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地区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2022-11-27 20:05丁为军王小玲
种子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棉铃虫红蜘蛛蚜虫

丁为军,王小玲

(常德市鼎城区农业农村局,湖南 常德 415000)

实现棉花的优质高产,除了要掌握栽培技术,还必须落实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播前选择优良品种、地块翻垦和施肥、合理密植以及科学的水肥管理,必须要熟悉各个环节的栽培技术要点。同时,还应掌握常见病害、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对于已经出现的病虫害,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理,才能实现棉花产量、质量的最大化,切实维护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1 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1.1 棉花品种

选择性状优良的棉花品种可以提高棉花产量、质量,是减轻后期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压力的关键。地方农技部门每年会推荐几种适合本地种植的棉花品种,种植户可以参考选择。

种植户在购买棉花种子时,要特别注意包装上是否有国家规定的证件编号,打开包装后检查种子成色,干瘪、残缺的种子不得使用,饱满、干净、颜色正常的种子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如果本地区往年发生较为严重的棉花病虫害,还需要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将选好的棉花种子晾晒2~3 d,可以加速种子后熟。使用敌克松、多菌灵等进行拌种,可以预防苗期常见病;使用3911拌种可以预防苗期虫害,拌种时需要按照药剂说明书控制用量。

1.2 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疏松的平整地块种植棉花,并在播种前对地块进行简单整理。使用旋耕机翻垦土壤,并在晴朗天气下连续晾晒3~5 d,既可以清理杂草,杀死土壤中的病菌、虫卵,同时还能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种子发芽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早春整地时,除了要浇透水外,还要同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土壤肥沃的地块施入有机肥6 000~7 500 kg/hm2;地力条件稍差的土壤除了施入农家肥外,还要配合施入磷酸二铵、钾肥,用量为300~450 kg/hm2。在棉田周围预留排灌沟渠,便于夏季少雨时灌溉,降水集中时及时排出积水。

1.3 科学播种

常德地区春棉播种可以适当延迟播期,避免因为“倒春寒”导致幼苗死亡的情况。对于夏棉播种则尽量早播,可以有效延长棉花的生长期,有利于提高棉花单铃重,实现产量的提升。除此之外,棉花播种时应科学确定播种密度,如果棉苗过稀,会浪费土地资源,产量也会受到影响;相反,棉苗过稠会因为养分供应不足而影响植株长势,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在地力条件稍好的地块,每穴种子数量3~4 粒,如果采用机械条播,可以将种植密度维持在50 粒/m2。另外,在弱碱性土壤或黏重土壤环境下可适当增加播种量,通常比正常地块增加10%~15%的种子量。目前,常德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推广使用机械化精量播种[1]。

1.4 田间管理

完成播种后还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棉苗健壮。观察棉籽的出苗情况,如果局部棉苗过于稀疏,需要及时补苗;相反,如果个别地方棉苗过于稠密,则需要间苗。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可能会出现土壤板结,要及时疏松土壤,保持土壤的透气性,使棉花植株的根系正常呼吸。在干旱的年份要定期浇灌,满足棉花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棉花生长期间对氮肥、磷肥的需求量较高,除了施足基肥,还要适当追肥。可施用氮磷复合肥,同时补充微量元素,保证营养供应充足。但是注意避免过量施肥,否则容易造成棉花植株“疯长”。

2 棉花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2.1 棉花常见病害

2.1.1 枯萎病

枯萎病是造成棉花严重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苗期发病时,染病植株会出现叶片变黄、脱落,直到整株死亡,未死亡的植株也会表现出结铃数量大幅减少、铃重减轻的现象,造成棉花严重减产。该病在秋季多雨且气温降低的时节集中发生,根据棉花植株的表现不同,可分为黄化型、青枯型等[2]。

棉花患有枯萎病后,棉籽、棉籽壳、枝叶等都可携带病菌,病菌落入土壤中可顺利越冬,次年播种棉花后继续造成感染。选种时尽量选择抗病品种,播期不宜过早,采用起垄种植方式提高对病害的抵抗能力。种植棉花的地块应尽量与小麦、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对降低棉花枯萎病的发生率有显著作用。

在播前整地时,除了要深翻土壤并晾晒外,还需要使用优质农家肥,在补充土壤养分的同时还能增加土壤中有益细菌的数量。使用药剂处理棉花种子,可选择4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拌种,每100 kg 种子用药250~300 g,或施用2%戊唑醇可分散粉剂,每100 kg种子用药40 g。经过药剂拌种后,棉花生长期间感染枯萎病的概率大幅降低。另外,在整地期间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 kg/hm2对土壤进行消毒,可杀灭土壤中残存的致病菌。对于已经发生枯萎病的棉田,应坚持早发现、早治理的原则,发病初期用30%乙蒜素·三唑酮乳油兑水喷施。病害较为严重时,可以选择85%三氯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00 g/hm2兑水喷施,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 000 倍液喷雾,治理效果显著。

