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当代设计中的民艺与独立精神

2022-11-26 02:23张家华西安外国语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艺年画手工艺

张家华(西安外国语大学)

现今社会数字技术日趋成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互联网的便利,使得传播方式更快,更广。民艺是我国民间文化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为数字技术设计实践应用所需要的动态图像内容信息提供极为丰富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素材创作源泉。随着民间手工艺领域在当代设计中的活跃,以民间工艺美术为命题的作品层出不穷。手工艺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群体再生产活动,它又来自于个体,闪烁着个性的光辉。艺术通过一个个无名的个体得以表达;而美则是通过独一性和普遍性的恰当结合得以表达。艺术家们将民间工艺美术以一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重塑,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文化传播质量。作品中蕴含的手艺人的独立精神为传统手工和当代设计都开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即赋予了传统艺术新的生存方式,又自在地表达了艺术家内心的精神世界。

一、民艺发展现状

(一)何为“民艺”

“民艺”一词最早由日本著名理论学者柳宗悦提出,意味着“民间大众的工艺”。民艺来自于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在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上贴近大众。“艺”是人的思想层面或技术层面更高的觉悟。与此同时,中国民间美术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着。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也在对其造型、色彩、工艺等方面的探索中,上升到了人们在生命周期中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姿态。并不再单纯的只是视觉感受较强的剪纸、年画、刺绣等工艺,更多的是反映了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自身面对世界的思考方式。根据民艺的内在性质差别,我们可以把民艺分为生活类民艺、艺术性民艺以及民俗性民艺.我们在谈论民间艺术的时候,通常都会联想到某些固化的记忆,视之为某些稳定不变的形态,正如冯骥才所说:“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因时而变,因人而变,而且是主动地变。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石涛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然而,民间艺术却是历久难变的…...”

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唯“民艺”与人生命周期中的自然属性相关,具有根源性的精神特质,是人间造物的属性表达,体现着造物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坚韧的生命意志力。民间艺术品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生活气息的升华,是反映民众生活面貌之诗。民艺是一座巨大的展示国家外在形象的矿藏,深埋于其中的文化价值是等待被新时代的设计力激活的沧海遗珠。

(二)民艺的发展

20 世纪50 年代是我国民艺学发展的起点,但此时民艺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同一时期,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民间艺术开始受到关注。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的民艺学科才正式建立起来。

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化大生产和科技革命的风暴席卷全球,随之也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的日益繁荣。中国对设计的思考,也开始以一种更加全球化的视角展开。大部分的民间工艺品逐步转变文创产品中的关键一环。我国民间工艺的视觉元素开始大量运用于旅游纪念品产业,如木版年画、传统刺绣、民间剪纸、皮影等传统民间艺术。批量化生产的发展模式,不免让民艺落入千篇一律甚至急功近利的境地。纵使机械在轰鸣声中消除着文化的个性,将世界卷入到它的同一性中,但幸而有艺术奋不顾身地将任何桎梏打破,它将以发明作为起点。

(三)民艺与个人表达

民艺再造兴起之初,设计师们往往被传统工艺本身“带节奏”,从而略显被动。时至今日,经过数年“磨合”,设计师们应领悟自己所关注领域的传统手工艺精髓,在创作时放下了最初的“包袱”与迷思,不再是传统工艺的“传声筒”,而应是驾驭者、再造者,民艺与现代设计的接轨,在其提高国民认知度的基础上,更需要手艺人或艺术家赋予手工艺品的精神内涵。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认为:“人类的幸福不仅在于高涨经济的熙熙攘攘。我们必须评估经济、技术与外国文化,以及我们自身的文化特质为世界注入的元素。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产生与一种成熟文化相关联的优雅的意义。”这意味着来自民艺的动人内涵在于它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与灵气。随着人们追求艺术理想的意识逐渐觉醒,事实上,民艺一直以来的职责,不仅是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更重要的是定义那些具有仪式感、观赏感,还有那些可被称作个人表达的存在。赤木明登在《造物有灵且美》中提到:“做东西,就是让深藏于内心的看不见的东西显性。”

