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施

2022-11-27 02:43朱延河史小莲王新凤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机能医学生思政

朱延河,史小莲,王新凤,张 莉,王 涛,孟 凯,李 帆,胡 浩

(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是目前我国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但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需要,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以及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机能实验学是医学生基础阶段较早接触的重要实践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机能实验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梳理和提炼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入技巧是目前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总结如下。

1 机能实验学课程及特色

机能实验学课程主要探讨动物或人体的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病理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该课程围绕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旨在强化对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是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色是“依托基础、衔接临床、辐射科研”,是整个医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桥梁课”。

2 思政元素的设计、挖掘和导入

机能实验教学不但涉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教学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学团队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多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机能教学团队教师依据各自专业特点,在查阅文献、集体讨论和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机能实验学教学特点,最终从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不同主题的思政教育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入机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2.1 “家国情怀”元素融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最稳定的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大学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机能实验教学内容中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在“缺氧和耐缺氧”实验中,融入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专家吴天一院士的感人奉献精神。奋战在青藏高原50余年,工作环境恶劣,险象环生,多次遭遇车祸,身体14处骨折,但他始终把青藏高原当作科学事业的根并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信念,获取到大量在特高海拔的高山生理学资料。他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种急、慢性高原病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采纳为国际标准,命名为“青海标准”。他主导贡献的高原病研究不但为高原地区生活的群众和工作者提供了完善的抢救治疗方案,而且为在高原高寒地区守卫边疆的战士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心衰模型制备实验中,引入我校克山病专家王世臣教授的光荣事迹。他1959年开始从事克山病防治,当时陕西省黄龙县急型克山病暴发大流行,病因未明,死亡惨重,被病区群众称为瘟疫流行。王世臣毅然接受党和政府派遣,奔赴防治第一线,深入穷乡僻壤的病区,不畏艰辛,在病区坚持工作10余年,直到克山病爆发流行被有效控制。他在1960年3月首创的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抢救急型克山病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案挽救了成千上万急型克山病患者的生命,并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当年抗击克山病暴发大流行,病区一线医务人员对病因知之甚少,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医务人员这种大无畏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时再次得到发扬和体现。

2.2 “职业道德”元素融入

近年来,医患矛盾的增多,引发患者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了不信任心理的众多报道,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感下降、职业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积极探寻有效途径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不仅有必要而且紧迫。在“人体血型鉴定”实验中,引入输血在临床治疗急性出血、重症感染等疾病中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鼓励符合献血条件的医学生主动献血,宣传救死扶伤、拯救生命等中华民族传统奉献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更加理解“除人类之疾病,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誓言。同时向学生们介绍临床错误输血带来的严重后果,告诫他们医学专业除了要学习与时俱进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才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在“缺氧和耐缺氧”实验和“窒息所致动物呼吸衰竭及抢救”实验教学中,结合急救科普知识微视频,宣讲我校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医生及我校2018级本科生等多起国内外街头、地铁紧急救治事例[2-4],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弘扬医德医风,使学生更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解决当今医患紧张关系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2.3 “法制教育”元素的融入

医务人员劳动强度高,责任重,压力大,长期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故医患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较其他职业明显增加。医学生是未来医学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专业课程繁重,医学生更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医学技术的掌握,因而多数医学生法律意识淡漠[5-6],提升医学生法律意识是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在课程伊始,向学生介绍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实验动物的规范使用,结合近年来我国高校诸多实验室安全事故和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明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法规和规范操作是避免安全事故和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在“烟碱对传出神经系统的作用”实验中,通过观察制备的烟雾滤液和烟碱水溶液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使学生们真切体会到吸烟对人体的危害。通过“世界无烟日”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宣传倡导无烟社会、无烟校园,要求他们积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作到自身不吸烟的同时,向身边的人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并抵制二手烟。同时利用医学专业知识向学生们介绍成瘾性更强、戒断更难的毒品的特征以及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严重危害,并宣传《禁毒法》,号召他们坚决抵制毒品诱惑、远离毒品。通过积极融入法制教育,使医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受到法制教育的熏陶。

2.4 “诚信教育”元素的融入

近年来,学术论文抄袭剽窃、实验数据篡改伪造等事件被频频曝光,大学校园科研诚信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不但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也对我国科研诚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机能实验教学中,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是教学的必需环节,在课程开课初,就给学生强调要完整、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和图形等资料,实事求是,在尊重原始实验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认真、合理的分析,对于不符合预期甚至是失败的实验,也要充分尊重实验结果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思考影响实验数据的众多因素及可能原因。教师不能仅仅参考实验结果给实验报告打分,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和机制,还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思维态度。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及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要使学生明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深刻寓意,时刻牢记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鼓励探索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社会文化基础。

