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泽与世俗:网络仙侠小说的二元叙事

2022-11-26 21:39王志强
关键词:成仙仙侠心性

王志强

(南昌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2)

在当代网络小说版图中,仙侠小说乃是仅次于玄幻小说的大类,无数作者和读者驰骋于仙侠场域中,共同建构了独特的仙侠文化。目前学界对仙侠小说的研究集中于影视改编、海外传播等方面,少有涉及内部的叙事模式探讨。事实上,当代网络仙侠小说作品虽如恒河沙数,然其叙事主题却集中于以资源来修仙和以心性来修仙两种之上。且这两类叙事主题延续的是传统中国对世俗之仙与山泽之仙的想象,演绎了传统文化在网络小说中的复现。

一、心性与资源:仙侠小说的“成仙”思考

自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开创凡人修仙类小说以来,仙侠小说自此长盛不衰。凡人修仙指的是人类经过不断的修炼,最终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在仙侠小说的想象中,从人到仙要历经多次磨难和蜕变,这些蜕变既有传统内丹术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境界划分,也有现代小说创造的筑基期、金丹期、元婴期、化神期、大乘期的境界划分。值得注意的是,修炼境界往往是与寿命相挂钩的,如筑基期寿命长达两百岁,金丹期寿命可达五百岁,元婴期寿命更是有一千岁,随着修炼境界臻于最高级,寿命也就达到了极致——长生不老。而关于修炼的方法,仙侠小说则存在着两种分歧的观点,一种认为修仙修的是资源,人若要违背自然规律而长生不老,就需要各种天材地宝、奇珍异兽的资源来帮助自己与天争命,该类小说的叙事围绕着资源的获取而展开;另一种则认为修仙修的是超越的心境,追求的是灵魂的超脱,若要成仙,就需要体悟自然、感悟大道,这类小说的叙事围绕着心性的升华而展开。因应着对成仙方式理解的不同,当下网络仙侠小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模式。

在资源成仙类小说的叙事中,资源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修仙依靠的不是智慧,不是毅力,也不是社会所期许的任何优秀品格,而是物质资源。只要有足够的天材地宝等物质资源,人就可以修炼成仙。在当代凡人修仙小说集大成者的《凡人修仙传》设定中,阻碍人成仙的主要原因就是资源匮乏。修仙之人要想突破境界,就需要大量资源的堆积,而修仙者对于资源只有消耗没有生产,故整个世界的资源越来越少。围绕着资源匮乏,仙侠小说的叙事徐徐展开,资源修仙类小说设定修仙者须有一种名为“灵根”的天赋,因为只有“灵根”才能减少资源的消耗,且“灵根”越好所需要的资源越少。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修仙者之间不得不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所以该类小说的叙事背景偏向于自私自利、冷血残酷。如泛东流的《法相仙途》认为仙道最根本的奥秘是“掠夺”:“夺天地造化,炼万物生灵,把一切占有,归于己身,正是这赤裸裸的抢劫性质的行为,让修仙者脱离了蝼蚁的范畴,拥有移山倒海的手段,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1]占有的资源越多,就可以在修仙路上走得更远,这是资源成仙类小说的叙事模板,也是该类故事的大背景。

围绕着资源的获取,资源成仙类小说纷纷给小说主角加上各种快速获取资源的“金手指”。《凡人修仙传》主角韩立之所以能够修仙成功,是因为他无意之间得到的神秘小瓶能够培育出大量的灵药,不乏资源的他才可以在修仙过程中一帆风顺。在幻雨的《百炼成仙》中,主角得到能够将废弃物资提纯成正常材料的神秘光点,在无数资源的堆砌下,最后成为风华绝代的上仙。百里玺的《紫府仙缘》亦是让主角得到可以加速草药成长的紫府空间,在无数草药的帮助下,主角成为修仙界第一人。雪满林中的《六朝时空神仙传》则是主角可以自由穿越到晋朝,借用时空差异获取大量资源,最终成为一代天帝。概言之,在该类小说的想象中,谁能够得到最多的资源,谁就能成为最成功的仙人。