2.1.2 立枯病

棉花立枯病在棉籽萌动但是尚未出土前即可感染发病。通常在播种后,土壤中的立枯丝核菌侵染种子的幼根、幼芽,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出土以后,在靠近地表的茎部出现黄褐色斑点,随着时间推移病斑逐渐蔓延,染病部位开始腐烂,最终因为严重失水造成整株死亡。拔出死株后,可以发现植株根系已经完全腐烂、呈黑褐色。在低温多雨环境下该病的发生率较高,并且立枯丝核菌可以在土壤、水中自由扩散,容易造成大规模传染。

提高种子质量能有效预防棉花立枯病的发生。挑选成熟度好、纯度高的种子,筛选出干瘪、残缺的种子,并且在播种前拌药处理,可有效降低种子萌发期感染立枯病的概率。合理确定种子播期,过早播种会因为地温不高而影响种子正常萌发,出苗后棉苗羸弱,抵抗力差,容易发病。

常德地区棉花夏播时间应控制在7 月中旬至8 月上旬,具体时间根据当年气候条件确定。另外,播种前翻垦、晾晒土壤或喷洒杀毒剂,杀灭土壤中残存病菌,也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举措。对于田间已经出现的棉花立枯病,如果是发病初期,可使用8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900 倍液喷雾,每10 d 喷药1 次,连续3 次。

2.1.3 烂铃病

烂铃病多发生在7—9 月,此时湖南地区雨水较多,经常会出现持续性阴雨天气,导致棉花田间湿度较大,为病菌的繁殖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已经患病的棉铃因为内部积水,会进一步加重烂铃病的危害。研究表明,造成烂铃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棉铃直接遭受炭疽病毒等致病菌的侵染;其二是被棉花田内其他患病植株,如红腐病、软腐病等侵染。除此之外,棉铃虫等常见害虫携带病毒,然后刺吸棉花枝叶时,也有可能使病毒从伤口处进入棉花植株内,进而感染烂铃病[3]。

选择棉花种植地块时,应优先考虑地势平坦、方便排灌的地块,尽量不在低洼处种植棉花,避免夏季多雨时节田间积水发生涝灾。同时,土壤以透气性较强的砂土为主,不宜选择连续耕作的地块,保证土壤中养分充足,棉花植株才能更加健壮,抵抗力强。播种时应坚持合理密植,保证棉田中通风和透气效果良好,特别是在夏季植物蒸腾作用旺盛时,保证田间湿度不会太大,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另外,在烂铃病多发的夏季要加强田间巡视,抢摘病铃,避免该病在田间传播。对于已经发生烂铃病的地块,可以喷施亚硫酸氢钠70~80 g/hm2兑水500 kg,每7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14~21 d 即可见效。或选择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900 倍液、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洒棉株青铃,防治效果能达80%。

2.2 棉花常见虫害

2.2.1 蚜虫

蚜虫是为害棉花植株生长、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德地区棉花栽培中常见的蚜虫以棉蚜为主,个别地方也会出现棉长管蚜,每年发生15~20 代。棉蚜主要为害棉花叶片、嫩茎等,将刺吸口器插入叶片或嫩茎吸食汁液。除了会造成叶片卷缩、枯萎外,棉蚜排出的蜜露可能携带病菌,极易引起病害。如果同一植株上棉蚜数量过多,会严重影响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现蕾迟、黄铃减少的现象。根据常德地区往年的棉花种植管理经验,套作棉田蚜虫发生率较低,而单作棉田蚜虫危害严重。另外,天气对蚜虫活动也有影响,阴天细雨有利于蚜虫繁殖,高温或暴雨天气对蚜虫有抑制作用。

对于棉花蚜虫的管理,应做到以农业预防、生物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业措施包括选用抗虫品种,例如楚棉608、金湖棉32 等,种植后植株不易感染蚜虫。坚持间作套种,可以将棉花与玉米、水稻套种,或者与绿豆间作,能有效降低蚜虫的发生率。棉苗出土前清理田间杂草,消除棉蚜滋生的有利环境,也能控制蚜虫的规模和数量。生物控制是在棉田内放养生物天敌,例如瓢虫、食蚜蝇、寄生蜂等,保持天敌与蚜虫的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能避免蚜虫大规模暴发。如果采取上述两种措施后蚜虫仍大量繁殖,应通过化学药剂杀灭害虫、减少损失。可使用50%氧化乐果乳剂800 倍液,用毛刷蘸取药液后涂刷棉花茎秆,防蚜效果可以达到80%。也可使用50%辛硫磷600 倍液或40%伏杀蚜500 倍液喷雾防治。