2.5 “生命教育”元素的融入

机能教学的主要实验对象是实验动物,而且也是使用实验动物数量最多的实践课。医学生对待实验动物的态度也是体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相互统一的重要标志,毕竟动物实验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的强有效推进剂[7-8],因此机能实验教学是进行早期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第一次课程中,教师就充分介绍“3R”原则[9],要求学生尊重和善待实验动物,维护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实验动物的无谓牺牲,优化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将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降到最低。每年4月24日的世界实验动物日,组织师生在动物慰灵碑前开展实验动物祭奠活动,敬献鲜花并向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生命科学研究献出生命的实验动物鞠躬致敬。目前,我校还积极开展虚拟实验内容,这不但能够拓宽师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记忆,有效帮助学生对于专业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而且还能节约教学资源和减少实验动物的损耗。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实验动物及他人的生命价值带给自己的心理震撼,触发医学生对人生价值、死亡及生存意义的理性思考。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情感,进一步加强未来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

2.6 团队协作精神的融入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团队协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素质之一。团队协作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示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在团队协作中,大家互相合作、相互学习、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团队成员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团队成员强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欲望,能激发出团队成员不可思议的潜力,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最强的力量,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提高综合素质[10]。机能实验教学以动物手术操作实践为主,尤其是家兔颈部、腹部手术操作,包括准备、麻醉、固定、游离气管、气管插管、游离动、静脉和神经,动、静脉插管及膀胱插管等复杂手术操作,一个人难以完成,需要组员之间的娴熟协作配合才行顺利开展、高质量完成。实验结束后,各小组组员讨论交流关键操作步骤的技巧和心得。对于出现意外事件甚至是失败的实验,要求组员之间必须总结失败的教训,不抱怨,不推脱责任,毕竟在以后临床医疗工作中,大多数临床操作需要医务工作人员之间娴熟、精准协作才能有效完成疾病治疗,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7 创新教育的融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1]。目前我国明确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由于受到部分传统文化、家庭及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精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专业知识,但是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较差,医学生更是如此[12-13]。因此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提升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医学进步的主要措施。每次课开始,教师均会根据课堂内容设置案例分析,然后引导出实验内容和课堂知识点,引导过程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课后根据临床案例自己查阅资料,探索、重新设计相关实验。在红细胞渗透脆性及ABO血型鉴定实验中,向学生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时发现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可能出现凝集反应,这一现象同样也被医学界众多研究者看到。但是他却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经过长期思考和创新性使用表格归类分析,直到1927年,确定了A、B、O血型并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创新性意识和思维在实验设计及分析中的重要性。同时,调整实验课内容,设置探索性实验设计,鼓励学生围绕相关专业领域,依据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感兴趣的未知问题,查阅文献,以3~5人课题组形式设计探索创新性科研实验方案,教师依据实验设计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进行评分。虽然大部分学生的探索性实验设计创新性还有所不足,但是逐步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进一步夯实了学生将来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基础。

3 课程思政内容的组织实施

本课程以机能实验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为主线,以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不断补充完善、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思想教育融汇于专业教学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3.1 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渠道,专业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选择适宜的思政元素并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翻转等教学方法,并以案例讨论、小视频、虚拟实验等为载体将思政元素无缝融入授课中,还尝试使用智能机器人辅助教师对部分思政内容进行讲解,使教学方式多样化、趣味化,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思政效果。我们已经完成了教师版、学生版相关课程思政调查问卷,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可持续性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3.2 课程思政融入网络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的第二空间。通过我校建立的思源学堂及虚拟教学平台,除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在平台推送以文献阅读、小视频、慕课、时事热点等相关课程思政内容的材料。同时在“仙医小胖”公众号平台提供了包括动物手术操作视频、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思政内容参考阅读文献等众多学习资料。

3.3 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和抗战相关的教授系列讲座、参观我校西迁博物馆、观看西迁话剧、收听西迁广播剧等众多红色资源形式,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14],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认知、坚定信念,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课程思政实施近三年来,其积极、良好效果逐渐显现出来[15]。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专业课教师对思政主体的认识存在欠缺,育人理念和意识尚需加强;在思政资源挖掘中,不同类型思政题材比例差异过大;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资源的面较窄等。因此,今后应加强从顶层设计着手,构建专业课教师投身课程思政实践的内驱机制,如构建科学的聘任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合理的奖惩评估制度、健全专业课教师培训制度等;同时,均衡不同类型思政题材,拓宽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不但要将课内外相结合,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协同育人。

对于机能实验学课程思政,要实现“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最为关键的任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建立素材库,将其恰当地、自然地融入知识点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后续我们将根据课程思政的学生评价及教学反馈,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已初步构建的机能实验学课程思政框架模式,以期更持久、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机能医学生思政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每月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