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南充市W镇为例

2022-11-26 12:16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空巢养老满意度

唐 宇

(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2021年,四川省卫健委、省老龄办发布的《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在四川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 816.4万,占总人口的21.71%[1]。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南充市常住人口为560.76万人,是四川人口第二大市。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5.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南充市人口老龄化远超全省平均水平,在中国城市老龄化程度排名中居第5位[2]。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南充市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开始出现“空心化”的现象,空巢化问题更加突出。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当下,如何更好地完善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满足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是南充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南充市曾经的贫困县之一仪陇县所辖的W镇进行调研。W镇作为西南地区的一个普通小镇,面临着村落空心化、村庄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数量急速膨胀等普遍问题。选取该镇作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地区处于仪陇县的西中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性;二是该地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庞大,研究更具有典型性。

调研人员在W 镇的7 个行政村中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采取入户调查的方法(如果家中有2 个或者2 个以上的老人,则通过随机法选取其中1 个为调查对象),在发放问卷的基础上,深入了解W镇空巢老人的生活习俗、日常照料等基本情况。此次共发放问卷240份,有效回收问卷207份,问卷回收率为86.3%。通过SPSS 23.0 对207 份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得表1。

表1 W镇空巢老人人口学变量频率分析结果

根据表1可总结出W 镇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如下:

个体特征方面:从年龄来看,年龄在60岁~69岁的空巢老人占比48.1%,年龄在70 岁~79 岁的空巢老人占比41.1%,由此可以得出该镇中低龄空巢老人数量较多;从性别来看,男性空巢老人占比52.2%,可知该镇男性空巢老人数量较多;从文化程度来看,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的空巢老人占比42.03%,小学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占比43.48%,这表明该镇大部分空巢老人文化水平并不高;从婚姻状况来看,有配偶的空巢老人占比84.54%,丧偶的空巢老人占比10.63%,说明该镇大部分空巢老人与伴侣同住,相互照料;从子女数量来看,拥有两个子女的空巢家庭占比40.58%,拥有三个子女的空巢家庭占比37.68%,拥有四个及以上子女的空巢家庭占比18.84%,因此可知该镇空巢家庭大部分为多子女家庭;从子女联系频率来看,子女每周都与老人有联系的空巢家庭占比38.65%,子女1个月~2 个月与父母联系1 次的空巢家庭占比34.78%,子女半年与父母联系1 次的空巢家庭占比26.57%,说明该镇农村空巢老人与子女联系频率较低。

经济状况方面:从每月生活费来看,生活费在300 元~500 元的空巢老人占比85.51%,其中有4.83%的空巢老人生活费在300元以下,说明该镇空巢老人整体经济水平较低;从收入来源来看,46.38%的空巢老人主要收入来源为子女赡养费用,42.03%的空巢老人主要收入来源为个人劳动所得费用;从主要开支情况来看,29.47%的空巢老人主要开支用于食品,15.94%的空巢老人主要开支用于医疗保健,28.02%的空巢老人主要开支用于服饰,26.57%的空巢老人主要开支用于休闲娱乐。在调研中还发现,该镇空巢老人在食品方面的支出主要用于购买粮食作物。从整体经济状况来看,该镇空巢老人的生活支出还停留在衣食住行方面,精神层面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并不高。

生活照料方面:从居住情况来看,夫妻共同居住的老人占比50.24%,独居的空巢老人占比33.33%,因此可知该镇空巢老人大部分是夫妻相互照料,但仍有少部分的空巢老人是以独居的形式养老。从养老方式来看,自我养老的占比42.51%,家庭养老的占比32.85%,这表明家庭型养老在该镇仍然占据着一定地位。

社会保险方面:从医疗费用支出情况来看,个人与子女共同支付的占比48.79%,个人与医保共同支付的占比仅为39.61%,这表明医疗费用大部分由空巢老人的子女来支付,子女负担沉重。从养老保险普及情况来看,未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空巢老人占比30.43%,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保险的空巢老人占比59.90%,既参加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又参加商业保险的空巢老人占比5.81%。从整体来看,社会保险在该镇的覆盖率仍有待提高。

(二)变量设置及信效度检验

在变量的选取上,笔者综合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的相关文献。纪江明(2021)[3]从生活照料、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四个维度研究农村老年人社区养老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模平(2020)[4]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医疗状况、经济状况、精神慰藉等五个维度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王倩(2017)[5]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经济特征、思想观念和社会支持等五个维度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充分借鉴前人经验后,笔者主要选择A经济状况、B 个体特征、C 精神慰藉和D 社会支持四个维度作为自变量研究空巢老人养老的影响因素,其中经济状况包括A1经济满意度、A2收入来源、A3生活支出和A4 额外补助四个方面;个体特征包括B1 身体状况、B2 居住形式、B3 生活自理情况、B4政策了解度;精神慰藉情况包括C1 参与的娱乐活动、C2子女探望频率、C3文化设施的使用、C4孤独感;社会支持包括D1 新农保养老金的参保程度、D2村委会定期慰问情况、D3其他形式养老的接受程度、D4人际关系期望程度等16个变量。设定养老满意度为因变量,试图探索影响空巢老人养老质量的显著因素(见表2)。

表2 变量选取

如表2所示,问卷的量表各个维度的选项设计均为5 点分正向设计,均值得分越高,说明在对应维度的认知水平越高,因此可以对四个维度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