为了获取资源,修仙世界的社会生态完全是以竞争为主导。像《大道争锋》《仙路争锋》等仙侠作品的命名,一个“争”字就将修仙世界的生态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仙路争锋》的简介说:“修仙如渡河,万马千军竞争帆……要想赢得胜利,需要的不仅是勇往直前的勇气,更要面对无数的风刀霜剑与腥风血雨。争夺,在踏上仙途之前,就已开始!”[2]修仙就是与天争,与地斗,与人抢,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就要将所有人都踩在脚下。修仙者彼此之间没有和谐相处,也没有团队合作,争斗才是永恒的主题。泛东流的《法相仙途》,通篇描写的就是主角与各路人马的争斗,主角的人生目标是和仙门宗师、魔道巨枭、千年老妖等高手一争高下,然后将他们一一打倒,登临世界之巅。小说《蛊真人》则直接将修仙设定成修蛊,修仙者将各式蛊虫纳入自己的体内,以达到境界的突破。而修仙者也就类似于一只只蛊虫,只有经过惨烈的厮杀,最后存活下来的那只蛊虫才有资格成仙。

伴随着争斗而来的社会认知,就是功利主义成为修仙世界唯一的价值观。利益是修仙者行事的准则所在,《凡人修仙传》中的墨大夫尽心培养弟子就是为了夺舍弟子的躯体,黄枫谷的令狐老祖为了逃命将自己的弟子作为诱饵,类似的黑暗叙述不一而足。道德对修仙者来说是一个奢侈的物品,修仙世界中人人都是自私冷血、心肠歹毒,个个都是蝇营狗苟、不知羞耻,黑暗与杀戮成为世界的主流。耳根所著的《仙逆》借王林之口说:“修真界极为残酷,弱肉强食,稍有不慎就会灭亡,若要活下去,就必须要学会狠,学会毒,只有自己变得狠毒,才拥有生存的资格!”[3]阴狠毒辣是修仙者首先要学会的第一堂课,善良、正义、牺牲、仁慈等传统优秀品德统统被修仙世界扫进了尘埃之中。资源成仙小说的世界观就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人世间的一切伦理规范在这里基本崩塌,正常社会所期许的道德品行在这里完全沦陷,为了资源,师徒可以互相坑害;为了资源,同门好友可以一刀两断;为了资源,夫妻可以反目成仇,群魔乱舞的世界容不下一丝善良。

心性修仙类小说的叙事模式恰好与资源修仙类小说相反,在心性修仙类小说的叙事中,由人成仙需要的不是资源,而是心性。在该类小说看来,仙与人的区别在于升华的精神境界和超脱的智慧心性,因此其叙事注重描述修仙者心性的蜕变以及对世界的感悟。心性修仙类小说的代表作家亲吻指尖在龙空访谈中就说道:“是我个人觉得修仙这个东西就是精神上的东西。所以写着就成了意识流了。”[4]在亲吻指尖笔下,仙侠人物不戚戚于法力低微,不汲汲于威名权势,有着自己的独立追求和不懈坚守。如《人道纪元》中南落对自由的渴望,纵然百转千折,仍初心不变;《黄庭》中陈景对逍遥的企盼,即使身化梦魇,也仍秉持如一;《白骨道宫》中青阳对超脱的追逐,哪怕沦落尘埃,也仍矢志不渝。在该类小说的认知中,仙是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不会因为境界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也不会因为能力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要想成为逍遥自在的仙,人只有贴近自然、感悟心境才能达到。

