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课堂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22-11-26 07:55王玉慧
科学咨询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思想

王玉慧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 21000)

进入到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得尤为复杂,同时,大学生由于接受了系统的教育知识,使得其具有相对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水平。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大量且繁杂的信息对大学生生源产生了影响,使得大学生中仍然有部分存在思想问题和素质问题,不利于大学校园良好氛围的营造,进而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大学教育中通过加强课堂思政教育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课堂思政教育现状问题,进一步探讨大学课堂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实现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学课堂思政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在现代大学教育实践中,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对培育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当前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教学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存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教学模式有待更新、教学实践应用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大学课堂思政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合格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于大学课堂思政教育问题,总结包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

在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实践中,教学资源是支持课堂思政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而当前大学课堂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总结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整合思政教育模式时,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具体表现在课堂思政教育重视度不尽相同、思政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1]。二是大学校园内资源开发不到位,如每一所大学往往有标志性建筑物,且与学校的校训密切相关,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进行普及,以帮助大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思政理论知识[2]。而现实情况是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未能充分开发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制约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有待更新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发展,逐渐向世界级水平迈进,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受制于传统教育思想,沿用传统教育模式开展具体教育实践活动,这与当代教育发展理念相悖。而在现代社会教育理念中,对大学课堂思政教育的研究,更加注重教学模式的理论化、制度化的创新,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插入动画等方式来进一步优化课堂思政教学,以实现当代课堂思政教育与互联网发展之间的有效融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力量来创新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模式,以大幅度提升大学课堂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基于此,当前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亟需更新,才能大幅度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为培养合格人才夯实基础。

(三)教学实践应用缺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志,在大学课堂思政教育中,思政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过于生硬,不利于学生理解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4]。因此,在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实践中,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和思政理论知识传授之间的有效结合,才能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和水平。同时,在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实践中,必须尊重实际,一切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入手,深度解剖思政问题,才能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中。而当下大学课堂思政教育中,教学实践应用十分缺乏,单纯地注重思政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效果和水平的提高[5]。具体来说,当代大学思政课堂教育主要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得以完成,而绝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同时,思政教师在课堂灌输思政理论时,未能结合我国实际和学生实际,只是单纯地理论讲解马克思主义,导致学生未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内容,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的提高。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单纯依靠课堂思政教育,未能实现全过程、多学科渗透教育,使得大学生未能全过程接受全方位的课堂思政教育[6]。不仅如此,思政教师在课堂教育实践中,没有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指导。

(四)大学生人群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兴趣,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思政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非常重要,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课堂都设有思政课程,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和生活态度,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理受挫的时候进行心理疏导。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本质上的区别,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思想和素养方面的教育,表现于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正是因为这样,大部分学生对其“看不见”的效果产生质疑,很多学生不会重视思政课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大部分是较为积极的、正向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很多国外涌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影响了学生们的思想,导致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出现分歧。再加上很多从事高校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并不高,导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面临难题。首先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再加上学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也不够多样,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并不能掌握,还有学生的自身因素,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条件优越的环境下成长的,缺乏困难环境的磨炼,心智不够坚韧。

二、大学课堂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符

教育的本身具备一定的政治性,国家的教育方向应该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我国的发展历史文化以及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教育的方向。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国际交流的深入,西方文化开始渗透在中国社会中,部分中国人尤其中国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并开始认同西方文化及政治制度,而对中国文化与政治制度更多的是不认同,并时常在网络发布一些不良言论,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发展[7]。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若思想政治认知存在偏差,未能与国家制度及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将会带偏国家的发展。由此可见,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加强课堂思政教育是十分重要和有必要的,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符。

(二)能够增强教师队伍

对于教师来说,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其一言一行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言知。因此,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忠诚拥护者。近些年来,高校思政教师的经济收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部分教师为了获取私利,不惜进行一些违规操作,如学术造假、大搞关系户等,未能钻研学术研究。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大学教育质量,不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不仅如此,近些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若教师队伍内出现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人员,在课堂思政教育中过多地传授错误的观点,而大学生缺乏较高的信息甄别能力,将会全盘接受教师的观点而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8]。基于此,在大学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教师同学生一同学习相关的思政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逐渐认知自身的不足,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壮大大学教师队伍,还有利于提高大学课堂思政教育质量。

(三)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宽松、自由的生活状态使得其容易迷失自我,沉迷于游戏,并逐渐丧失奋斗目标。不仅如此,当代大学生由于深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在网络海洋中难免会受到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其原本思想纯真的大学生易发生思想扭曲现象,进而产生了一些亚健康和有违国家法规和道德的行为和思想,若此刻缺乏有效且可行的引导,将会让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受阻,进而对国家建设发展产生严重危害。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通过系统地介绍专业发展中人物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可以时刻让大学生正确定位自我,并明确专业学习目标,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仅如此,大学生在正确导向下,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探索新知识,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和提升综合能力。

三、大学课堂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分析

(一)合理开发利用思政教育资源

在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实践中,大学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大学课堂思政教育的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因此,大学学校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整合大学的思政教学资源,同时契合大学生实际,制定出与学生思想情况相符的教学教案,以实现大学思政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进而为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提供保障。

(二)提升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水平

思政教师是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其将对教育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针对当前大学思政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应予以有效举措来整体提升大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采取如下有效措施:一是大学学校应重点关注大学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等,适当地提高思政教师录取门槛,选择全面发展的思政教师,以在大学内部建立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以保证其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政教育能力。二是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各类教学培训工作,在严格遵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注重过程提升,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以此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思政教师通过正确的言行来感染大学生,为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夯实基础。只有这样,大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大幅度提升,为提高大学课堂思政教育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三)及时更新思政教学方法,加强思政实践教学

针对当下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模式单一和思政实践教学缺乏的现实问题,大学应注重思政教学方法的更新,加强思政实践教学。对于思政教师来说,应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思政理论知识,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大学课堂思政实践教学中,思政教师可以开展系列的社会活动,如做义工、关爱空巢老人等。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应发挥个人引导作用,根据实践活动需求来正确引导学生,以帮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并推动大学课堂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大学课堂思政教育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

(四)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

大学生应该拥有文化自觉,这才是大学课堂中实现思政教育的基础。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根据思政的教育内容进行自我反省,想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文化素养,就要首先培养大学生独立反省的能力,完善大学课堂中思政教育的课程建设,加大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强度,将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渗透进大学生的课堂当中,加强大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促使大学身对思政课程有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味地灌输知识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政课程的含义,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自动挖掘学习思政课程的方法与途径,文化自觉是大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也是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实现的关键因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实施有效的课堂思政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而在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教学实践应用缺乏等,制约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应有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利于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大学学校应在课堂思政教育实践中,注重合理开发利用思政教育资源,并及时更新思政教学方法,加强思政实践教学,同时提升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大学课堂思政教育质量,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思想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