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夯实共富之基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市域升级

2022-11-26 02:07绍兴文理学院赵雨晴
区域治理 2022年36期
关键词:共富枫桥经验市域

绍兴文理学院 赵雨晴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1]。

作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唯一全域创建的省份,浙江11个地市(含副省级市)也即将在2022年迎来中央的验收评估,2023年又恰逢“枫桥经验”诞生60周年。

在这承前启后、机制创新、改革探索、成果展示的重要时间节点,本文从“善治”视角出发,论证价值理念上的耦合决定新时代“枫桥经验”必然会成为构建共同富裕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推进共同富裕市域社会治理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握共富契机

(一)新时代“枫桥经验”到市域社会治理的延伸

进入新时代,浙江由县域经济大省逐步迈向城市经济的大都市,城市化的快速演进让基层治理产生许多复杂多样的新矛盾与新问题,亟待探索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方式。60年前诞生于绍兴的“枫桥经验”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孕育和发展吐故纳新,在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中再次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小治理”到“大治理”的提档升级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纪念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周年大会上被界定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2],可以说,其无论在理念内涵、内容路径、功能作用上都基本适用于市域社会治理。市域层级的统筹与夯实基层基础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对立面”,而是相互支撑的“一体两面”。基层社会与市域社会碰撞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脱胎于群众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也具备更好服务群众的可能性,以一种内生性力量的治理方式在更高的平台和载体上得到消化,从“一镇之计”上升为“一国之策”[3],升级为“大治理”经验,满足新时代市域社会融合发展的需要。

2、“单领域”到“多领域”的内涵赋予

从化解矛盾、维护平安的单纯经验方法向社会治理综合方案转型,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被写入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文件当中赋予新的内涵,延展应用领域,辐射市域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纵向来看,位于省与县中间的地级市作为融合发展的载体承担着上下贯通、统筹协调的任务;横向来看,市域社会治理也包含着本区域以外的周边区域治理,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化解”的制度体系与市域社会治理强调的共建共享具有一致性,从而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引导和推动意义,从不同方面加强市域承4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和与周边的互动关系,助推其发挥优势所在。

3、“经验优”到“发展盛”的内在逻辑

实现共同富裕,稳定是前提、善治是路径。在新发展阶段,突出地级市作为治理单元的重要性,把源自乡村基层领域的“枫桥经验”扩展到市域层级,充分体现了“城乡融合的空间取向”与“承上启下的科层取向”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同等重要性。面对社会基本矛盾转变的全新命题,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发挥突出党的领导、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平安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功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深层问题和本质问题,向优化提升全市域社会治理格局输送成功经验,并在不断创新及分享的过程中,跳脱出理论的框架,生动灵活地实现发展与蝶变,加速市域社会治理迈向共同富裕大道的进程,进一步将治理优势转化为发展盛势,贡献新时代“枫桥经验”力量。

(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共同富裕血脉相连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域推广、实践、创新和发展过程中与实现共同富裕存在诸多相通之处,蕴含着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从“管理”转向“治理”的理论逻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适应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现实需要,在高水平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夯实共富基础。

1、发挥党的统筹领导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能够尽可能提前研判、防范化解、及时处理因市域辽阔、区县较多、城乡混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内部矛盾,关切个人权益同时整合资源和协调利益分配,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凝聚公平公正的社会认知,不同群体间融合共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以保障,共富力量得以凝聚,市域治理效能得到提升。

2、秉持人民至上理念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枫桥经验”的不变要义。“共同富裕”是对“人民至上”的体现和延伸。可以说,没有“以人民为中心”,就不会有“枫桥经验”,也同样不会有共同富裕[4]。而有效的市域社会治理集中到一点上也是坚持人民至上。“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国之大者,为国为民”,在现阶段不断丰富这一价值内涵和实践要求,一切实际效果也要由人民检验和评判。

3、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多元共治”共同体解决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中权责不明、作用有限的问题,契合共同富裕需要共同创造、共同建设、共同奋斗,并在共建中实现全民共享的根本前提,政社互嵌和人民群众的联动融合从整体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新格局,群策群力画好共建共治共享乃至共富的同心圆。