为了叙述心性升华的主题,心性修仙类小说着重于刻画主人公遇事淡然的心理状况。君煮的《炼道长生》在简介中就说:“我有长生念,斩得万般妖邪!斩得自身虚妄!斩得红尘因果!持我本心,筑我无上道基,此生只为证道超脱。”[5]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意图讲一个坚守本心的修道者故事,想要描摹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空灵幽远的修道心境。在小说的叙述中,主人公秦石无论遇到何种情况,总是保持着闲适宁静的心态,因而小说的整体的文风也就缓而不迫,保持着悠然的律动。再如流浪的蛤蟆所著的《仙葫》,亦是着力于刻画超凡脱俗的修仙者气质,修仙者彼此之间超越于恩怨情仇的世俗烦恼,讲究的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整个修仙世界与人间截然不同。

但值得注意的是,心性成仙类小说有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即修仙者的心性虽然高妙缥缈,但却不得不面临现实的纷纷扰扰,超脱的心性与无奈的现实的冲突构成了该类小说最有特色的地方。《人道纪元》中的南落最后舍弃了一生追求的逍遥,成为世界的护界真灵,以此永生护佑人族的自由,而《黄庭》中追逐自在的陈景在人生的抉择中,选择成为守护百姓的河神,超脱与守护这一矛盾对立的关键词在此融为一体。《大圣传》中想要自由自在的李青山最后却担负起了替众生向天庭讨要公道的重任,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中,主人公的心性不断在成长,也不断地适应着社会的需求,成为金庸先生所言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式人物。

仙侠小说的不同成仙模式源自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如果认为修行是顺天而行,则追求感悟天道,“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天道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修行就是天人合一,让自己成为一个无党无偏的修仙者,在物我相忘之间,达到“游心于物之初”“通乎物之所造”的浑然境界。因此修行中最大的劫难是自我的内心,击败心魔才是成仙的关键。而如果认为修行是逆天而行,则追求资源的堆积,“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丛林法则,拳头就是决定一切的真理,修行就是抢夺他人的资源和珍宝来成就自己。在逆天的设定下,修行中最大的劫难是天地设置的天劫,渡过天劫就能够成仙。

简而言之,资源修仙类小说着力刻画的主人公是类似于“魔头式”的人物,像《凡人修仙传》的韩立被称为“韩老魔”,《仙逆》的王林被叫做“王魔头”,魔头在这里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称赞他们能够熟练适应乃至于运用世界规则之语。该类小说的社会背景是“黑帮式”的生活方式,如《修真门派掌门路》的修仙门派便类似于一个个黑恶团体,文中最为常见的叙事便是集体械斗,小说通过一场场充斥着暴力氛围的械斗将修仙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利益这个名利场中,资源修仙小说演示着人性的阴暗和堕落。而心性修炼类小说描摹的主人公是“超脱式”的人物,他们潜心于道行,宁静地修仙,网络仙侠小说中有一类聊斋系列的同人小说,该类小说以《聊斋志异》的花妖鬼狐故事为题材进行再创作,其叙事主题亦是以心性成仙为主流,如专攻聊斋仙侠的南朝陈,其笔下的《穿入聊斋》《人神》《斩邪》等多部作品,讲述的多是书生修道,行正义之事,整体文风干净玄妙,讲述了一个个身在红尘之中,心在山林之下的修者世界。

二、江湖化与遁世化:仙侠世界的文化语境

在早期的网络小说分类中,并没有仙侠小说这一类别,而只有修真小说这一门类。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目前各大网络小说门户网站已经没有修真小说的分类,取而代之的则是“武侠仙侠”类小说。如目前起点中文网对仙侠小说的解读是“修仙觅长生,热血任逍遥,踏莲曳波涤剑骨,凭虚御风塑圣魂”[6],“热血”与“逍遥”构建了仙侠小说的叙事主题,也形象地说明了仙侠小说两种不同的叙述文化语境。