如表3所示,根据四个维度的描述统计结果可知,每个题项的均值都在7 以上,调查对象均打出了比较积极的认同水平。其中,经济情况的均值为7.23,个体特征为7.40,精神慰藉为7.41,社会支持为7.31。由此可知,根据均值的比较,精神慰藉的需求程度最高。

表3 四个维度变量的描述统计

如表4所示,通过进行信度检验,可知克隆巴赫系数值为0.972,大于0.9,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各个因子标准载荷系数均大于0.6,可以认为其有足够的方差解释率表现各变量能在同一因子上展现。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的值均大于0.5,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7,说明因子内的测量指标提取度优秀。因此,表明该量表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数据质量良好,可以进行后续研究。

表4 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二、数据与结果分析

(一)变量相关性分析

首先,通过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来分析四个维度之间是否具有关联关系(见表5)。

表5 变量相关性分析

通过表5可知,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经济状况与个体特征、精神慰藉、社会支持、养老满意度之间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447、0.454、0.414、0.622,并且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意味着经济状况与个体特征、精神慰藉、社会支持、养老满意度之间均有着正相关关系。

(二)养老满意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找出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因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线性模型。

由表6可知,一般认为当R2大于0.75 时,模型拟合度较好,可解释程度高。由表中可知R2为0.755,表示预测变量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和精神慰藉可以解释养老满意度的75.5%。德宾沃森为模型残差独立性检验,其值在0~4 之间为独立性良好,其值等于2 时,独立性最好。表中所示的德宾沃森的值为1.881,接近数值2,证明样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回归分析结果有效。

表6 模型摘要

由表7可知,F=213.095,显著性小于0.05,说明本次数据代入回归模型,回归方程显著,所有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能显著影响因变量。将16 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回归系数(见表8)。

表7 ANOVA

表8 回归系数表

由表8可知,A4额外经济补助、C3文化设施的使用、A2 收入来源、D2 村委会慰问、D4 村落帮助的显著性均小于0.05,说明它们对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回归系数B 值大于0,说明该5项变量都从正向影响养老满意度,VIF值均小于3,因此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模型拟合程度良好。由此可以得出回归方程:

养老满意度(Y)=0.649A4+0.157C3+0.091A2+0.082D2+0.071D4-0.037

在回归模型中,标准系数越大对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就越强。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根据影响作用的强弱,“额外补助”系数为0.649、“文化设施的使用”系数为0.157、“收入来源”系数为0.091、“村委会慰问”系数为0.082、“村落帮助”系数为0.071,即额外的经济补助对空巢老人的养老满意度影响最大,村落帮助对空巢老人的养老满意度影响最小。

(三)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状况方面,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与养老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即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越好、收入越稳定,空巢老人的养老满意度越高。其中额外的经济补助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对空巢老人来说至关重要,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空巢老人的收入渠道。

在社会支持方面,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力度与养老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力度越大,空巢老人的养老满意度越高,其中村委会的定期慰问和村落提供的帮助对空巢老人养老的帮助最大,所以在建立空巢老人的多元养老机制时,除了发挥政府作用外,民间资本和社区也要参与到养老服务中。

在精神慰藉方面,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程度与养老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当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程度越高,养老满意度就越高。其中文化娱乐设施的使用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空巢老人的满意度,这要求家庭、自我、社区、民间资本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提高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

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建议

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从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建议:

第一,在经济层面,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扶持力度,针对不同老年人的保障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生活补贴。一方面,建议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升级为全体城乡老人共享的非缴费型养老保险,使所有农村老年人可领取相同数量的非缴费型养老金,从而保障农村空巢老人享有一部分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产业和乡镇企业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培育新型乡镇企业主体,鼓励乡镇企业为尚有劳动能力的空巢老人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从而拓宽农村空巢老人的收入渠道。

第二,在社会支持层面,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其一,基层党员干部应在村落中对“新农保”等相关养老政策进行普及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等方式提高老人们对养老政策的了解程度,调动农村空巢老人参保续保的积极性;其二,村委会、社区和家庭等各类主体应主动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帮扶力度,开展定期巡访制度,通过村落互助力量,组织基层党员干部、留守的骨干妇女、较为健康的低龄老人建立一个社会服务网络体系,定期对本地空巢老人进行照护和监管,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权益。如在传统节日里,鼓励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较为困难的空巢老人进行慰问,设立一对一帮扶;其三,政府和社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本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将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到这类弱势群体中来,对于表现较为优秀的村集体进行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激励村落与村落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互帮互助,鼓励全社会参与到社会养老服务之中。

第三,在精神慰藉层面,目前,我国更注重对农村空巢老人经济、医疗方面的需求,忽视了对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照料。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注,积极引导空巢老人培养业余生活爱好,培养老人们乐观积极的心态,引导其主动参与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例如,可以在村落中建立兴趣研究小组、困难互助小组等多样化的组织,自然地将老人集结在一起,建立老人交际活动的“朋友圈”。另一方面,在开展老年工作活动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各类老年文化设施,扩大空巢老人们的活动空间,政府和民间组织可以通过盘活农村集体闲置场所,将其改造为老年活动中心,配备尽可能完善的活动器材与娱乐设施;加大对村落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着力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环境。

总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较为复杂的社会发展问题。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满意度,需要厘清政府、民间资本、家庭和个人等各类社会主体的责任。政府在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大力推动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的发展,并通过构建政府、社区、村落、家庭等多元主体的养老支撑体系,巩固养老服务发展成果。只有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养老服务的最大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满意度,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加快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空巢养老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