二、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域升级的绍兴实践

(一)线下整体布局全域覆盖

绍兴市根据市域社会结构复杂、治安风险大、负责主体不明晰等特征,创新“党建引领契约化、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三治融合、四防并举、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市域升级版。在此基础上,绍兴探索打造县级“终点站”、镇级“主阵地”、村级“前哨所”的三级矛调中心体系,实现全市103个乡镇全覆盖,为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打造实体化载体。努力把三级矛调中心体系打造成为协助党委政府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市域社会治理,以及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实体化平台。市域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依托独具浙江特色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社会治理体系,延伸出“枫桥式”市域社会智治系统作为实战平台,综合集成各类以实用实效为导向的多跨度场景应用,以空间化的方式展示社会治理的各类要素,打造业务实战沙盘。实现信息感知、指挥督导、实战应用、智慧决策等功能在实战平台上一体化集中集成展示,形成贯通市域、县域、镇域、村域四级,统一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体系。

做到让党委、政府、社会等多元治理主体同频共振,总结各地各部门新做法新经验,依托体系完善、全域覆盖、指标明确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下移治理重心,增强动能、缩小差距、提升实体化服务品质,优化整体治理效能,为共富之路夯实基础。

(二)线上数字创新协同治理

绍兴市也将“枫桥经验”基本精神与数字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塑造“互联网+市域治理”新模式。首先,用互联网上下贯通市县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群众之间联系,推动信息交流与共享,构建“一中六分”场景应用体系,首创智慧民意感知系统,将民意感知触角延伸至110接处警;打造系列“枫桥式”联建联创项目,推进“最多跑一地”“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工作,把新成果和新技术转化为新的治理效能,让市域治理更加现代、专业、智能。基于全市域的网络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可以保障多元主体参与、多样化手段融合,引导并加强新时代群众路线,大力培育网络社会组织品牌,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变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最大增量”。

(三)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成果

从在新时代中深化发展的“枫桥经验”推动市域治理的良性竞争,打造出更多高质量场景化应用做法,提出一套套行之有效的市域治理方案,形成了丰硕实践成果,带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纵深发展。一是系统完善:治理主体多元,突出党建引领,人民主体、社会多方参与。治理层级延展,从乡到城乡、局部到全域、基层到市域,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治理格局。治理内容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多领域;二是理念创新:运用“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化赋能,打造系列“枫桥式”场景,“线下+线上”迭代升级。三是辨识度增强:一方面,新时代“枫桥经验”分享发扬为各地提供鲜活样本,扩展出海上、城市、网上、企业、纪检监察等不同版本;另一方面,党建“契约化”共建三级矛盾调解中心、乡贤参与、“民情日记”、“乡里乡亲”服务集市等本土化项目创新持续增强绍兴这张“金名片”辨识度,助推市域社会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共富目标提供稳定基础。

三、阻碍市域治理实现善治走向共富的问题挑战

市域社会治理是共同富裕的“试金石”,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善治,市域社会治理能否迈向善治,事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步入新时代,阻碍市域社会治理实现善治走向共富的挑战主要来自社会发展、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效果四方面。

社会发展为治理带来新挑战。一方面客观存在区域差距,人口流动加剧社会群体性矛盾风险,基本社会矛盾变化也对市域治理提出更高标准;另一方面,数字时代下,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重新定义市域治理模式与手段,也隐含诸多问题,此外,平台这一模糊地带也是治理矛盾核心所在。

治理主体单一且未形成合力。首先,市域社会治理牵涉部门众多,职能部门责任交叉不清,缺乏战略性、系统性,难以发挥整体势能;其次,社会自治组织等多方主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内生动力不足,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工作协调,难以形成合力;党政机关忙于条线任务,协调自身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利益和权责关系机制不够完善,执行运作过程碎片化。

治理对象存在“依赖心理”。高质量共同富裕不止于物质,更包含精神层面,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同样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公众传统“看客心态”、“依赖意识”色彩浓厚,市域治理模式基本上依靠行政动员,以被动接受为主,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意识不足、参与渠道不明确、参与体制机制未得到保障,未能体现公众的价值意识。

治理效果未达预期。目前我国处在后疫情时期,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市域社会治理面临复杂现实困境,仅通过资源投入、制度创新、技术引进并不能有效解决矛盾由单一领域向多领域转化的结构性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技术日益精细,但“水土不服”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导致成本明显增加,效果相去甚远,无法有效满足人民需求,增加市域社会治理风险,与善治目标背道而驰。