资源修仙类小说倾力打造的是一个高级化的江湖世界,它们可以称得上是披着修仙外套的武侠小说。模仿武侠小说的书写模式,“不服就干”“报仇不隔夜”等暴力倾向是资源修仙者的典型心理状态。对武力的追求与刻画成为这类小说的本能,在小说的价值认知中,力量就是一切,有了力量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修行只是追求力量的工具,本身并没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当得到无与伦比的力量后,修行就已经达到了终点。所以资源类小说的最终结局都是千篇一律的天下第一、称王称霸,如《永生》的方寒成为纪元仙王、元界主人,《阳神》的洪易成为永恒的神话,《凡人修仙传》的韩立成为凡界第一化神、灵界第一大乘,《仙逆》的王林是仙罡第一人。

拟仿武侠小说的帮派模式,资源修仙类小说亦是拉帮结派,各种仙盟、门派层出不穷。如《凡人修仙传》有黄枫谷、掩月宗等所谓的越国七派,以及乱星海的群雄,太一门等大晋十大门派;《法相仙途》中有法相宗、御灵宗、幻魔宗等秦州三大宗门。即便是成仙之后,仙人仍然需要抱团取暖,如《凡人修仙传之仙界篇》出现了无常盟、十方楼、烛龙道等各式组织。可以说,相互依偎、结党连群的活动贯穿于资源修仙者乃至于仙人的一生。结党活动传承的是“江湖险恶,人心难测”的武侠世界观,只有互相结成紧密的小团体,才能够在修仙界活下去,这种世界观鲜明地表现出了修仙世界武侠化世俗化的趋势。

资源修仙类小说不但学习武侠小说的江湖情节,而且还加入了当代社会的生活形态。修仙者模仿着世俗社会的专业分工,紫钗恨的《仙铃》说:“修真与俗世一样,术业有专攻,有人精通炼器,有人长于炼丹,像白玉瑾算是比较另类的剑修,而水凌波偏重攻击道术,梅兰思则侧重于辅导性质的道法,各有所长。”[7]剑修、术修、炼器、炼丹、阵法是修仙者的谋生副业,副业的产出可以拿出去换取修行的资源,这样,类似于世俗社会的图卷在修仙界徐徐展开。更甚者,修仙成为一门用现代化理念打理的产业,《屠魔工业》将修仙工业化、流水化,主角沈文剑在玉剑山成立了科研部,专门探讨灵石的回收使用、法宝丹药的批量化生产,带领着整个修仙界奔向繁荣富强。另外还有一些仙侠小说直接将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搬入修仙,如用APP来修炼仙法的《大数据修仙》,用科学来探讨修仙秘密的《走进修仙》,用腾讯QQ来交流修行经验的《修真聊天群》,借直播来修仙的《仙界直播》,修仙世界成为另一个人间世界。

修仙世界变成了人间世界的倒影,修仙者的行为只是人类欲望的扩大化。如《魔门老祖会穿越》写到位列真仙的王渊在抢夺藏经阁时,面对敌人的进攻,“他全力激发身上的碧火阴风帐,同时毫不顾忌面子地就地一滚”[8],这一驴打滚彻底瓦解了真仙高高在上的身份与形象,将仙人与尘世间的地痞无赖写得并无二致。修行者有三妻四妾、七儿八女,修仙世界有青楼妓院、酒店旅馆,这些基本都成为资源修仙类小说的标配与套路。人世间的一切幻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修行世界是“人间天堂”,可以享受到人世间享受不到的富贵奢华,满足人世间实现不了的欲望幻想。

热衷于描摹人类社会生活百态的资源修仙类小说,成为网友口中的“修仙现实主义小说”。仙路崎岖,长生之路漫漫,修仙者仍然需要为吃喝拉撒发愁,仍然需要为了生活去打拼。现实生活对修仙的渗入,既扩大了仙侠小说的题材和阅读性,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人文关怀。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小说中常见的寒门与世家的争斗,在小说的设定中,寒门出的人才天资聪慧、百折不挠,而仙二代则拥有大量的资源,为了争夺进阶的机会,彼此之间争斗不休。《大道争锋》将天下第一大派溟沧派分为师徒一系与世家一系,二者为了师门的主导权内斗不已。《剑徒之路》有师徒系和家族系,掌握内剑一脉的师徒系想将影响扩展到外剑,而占据外剑一脉的家族系也想将势力扩张到内剑。寒门与世家争斗的结果,普遍是以寒门大获全胜为结局,这就潜在地表示了作者对于当代社会某种隐形的认识和暗自的期盼。

