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导读

2022-11-26 09:37晋佳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秦观读书笔记东坡

晋佳

作品简介

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共二十八章,将苏东坡的人生分成四个阶段,有生活经历,有政治风雨,有情感纠葛,有成长喜忧……他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酒仙,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细腻感情,感受到他“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放磊落,感受到他“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胸怀……

相关评论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一个赤子写另外一个赤子。

——余杰

《苏东坡传》的文献取向与作者的意蕴期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种对于客体的情感境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期待视野。在这一期待视野的支配下,便有了作者对苏东坡个性魅力的全面肯定和热情歌颂。

——萧庆伟

读这本书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我们过去学苏东坡的诗词都是单摆浮搁的,一首诗接一首诗排下来,你都不知道他在哪儿写的,也不知道先后顺序。读完这本书,你了解了他的人生,你知道他在什么情境下写了这样的诗词,你会更喜欢他。

——樊登

片段阅读

兄弟二人

兄弟二人,气质不同,形貌各异。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脸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称。由东坡的画像,我们不难判断,他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脸大,颧骨高,前额高大,眼睛很长而闪闪发光,下巴端正,胡须长而末端尖细。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

苏东坡对他弟弟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弟弟说:“但是你要了解说话的对方,有的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

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场相同,但二人个性实则迥然相异。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直言无隐,玩笑戏谑,使人害怕。在亲密朋友之间,东坡谈笑风生夹杂惊人的双关语。天下拘谨实际的人听他说话,都觉得他随时可以吐露真理,仿佛不论何事,只要是真,便值得说出口来,此外不知还有什么禁忌!

●读书笔记

这几段文字通过对苏东坡与弟弟子由的外貌、语言、个性等的描写,非常准确地抓住了二人的特点,通过对比、正面与侧面描写,言简意赅地表现出了二人的异同,同时兼顾详略,侧重对苏东坡的描写,以反衬手法烘托出苏东坡率真、热情、乐观的形象。

林语堂仿佛不是在写数百年前的苏东坡,而是在写自己身边的一位挚友,抑或是自己。可见,要写好一个人,得先了解,先热爱,没有了解和热爱,谈何打动人心呢?

一个传说

在中国流传一个很美妙的传说,说苏东坡有一个虽不甚美但颇有才华的妹妹。她颇有诗才,嫁了一位词家,也是苏东坡的门下学士——秦观。

故事中说,她在新婚之夜,拒绝新郎进入洞房,非要等新郎作好了她出的一副对子才给他开门。那个上联很难对,秦观搜索枯肠,终难如意,在庭院里十分焦急地走来走去,苏东坡助了他一臂之力,他才对上了下联。另有故事说这一对情侣曾作奇妙的回文诗,既可以顺着读,又可以倒着读,更可以成为一个圆圈读。在此等故事里,据说苏东坡曾经向他妹妹说:“妹若生为男儿,名气当胜乃兄。”这虽然是无稽之谈,人人却都愿相信。但不幸的是,我们找不到历史根据。

在苏东坡和弟弟子由数百封信和其他资料之中,虽然多次提到秦观,但是我始终没法找到他们有什么亲戚关系的踪迹。苏东坡当代数十种笔记著作之中,都不曾提到自己还有个妹妹。再者,秦观在二十九岁已经娶妻之后,才初次遇见蘇东坡。苏东坡的妹妹,即便真有此一位才女,在秦观初次遇见苏东坡时,她已然是四十左右的年纪了。

这个故事后来越传越广越逼真,成了茶余酒后最好的趣谈。此等民间故事之所以受一般人欢迎,正是以表示苏东坡的人品多么投好中国人的癖好。

●读书笔记

本段文字借民间故事讲述了传说中那位有才华的苏小妹的趣事。作者的叙述严谨生动,推理有据。

本书中引用的故事数不胜数,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籍等,故事化的讲述大大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可读性。其中,恐怕不仅有百姓对苏东坡的偏爱,更有作者本人对苏东坡的情有独钟吧!

杰出之作

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就因为历代的读者都认为“好作品”就是那个样子。归根结底,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但谁又能说究竟怎样才可以取悦读者呢?使文学作品有别于一般作品,就在于在精神上取悦于人的声韵、感情、风格。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自肺腑的“真纯”,就犹如宝石之不怕试验,真金之不怕火炼。苏东坡写信给谢民师时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论贵贱也。”

可是,使作品经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纯”又为何物?苏东坡对写作与风格所表示的意见,最为清楚。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在此为风格作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自至,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文章具有此等特性,便不至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有好文章读了。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的时候也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读书笔记

所谓“好作品”是什么样子呢?好作品能带给读者快乐,亦能带给创作者快乐,好作品拥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真纯”。那么,好作品从何而来?选段告诉了我们苏东坡的为文之道——最好的作品就是无技巧,全凭美妙的情思与真实精确的表达。

当你苦于作文无“技”可寻时,苏东坡告诉你,好文章必无规矩法则;当你苦于文章索然无味时,苏东坡告诉你,作文如行云流水,发乎心、达于情;当你因学习或生活受挫而迷惘失落时,苏东坡告诉你,不妨执笔抒怀。

猜你喜欢
秦观读书笔记东坡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秦观拜师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秦观 踏莎行》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东坡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