二、民间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如今,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无论从艺术、设计、生活态度甚至美食等方面,人们越来越乐于接受新鲜观念的冲击,却又对传统无法割舍,于是,这似乎开始了一场思想上的西学东渐。越来越多的人打破了地域与时代的局限,开始创造某一种意义上偏向于“折中主义”的生活。手工艺者将手工劳作中的时间专门加以表达,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能量,从而强调了手工制品在当代文化中的重大意义。随着我们步入21 世纪,现代社会中“制作”的重要性衍生出了新的含义。手工艺仍在坚持制作杰出的物品,以此继续书写着历史,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当代神话。

对传统民艺进行结构进行并加入现代设计手法的创作,是当代设计的新风向。愈多的设计师在对作品的思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材料的优势。

(一)刺绣工艺的涅槃

我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其中,有不少还是少数民族的民族精华,有一部分甚至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物质文化遗产。灿烂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平面艺术形式为民间刺绣。现代意义上来看,我们所说的刺绣,主要指元、明以及清初以后的苗族服装上所装饰的纹样。刺绣,古时候称作针绣,俗称绣花,就是用绣针引彩线,根据设计的花纹以及色彩的有关规律,在绣料上加以刺缀运针,以锈迹构成其花纹、图案或者文字的工艺美术品。刺绣工艺作为中国传统装饰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的内容以民间文化为基础,是有美好寄托意义的文化符号,这样的初心是深藏于原始中精神性的东西。传统意义上的刺绣工艺品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定义的心向往之,是很久之前就存在于人类造物中心的东西。

毕业于米兰的设计师卢靖毅,以刺绣画为基础,设计了首饰作品“蛾”和服装作品“衫”,她在传统民艺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再次设计。她截取了蚕、蚕茧、刺绣、染色等不同状态以表现事物未成形之美,定格了这些被传统定义忽视的瞬间。她的作品需要与生活在民间封闭环境中的绣娘一同完成。“未完成”的湘绣再设计,是设计师对传统民艺原始功能的一种回归。这种对民间艺术的新的演绎,让我们以革新的视角去看待传统工艺。而设计师所追求的未完成状态下的美感。

设计师组合丁宁和徐燕辉的服装作品“栩”意为“栩栩如生”,其灵感来自于《庄子》。这套基于东方气质的成衣,在整体设计中除掉了传统丝绸中复杂的设计纹样,简洁而现代。设计师们打破了传统东方模式的桎梏,不再以刻板的织物面料为主角。通过“栩”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艺术家关于当下的思考,对生活的态度是洗去浮华藻饰,再多些真诚和质朴的自然表达。

设计师王圣海以竹为媒介,用传统织造的方式,完成了作品“韧”。将传统民间工艺带入了现代设计的实验室,设计师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发掘民间手工艺的再造价值,让寻常之物的气质脱颖而出,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可能性,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态度。又再如首饰设计师张小川,在名为“连理枝:孵”的首饰作品中,她用最基本的天然染色四线作为材料,通过其独特材质构建的天然空间感,模拟再现了蚕在封闭空间中吐丝进化的特点,以此形成独特的丝线绕体构建空间的整个过程。也许制作手法不是重点,对手工艺的尊重与敬畏才是最扣人心弦的主题。

(二)木版年画的重生

年画起源于汉代,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立的画种。它起源于汉代,孕育于汉唐文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之中,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是传统年画的主要组成部分,表达了先民对自然的精神崇拜。木版年画的构图极富装饰美感,从门神题材到各类吉祥图案,历宋、元、明、清诸代,不断发展、充实、提高,至今仍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民间有巨大的艺术影响力。一般地说,中国年画的显著特征是与民间的世俗生活密切结合,是反应各历史时期时世俗民风的一面镜子。插画因其独特的个性而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而创作者隐藏在画面后的精神理念,才是吸引大众目光的落脚点。现代插画对年画元素的运用较为广泛,高纯度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保证了丰富的画面内容。

同国内其他地区的年画相比较,凤翔木版年画更具特色,凤翔木版年画在古代的传统文化中和人民生活的沃土中成长起来,在那些具有魅力的优美版画中,融合了仰韶彩陶装饰、先秦铜器纹样、秦汉砖石纹样以及唐宋传统绘画的影响,从而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凤翔木版年画的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生动大方,色彩以红、绿、紫为主,再衬以黑色的线条,对比强烈,生活气息浓郁,造型形象逼真。印刷时先用颜色印染天地,在开红光、涂胭脂、加重彩,后套黑线主版。画面及和谐朴实,粗犷具有地域特色,又生动别致。其中,门神画造型威猛;风俗画构图贴近生活乐趣,色彩大红大绿,对比强烈,套金套银,富丽堂皇,集大雅大俗之风于一身。