与此同时,心性类修仙小说着力于描写修仙世界对人世的脱离,呈现出鲜明的遁世化倾向。心性修仙小说的作者有意识地抗拒资源修仙模型,如归卧故山的《大道修行者》简介是:“无上等灵根,无先天灵宝,无超级秘笈,只有一颗道心可持,吾辈从容迈步在大道之途。此书讲述了一个体悟大道的修行者在凡人修仙类世界的修仙路程,不走那种以吸灵气,步步升级的套路,而以注重心性修为,悟道为先,性命双修之路,体现真正修道者风采。”[9]归卧故山直截了当地否定了资源成仙类小说的叙事模式,拒绝了该类小说以吸灵气升级的故事套路,主张以心性来修仙,以悟道来展现修仙者的风采。

在心性类修仙小说的叙述中,修行者自有其独特的自信与傲骨、风姿与气度。《玄门封神》中的朱清说起涂元时:“(涂元)从来不会担心被自己超越的人,他的眼中看的是最高处,既然会被他超越,那在他的心里就只会越来越远。”[10]作为主人公的涂元,完美地代表了亲吻指尖心目中的仙人形象,他一直将心神安置于诗和远方,不苟且于眼前的得失利害,这就是亲吻指尖所言的修行者的胸襟。同时,小说中的修行世界也是云淡风轻,修仙者之间的关系飘逸倜傥。当陈无绝听到涂元被大雪山门派围猎时,为了让天下人明白涂元也是有朋友的,陈无绝毅然决定一人前往相助;而在半途知道涂元没事之后他又选择悄悄返回。返回到一半又听到有人要去对付涂元时,陈无绝沿路折返,准备前往涂元的身边,与涂元一起作战。但仍是在行走途中,涂元的危机再次解除,陈无绝再次返回,两折两返之间,修行风度自现,颇有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气概。

既然修行的意义在于明悟自心、彻见本性,那么争斗就没有胜利的一方,也没有失败的一方,双方争的只是各自的理想和追求,而不分对错与高低。如《白骨道宫》中的清阳,《玄门封神》中的涂元,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争斗并不是要分出一个你死我活,追求的也不是什么天下第一、称王称霸。洗尽铅华呈素姿,心性修仙类小说的争斗主旨在于展示各自对世界的体悟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因此,修行者愿意与众生万物分享自己的修行感受,《黄庭》的泾河河神陈景讲道众生,《人道纪元》的南落也在太极宫向小妖读经传道,《玄门封神》的涂元成为天人后在升仙台上连续宣讲了十年的阴阳道,这与资源修仙型小说的敝帚自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世俗化与遁世化,或是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或是傲啸于山林之间,是资源修仙小说与心性修仙小说两种不同的叙事主题。世俗化修仙将修行当成谋取更好生活的手段,修行本身是痛苦而煎熬的,它只是达到最终美好结果的手段;而遁世化修仙则将修行视为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修行自身即是意义所在。二者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对仙人的理解不同,资源型修仙小说认为修仙者只是一个力量强大一点的人类,因此认为修仙者也有欲望,而且是远超人类的欲望;心性型修仙小说则认为修仙者脱离了凡人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模式,他与世俗欲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对仙人理解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世俗与遁世两种不同的叙事模式。