2.2.2 红蜘蛛

红蜘蛛附着在棉花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受到危害的棉花叶片出现若干透明状斑点,之后叶片枯萎,叶柄处变红、脱落。常德地区的棉花红蜘蛛每年可发生10 代,往年虫害严重时田间可出现若干叶片全部脱落的“光秆”,造成棉花严重减产。红蜘蛛的幼虫、若虫和成虫都会对棉花造成危害,并且成虫飞行能力强,在缺乏雄虫时雌虫还可进行孤雌生殖,滋生大量田间害虫[4]。

在整地环节做好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包括通过旋耕方式疏松和晾晒土壤,杀死越冬虫卵;清理地块周边的杂草,消除红蜘蛛生长、繁殖的环境等。在干旱少雨时节,红蜘蛛发生率明显升高,在雨水较少时应及时灌溉,满足棉花生长所需,同时有效降低红蜘蛛的发生概率。通常进入7 月后要加强田间巡视,及时摘除羸弱的茎、虫蛀痕迹的叶,减少虫源。

肥料管理也十分关键,施足基肥、适时追肥,能保证棉花植株健壮,提高植株对红蜘蛛的抗性。由于红蜘蛛的生物天敌较多,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达到“以虫治螨”的效果。例如六点蓟马、草蛉、深点食螨瓢虫等,都以红蜘蛛的若虫、幼虫为食,防治效果理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以菌治螨”的方式,撒播白僵菌可以让红蜘蛛失去行动能力,减少取食和中断繁殖。化学防治措施可选择50%三氯杀螨醇1 200 倍液或20%螨死净1 800 倍液喷施。虫害初期可选择15%敌百灵乳油2 000 倍液喷雾。成虫大规模羽化后,可选择18%齐螨素乳油5 000 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2.2.3 棉铃虫

近年来,长江流域棉区的棉铃虫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成为造成常德地区棉花减产的主要因素。本地棉铃虫一年可发生4~5 代,其中第二、第三代为害尤其严重。根据往年的虫害发生规律,第二代棉铃虫的幼虫在7 月上、中旬集中暴发,此时正是棉花的结铃期,棉铃虫的成虫蛀食棉花植株的花、铃、叶,造成严重减产。另外,成虫在夜晚还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如果防治不及时,虫害规模也会持续扩大。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繁殖能力较强,危害严重[5]。

与其他常见的棉花害虫一样,棉铃虫也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农业防治措施方面,可以选择转Bt基因抗虫棉,种植试验表明,该转基因棉的棉铃虫发生率相比普通棉能降低70%~90%。同时,采用棉花与油菜间作,或者棉花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都能有效降低棉铃虫害的发生。在入冬时深翻栽种棉花的地块20~30 cm 并结合冬灌,可以有效破坏蛹室,使越冬虫蛹窒息死亡。棉花与水稻、小麦轮作时,也要在水稻或小麦收获后开展中耕灭茬作业,可有效降低成虫羽化率。面积不大的棉田还可以采取人工除虫方法,或使用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在面积较大的棉田,利用生物天敌防治棉铃虫也是一种有效方法,赤眼蜂等天敌生物可以有效控制田间棉铃虫的数量,对避免虫害的严重发生有积极效果[6]。

由于棉铃虫成虫的活动范围大、繁殖能力强,因此为防止棉花严重减产,必须要在虫害集中暴发前采取化学药物治理。在第二代棉铃虫的幼虫尚未蛀果前,使用30%灭铃王乳油1 800 倍液或30%抗铃净乳油1 000 倍液喷雾,能有效杀灭棉铃虫幼虫。对于连续多年出现棉铃虫的地区,可使用40%康克畏乳油800 倍液或25%氰戊菊酯500 倍液喷雾控制虫源,防治效果显著。

3 结束语

近年来,常德市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为提高棉花种植产量和质量,帮助种植户增加经济收益,地方农技部门必须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做好棉花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科普宣传工作。在棉花栽培方面,应从前期选择与整理地块、挑选优良品种,以及加强水肥管理等方面落实精益化管理措施,保障棉花植株健壮生长。除此之外,还应总结近几年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坚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概率,保证棉花产量,提升质量,推动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棉铃虫红蜘蛛蚜虫
捕食螨防治玉米红蜘蛛技术要点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临汾:加强小麦红蜘蛛监测工作
朔城区:植保技术人员指导玉米红蜘蛛统防统治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我们与棉铃虫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