四、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善治夯实共富之基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优势所在,牢牢把握共富先行导向,利于形成党建统领、市域统筹、社会统力的共建共享共富多元治理模式[5],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趋向善治,为构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夯实基础。

(一)增强市域党建统筹力

中央政法委指出:“政治引领既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特色,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6],这启迪我们:党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领导动力,必须把党建引领贯彻于市域社会治理全部领域和过程。首先,确保党组织总揽全局,突出政治功能,按照“大治理”思路统筹推进,系统治理,将政治优势转变为治理优势;同时,完善组织自身,优化团队、理顺制度,提升党员干部管理服务水平和数字化能力,在工作中与其他治理主体保持良性互动,融合社会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治理主体由“多中心”向“一核多元”转变,“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融合,使得党建成为构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7],带动市域社会善治,绘就共富画卷。

(二)发挥各级政府作用力

治理与管理显著区别在于治理不拘泥于某一主体,政府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执行力量,需要注意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以寻求治理效能最大化。协同共治基础首先是理清政府角色定位,树立“服务”理念,摒弃“所有责任自己扛”的思维,抓好“放管服”,进一步加强赋权增能,形成多方协同;发挥市域“节点位置”作用,秉持共同体理念贯通区域规划、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治建设的整个阶段,把政府中心任务划定在建立健全政策法规、锻造社会治理框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有效进行资源统筹利用、高效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等重点部分,以民众满意度为评判尺度,促进地区协调、条块互补,规范社会秩序,达到“善治”目标的基石。

(三)释放社会组织新活力

在现代经济社会体系下,社会组织是市域社会治理中的积极力量,基于共同富裕对市域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须进一步壮大各类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真正将社会组织视作合作伙伴。具体为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健全共建共享的社会协同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参与度,促进服务下移,畅通“最后一公里”,使得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民众,弥补党政机关服务缺口,增强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探索新时代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新机制。面对共同富裕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应在进一步拓展公众社会治理参与渠道上作出积极努力。

(四)激发人民群众内潜力

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进一步表明,唯有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汇集民智,凝聚起共同开创美好生活的向心力量和切实行动。从市域治理共建共享迈向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培植内力[8]。一方面创造吸纳公众参与的组织形态,拓宽参与途径,给予物质保障、健全制度保障,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另一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能力,激活内在潜能,培育公共精神,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人人享有”,并以此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公共事务的认同感和获得感,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9]。

(五)用好善治推动“五化提升”实现共富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引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向体系化、全域化、指标化、数字化、实体化提升,进而构建和谐有效的社会秩序,夯实“善治”基础,实现共富愿景。一是“体系化”,坚持党建引领下的总体布局,“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其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10],发挥党委统筹全局领导功能,促进党领导下与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间的良性互动,将中央大政方针与市域社会治理实践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健全网格工作绩效评估体系,配足人力资源,有助于把握好治理主线。二是全域化,构建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工作机制。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1]。市域社会治理同样要坚持全域协同合作理念,由党政、公民、企业、社群组织等多方主体共议共建,通过市域层级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分散在各“条条”“块块”的治理资源和力量集中集聚,实现社会融通与治理融合。三是指标化,主张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推动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优路径[12],由静态转向动态、粗放转向精细、单向转向闭环管理,抓好市域层级制度设计,实行一级一策并分层级施策,落实全过程监管,保障工具高效运作,辅以法治保驾护航。四是数字化,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新时代“枫桥经验”全景式拓展,构建精准高效的市域数智治理体系,实时监管各治理部门动态,梳理民众问题诉求,化解矛盾、补齐短板。彻底打通各层级联系,数据共享交互,明确各类主体在数据生态中的权责边界,快捷相应预警,第一时间化解矛盾,为市域社会治理有效,实现共富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与环境。五是实体化,探索实施新型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制度建设,以促进从“无形经验”向“有形实体”的转化,完善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实现要素的深度融合,助推治理效果倍增[13]。

五、小结

“枫桥经验”的最深层启示:走向善治。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着力点,精准把握市域治理的新特点和新任务,解决好新发展阶段市域社会治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持续创新群众参与治理的模式,形成共建共享共富的治理共同体,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市域治理经验,携手打造和谐稳定,共同富裕美好社会。

猜你喜欢
共富枫桥经验市域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拱墅区大关街道:“同心共富四会联盟”成立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以地方立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