三、山泽之仙与世俗之仙:传统文化的复现

网络仙侠小说对修仙生活的想象,来自传统中国的仙侠文化,“网络仙侠小说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发展,此类小说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浸润、熏陶,仙道文化、侠义精神是其‘文化内核’”[11]。事实上,传统中国的文化想象中一直有着山泽之仙与世俗之仙两种不同的仙人形态。司马相如《大人赋》曾说:“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12]2592司马相如将仙分为了超凡脱俗的“山泽之仙”和注重享受的“帝王之仙”,“山泽之仙”的形象是“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12]2592,他们岩居穴处,遗然独立,脱离于世俗社会而存在;帝王之仙则是“祝融惊而跸御兮,清气氛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娭”[12]2592,他们极尽人世间之享受,肆无忌惮地宣泄着自己的欲望。就此,明末学者姜宸英指出:“仙乃分帝王与山泽耶?赋中侈陈舆马、幓旒之美,侍从、仪卫之盛,与其意态之飞扬。骄恣而自得,召屏翳,诛风伯,刑雨师,挥霍凌厉,俨然一汉天子。千乘万骑,鞭斥八极,气象绝无一点烟霞之气。大则大矣,其于仙者果何如耶。”[13]姜宸英指出“帝王之仙”乃是天子生活状态的夸张化扩大化,书写的是无与伦比的欲望世界,与此相对的则是有烟霞之气的山泽之仙,所谓“羽仪碧落,梁栋元门,迹虽系于人间,神自超于物累”[14],山泽之仙的生活状态跟人类是完全相反的,他们对待欲望的手段是克制而不是扩充,所谓“以道制欲,则乐而不惑”[15]。

在传统中国的思想世界中,“山泽之仙”占据着主流的位置。仙便是山人,葛洪《抱朴子》曾说过:“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16]仙居住在林泉之下、山野之间,享受着世俗少有的清净,过着遗世而独立的生活。《庄子》曾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17]5。苏轼《赤壁赋》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8]“仙”不食人间烟火,餐风饮露,与世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放弃人世间的一切生活,告别身而为人的习性,是成为山泽之仙的前提,屈原《远游》说道:“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群而遁逸。”[19]留侯张良也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20],脱离凡俗之心,才可修仙得道,修者追求的是遗世独立,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精神境界,在有无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与自身的价值。“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21],似醒非醒间,如梦如幻间,得以发现宇宙的奥秘。这就是修仙,如《庄子》所说“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17]183。可以说,在传统文化中,山泽之仙相对于世俗之仙,才是有道之仙,才是正统所在。姜宸英对司马相如《大人赋》的评价,即是彰显脱离了世俗的山泽之仙的正统性,排斥与世俗生活结合过于密切的“帝王之仙”。现代学者牟钟鉴在阐释仙时仍然说:“成仙可以理解为智慧超群、境界高妙、众善奉行、精神自在的高人。”[22]

而帝王之仙的代表是乘龙而去的黄帝。“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20]468。黄帝既为五帝之首,在尘世间打下了一番偌大的功业,享有各种荣华富贵后,又乘龙上天,长生不老,在天界继续享受着人世间的种种快乐,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最早的“帝王之仙”。淮南王鸡犬升天的传说展演的也是世俗生活在仙界的继续,“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23]。这种注重世俗享受的成仙事迹以汉代唐公房最为典型,“妻子恋家不忍去,又曰:‘岂欲得家俱去乎?’妻子曰:‘固所愿也。’于是乃以药涂屋柱,饮牛马六畜。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屋宅六畜,翛然与之俱去。昔乔松崔白,皆一身得道,而公房举家俱济,可谓盛矣”[24]。唐公房的妻子在可以成仙时仍然选择“恋家”,而最后的结局是带着房子和所养的牲畜一起飞升。这种“举家俱济”的壮举即是展演了世俗之仙的地位与影响,被后世之人称为“可谓盛矣”,可以说是世俗之仙的影响所在。

