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动物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11-26 18:30胡庭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动物技能

胡庭溪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动物实验在医学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医学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理论验证,帮助学生高效掌握教学内容。医学院校动物实验课程的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正确运用动物实验来完成医学科研的研究,对医学院校学生的科研创作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了我校实验动物学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并对现阶段的教学策略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战性,引导学生能够开拓思维,积极探究,旨在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技能的有效提升。

1 教学改革内容

动物实验课程是沈阳医学院本科学生选修的技能课程,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医学类专业大三的学生,以往在技能课程上对学生开设一些与理论课程相关的动物实验,其中小鼠的实验最多,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操作起来相对熟练,另外实验过程中重复的技术手段较多,过程相对熟悉,因此导致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1.1 创新改革实验内容,扩展实验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对学生进行技能实验课程教学,应积极改变用小白鼠进行实验的传统方式,逐渐完善实验动物的种类,可以尝试增加豚鼠、家兔、斑马鱼等动物的实验操作,进而丰富课堂实验的内容,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改变以教师主讲的传统方式,要对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可与学生一起制作动物模型,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模型实验中,可采用将基础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有效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时,可指导学生进行小鼠固定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比如:让学生自行称重,测量小鼠的血糖,引导学生回顾教授的动物实验过程,让学生自行尝试动物实验模型的制备。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教授其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遵循3R(减少、替代、优化)原则,让学生将动物实验做精,以现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对其他动物,如豚鼠、家兔、斑马鱼等动物的实验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借助《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学生能高效掌握动物基本操作,还可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动物实验和科学研究。

1.2 把握学科前沿,引入实验动物学新技术,吸引学生兴趣,拓宽眼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将本院校的动物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整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完成课程的讲授,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应该把动物实验台进行区分,设置IVC、EVC老鼠隔离饲养笼、老鼠隔离开关、兔子手术床、狗手术台、高温高压灭菌器、传递箱等设施,为开展实地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同时还要增添关于实验动物的新内容,通过屏障系统以及IVC实验室,使学生更加熟悉动物实验室的布置,明确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做好小动物实验的合理布局与后期维护工作等。在小动物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对斑马鱼养殖系统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现,让学生对小动物实验内涵的了解更加全面,有助于学生对系统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而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了解小动物实验的相关内涵,也有效的积累生物基本理论知识。比如:我校在动物活体成像仪基本原理与萤光染料的实验教学时,增加了小动物活体成像基本原理和演示实践。学校针对一些根本不具备条件而进行的新实验研究(如转基因技术等),采用了PPT授课或结合电教片直播教学的方式开展。新课程的增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设计肿瘤新药试验时,学生会优先选择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的方式。

1.3 鼓励学生开展自主设计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要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应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动物实验与饲养相关的知识,如何对动物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进行实验操作,检验学生对各种动物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例如对各种动物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动物血液的采集麻醉和药物剂量的换算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并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实验课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结合动物实验的课程掌握理论知识,以团队的形式设计创新式的实验,并以PPT的形式来汇报实验方案,由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师生一起探究实验的结果,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对学生如何设计动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兴趣,并能在今后的操作过程中有效应用。在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方案,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综合应用各种动物实操技能,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融合,提升了学生对动物实验的认识、运用和实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了有效的基础。

2 教学效果

2.1 教学初期由于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知识储备不了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实践方法的创新,注意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给学生以新鲜感,使学生了动物实验产生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对此表达了认可,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

2.2 “基础+应用+前沿”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涵盖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泛,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对学生解决了基本知识,很多学生已经学会这部分知识内容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创新,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设计,并且对学生采取分组协作的模式进行实验,以使学生之间共同掌握,互相提高。同时老师还需要不断介绍,课外资料以及增加一些有关药理的知识,在动物实验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做到实验内容的丰富性,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将实验的过程和内容记录后展现给教师,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是教育系统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能提高科学教育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开展医学院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对科学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并与我国教育改革相衔接,以探索一种具有应用型学科的发展途径实现范式改革,为我国医学院实施应用型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合理的借鉴基础。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动物技能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拼技能,享丰收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