支出数据,所涉及数据均来自全国以及中部六省的统计年鉴。

1. 消费总量差距较大

纵向看,2014—2020 年,中部六省中湖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量最大、增长最快,由2014 年的18334.7 元增加至26796.4 元,名义增长近46.2%,高于全国的35.3%,与全国的差距由2014 年的1633.4元缩减至2020 年的211.0 元;湖北由于2020 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2020 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较2019 年下降明显,与全国的差距呈缩小趋势。河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量最小,增长最慢,由2014 年的16184.0 元增加至2020 年的20644.9 元,名义增长27.6%,为中部六省中唯一低于全国的省份,且与全国的差距逐渐拉大,由2014 年的3784.1 元扩大至2020 年的6362.5 元(见图1)。

图1 部分年份中部六省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横向看,2014—2020 年,中部六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低于全国,山西一直处于中部地区末位。总体看,中部六省可以分为三个梯队,湖北、湖南属于第一梯队,安徽、江西属于第二梯队,河南、山西属于第三梯队,且河南、山西与湖北、湖南的差距逐年拉大。

2. 消费结构逐渐优化

2014—2020 年,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优化。食品类支出占比逐渐减少。其中,河南城镇居民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由2014 年的28.8%下降至27.0%,下降最多。2020 年,湖南、河南、山西3 个省份的城镇居民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低于全国,安徽的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类占比最高,为32.6%(见表1)。

表1 全国及中部六省城镇居民消费中食品类消费占比单位:%

“住行医教”类消费占比大幅提升。2014—2020年,中部六省城镇居民“住行医教”4 类消费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河南上升幅度最大,2014 年4 类消费占比为48.1%,2020 年为55.3%,上升7.2 个百分点;中部六省城镇居民消费逐渐向发展享受型消费转变(见表2)。

表2 全国及中部六省城镇居民消费中“住行医教”类消费占比单位:%

3. 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较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部六省消费结构趋势有所改变。2020 年,全国及中部六省城镇居民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改变下降趋势,较2019 年均有明显上升,其中湖北上升最为明显,由2019 年的27.8%上升至2020年的31.1%,上升3.3 个百分点,升幅最大。相反,“住行医教”4 类消费占比改变上升趋势,较2019 年均有所下降。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居民消费中食品等“生存类”消费增加,“发展生存类”消费减少,对消费结构有明显影响。

四、实证分析

1. 理论基础

ELES(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Lluch 在线性支出系统(LES)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来。由于LES 模型中一些变量无法得到,导致LES 模型不具备显示操作性,1973 年Lluch 将LES 模型中的总支出用收入替代得到了ELES 模型。

ELES 模型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类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而且将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另一个组成部分是额外需求,即超出基本需求的需求,往往和消费者偏好有较大关系。ELES 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pi是第i 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ri是第i 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消费量;qi为第i 类商品或服务消费量;piri是第i 类商品或服务基本消费支出;Y 为收入;piqi为第i 类商品或服务消费支出;βi是边际消费倾向且满足0<βi<1;pj是第j 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rj是第j 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消费量。

(1)式变为:

写为计量形式:

其中,μi为随机扰动项。

采用最小二乘法可以计算出(3)式中αi和βi的估计值,进而可求出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为:

2.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运用SPSS22.0 分别对2020 年全国及中部六省八大类消费和可支配收入进行参数估计,最终结果如表3 所示。数字代表各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即中部六省居民在新增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各类消费品的支出比例。总体看,中部六省中河南城镇居民的总边际消费倾向处于末位,且河南、安徽城镇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全国,消费意愿有很大提升空间。

表3 ELES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分消费类型看,全国及中部六省居住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最高,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提高了此类消费支出的比例。食品类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第二位,民以食为天,食品支出是维持生存的必要支出。“食宿”仍然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分省份看,湖北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为0.669,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 元,有66.9元用于消费,其中用于居住、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类的消费较高;湖南、山西的边际消费倾向次之,分别为0.604 和0.602;江西、安徽、河南的边际消费倾向均在0.5 左右,且河南最低为0.491,与第一梯队的湖北相差较大。

3. 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反映收入的相对变动与由此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公式(4)计算出全国及中部六省八大类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具体如表4 所示。

表4 八大类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估计结果

总体看,全国及中部六省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对各项消费的支出也在增加。

从八大类消费类型看,全国及中部六省的食品烟酒类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此类消费的增速小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属于居民生活必需品。全国及中部六省的居住、医疗保健2 类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这2 类消费的增速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速,表明这2 类消费正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居民消费结构持续改善,消费需求的提升潜力较大。

从各省份看,河南、安徽仅有3 类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反映河南、安徽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以及消费活力较低;江西、山西有4—5 类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湖南除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3 类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 外,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2 类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接近于1,消费特征与江西、山西类似,反映出江西、山西、湖南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活力较高;湖北除了食品烟酒和衣着类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其余6 类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均大于1,反映出城镇居民消费意愿较高,消费充满活力。

五、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可得,中部六省城镇居民正由传统消费转向新型消费,由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这是一大趋势。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食品、服装类非耐用品消费支出仍存在一定下行空间,而医疗、教育、文娱、交通等服务业消费支出增长潜力较大。

1. 强化收入分配,提高收入水平

能否提高居民消费支出取决于其收入水平高低,提高消费支出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河南、安徽等省份居民消费水平相对偏低,要着重在增加居民收入上发力,可以通过完善相应的就业制度,提供全方位就业保障来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同时,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以提高居民就业能力,多管齐下增加居民收入。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应考虑灵活税收政策,在居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上进行调整提高,进而提升整体居民收入水平。强化市场资源配置,保障居民消费需求,充分发挥居民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需求,减少投资需求的过度依赖,保持投资、消费、出口的良性动态平衡。

2. 优化产业结构,适应新的消费需求

研究得出居住、交通通信以及教育文化娱乐正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中部六省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要根据以上新的消费热点需求做出相应调整。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侧重支持发展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养老等服务业,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变化。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探索新发展模式,尽快总结经验形成一批可供复制、易于推广的有特色的消费模式,最大限度释放新的潜在消费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少过剩产能,降低无效消费需求。

3. 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促进中部地区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结构产生了积极作用,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不仅扩大了满足消费需求的空间,而且增强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但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在城镇化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牵制了城市消费增长,因此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不仅会直接提高居民消费,也会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公共消费的增加,通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从而带动整体居民消费需求上升。二要进一步推动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础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向农村流动人口扩展,实现城乡人口变动与消费升级同步发展。三要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在消费端制定政策,实施具体可行的方案,持续不断通过发放居民消费券、优惠券等形式刺激消费市场,最大限度激发消费经济活力,提振居民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猜你喜欢
六省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山西25款产品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我的“六省”颐养法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