明代后期兴起的以《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作品为代表的神魔小说,亦是世俗之仙的典型代表。书中的仙如同现实社会的人一般,有着各种喜怒哀愁,有着各种苦恼与欲望。女娲因纣王的题诗愤怒不已,从而降下灾祸;通天真人不忿争斗失败,摆下万仙大阵。《西游记》则仿照人间朝廷创造了天界仙庭,并给每个仙人排有各种各样的官位,如将军、马夫、门房、侍女等等。后世民间传说中也有很多沉迷于世俗生活的仙人,如八仙戏中的吕洞宾嬉笑凡尘,给后世留下了“三戏白牡丹”“江淮斩蛟”“客店醉酒”等轶事,引起无限的遐想;为了报恩下山的白娘子,在西湖之上演奏了一曲婉转的情歌。

概言之,山泽之仙少思寡欲,不食人间烟火;帝王之仙则是沉迷于俗世生活,神仙生活是俗世欲望的扩大化。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网络心性修仙小说延续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山泽之仙,网友评价这类小说有“仙气”,是真正的修仙,原因就是沐浴传统文化长大的中国人,潜意识地认为山泽之仙才是仙侠文化的主流。心性成为该类小说的叙述主题,就是因为山泽之仙“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他们视世俗追求的富贵名利为草芥,有着超越一般人的精神追求,所以要想成为这类仙人,就要提高自己的心灵修养,让自己在精神上向山泽之仙靠近。心性修仙小说中的遁世化文化语境,蕴含的也是山泽之仙栖身于茂林修竹之中,脱离人群而独处,他们的饮食、住宿、生活都与世俗生活完全相反。帝王之仙在网络小说中的表现即是资源成仙类小说,帝王之仙主张仙界生活是世俗享受的延续乃至于扩充,仙人们拖家带口、谈情说爱,过着俗世之人想要过却过不了的奢侈豪绰生活。资源成仙类小说描述修仙者肆无忌惮地放纵自我,以欲望化、江湖化的笔法讲述着修仙者的生活状态,展演了帝王之仙的文化想象在当代的复现和重生。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网络小说中的主流是资源成仙类小说。读者对于世俗化、欲望化的修仙生活更有兴趣,对于遁世化的修仙生涯敬而远之。或许是因为世俗之仙是民间文化对“仙”的集体想象,而山泽之仙则是士大夫精英对“仙”的意识建构。帝王之仙的世俗生活更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道,更能契合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幻想,能够让读者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中获得想象的满足和精神的自由;而知识精英建构的遗世生活,告别了世俗,告别了享受,以寂灭的心态追逐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精神状态对于疲于奔命的百姓来说过于遥远。读者们在反馈时指出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强者拥有一切的“龙傲天”式故事,这样能够拥有更好的代入感和体验感,而清心寡欲的修仙生活只会削弱读者的沉浸感,让他们敬而远之。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发现,当网络小说有了传统文化的基因时,就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感,就可以更快地打通读者的肠胃和味蕾。“网络文学与文化传统之间是传承与革新的统一体。网络文学要成为中国文学的优质源头,必须汲取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学传统与文明精华,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美学风范”[25],传统文化有着深沉的精神积淀和丰富的内涵价值,而且一直植根于我们的思想世界之中,我们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觉,但当有合适的工具引导他们出来时,这份情感便有如滔滔大海,日行千里而不绝。仙侠小说在叙写“修仙生活”时,将传统文化中的不同仙人精神融于其中,或是江湖化的欲望世界,或是遁世化的心性修养,都深深地让读者们着迷。读者们在阅读网络仙侠小说时,经常可以看到自己幼年时听父母们讲的故事背景、少年时幻想的奇幻场景以及成长过程中体悟的仙侠文化精神,他们在小说中进行了一次次生命的冒险和文化的旅程,为这个奇特的异世界激赞不已,这也让仙侠小说成为网络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猜你喜欢
成仙仙侠心性
杨会勤
20多部排队待播,仙侠剧“假回春”
海绵“成仙”
雪是最飘逸的仙侠
用道
仙侠文化的当代价值
“游戏音乐女教主”的仙侠风
寻仙记
从于丹讲《论语》中得出的领悟
姜子牙的“成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