手、脸部分手工填染后更显逼真,画中人物造型顾盼传神,构图布置巧妙紧凑,颇具汉化石及明代木刻插画的神韵。且由于陕西也是戏曲发达之地,年画同戏曲都深受民众喜爱,从而促进了凤翔小说戏剧年画的发展。这些年画成套成组,多贴在炕头边,方便人们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可以说戏讲古。在道德情操上及艺术审美上,给予了民众深刻的印象。木版年画独具的东方文化特征和人文主义精神,为中国平面艺术设计保持独立性发展的探索提供了多元化传承创新途径。它能够反应中华民族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符合平面艺术民族化的艺术潮流,其民族精神传承具有必然性。

(三)民艺再设计中独立精神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能够带来快感,设计者只有努力维持创作的热情,才能从中收获自信感。创作者会在作品里投注自己内心的世界观,那是很久之前就存在人类造物中心的东西。而如今,这样的心情和初心似乎正逐渐消逝。在现代设计上回归原始是精神性的东西,人也因此必须思考自己从哪里来,自己该是谁。创作者在自己的造物品上灌注了某种感情,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确实存在的。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认为:“在市场上,那些标志着设计师才华与工艺质量的好产品赢得了卓越的声誉,被当作一种特殊价值保留下来。那就是,我们所谓‘品牌’的力量到了社会认同。”由手工艺集成的民间艺术作品往往比机器大批量生产的作业更具有力量。在中国民间手工艺的再造离不开艺术家赋予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这种独立的力量可以激发大众的审美情怀。在民艺中注入精神的力量的再设计,会为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民间美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在这一方面具有社会、历史、艺术、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结论

(一)民艺再设计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文化遗产资源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成为市场上受大众喜爱的消费品,同时,也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民间手工艺品的创作与广义上的艺术设计不同,其手工的时间消耗性,一直是作为内在价值在每个作品中存在着。一般来说,人们在谈及艺术作品和手工艺作品时,有意无意间,都会对其进行一系列直接或抽象的思考。其中,包涵可从表面欣赏到的直观美学的问题,也有对作品所属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下意识思考,将民间工艺置入时代的语境中。在当下中国如此多元化的审美的影响下,我们设计的生活方式必然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很多亚洲学者认为,设计是由时间积累而成,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力。所以,传统和材料是滋养设计师积累的根源,最终会回归我们的生活方式程中。在民艺中突破自我必须思考自己从何而来,根源在哪里。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民间手工艺往往在主流艺术界中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在创意至上的今天,如果通过发掘其内在的精神性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将会把传统工艺的再创作带入到一个良性的运作系统中。

(二)民艺中独立精神的当代价值

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人间烟火气的表现力,基于当代再设计上发掘其精神意义还会对社会有所裨益。城市中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民间传统手工艺让人们在喧杂的时代中获取一丝更加温暖、质朴的慰藉。手工艺设计师伊尼德.马克思(Enid Marx)认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地位极为重要,它是文化的根,没有了根,就什么都生长不出来。在工艺品的制作活动中,设计师背后所耗费的心血具有最根本的意义,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奉献精神的方式。同时,它也传递出无数社会信息,包括责任感和团结精神。不管是为造物者自己,还是为所爱之人,人们始终保持着想要传达的诉求。人们应该相信,最好的手工艺品是因爱而生,而非利益的驱动。

艺术作品在悠久传统的奠基下,不仅体现出造物者的精湛技艺,而身为设计师的这种自豪感,也是传统手工艺品在精神特质上的体现。历史留下的每一个印记,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源自揭示了生活中吉光片羽的一段故事。它们或古老或崭新,都镌刻着一段曾经鲜活的时间和值得记忆的人文旋律。

猜你喜欢
民艺年画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爱民艺的小集市开张啦!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武强年画
手工艺·温州发绣
民艺是什么
民艺记录师
羊年画羊缪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