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勇作探路者 争当县域创新排头兵

2022-11-28 06:40文丨张红光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赤壁科创创新型

文丨张红光

赤壁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也是欧亚万里茶道源头之一。 2020 年获批创建湖北省首批创新型县(市)以来,赤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特色创新之路,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冲刺全国百强县提供了强力支撑。荣获中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等荣誉称号。

增强创新意识,着力营造创新生态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赤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树立筑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意识。

强化政策保障。 赤壁先后出台《赤壁市创新型县(市) 建设方案》《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等文件,高位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

加大科技投入。赤壁市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由2018 年的9100 万元提高到2021 年的1.1 亿元。市金投集团发起成立2 亿元的新动能产业发展投资基金、1 亿元的创新发展产业基金、5 亿元的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加强人才引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力培养科技创新“主力军”,市委一次性拿出150 个事业编制,出台“四线城市、一线待遇”政策,成功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74 人, 建设创新发展“人才池”。

培育创新体系,着力建设创新平台

率先创办高质量研究院。 赤壁在全国率先创办县级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投资3 亿元,整合政府、企业研发实验室30 多个、5 万平米。 引入研发专家团队50 多个(院士3 人、博士65 人),为30 多家规上企业提供科研服务。 成功孵化转化企业20 多家,申请发明专利15 项,建设中试基地8 个。

建设创新聚集区。 赤壁以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载体,整合优势资源,建成总面积3.6 万平方米的创新聚集区,建设金融信息港、人才超市、国家级众创空间,实行减免房租优惠政策,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企业58 家, 带动创业就业500 余人,2021 年实现创税收6000 余万元。

打造科创大走廊·中试谷。赤壁积极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投资500 亿元、占地48.6 平方公里的科创大走廊·中试谷,打造中试科技成果孵化、产业转化、产学研综合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无人智能测试、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四大中试测试组团。

强化创新运用,着力提升创新效益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 赤壁着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截至2021 年, 赤壁建成各类研发机构83家,建成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赤壁)市场,联合举办“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赤壁专场活动,并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专项“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平台”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加大创新产业发展。 赤壁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大力实施产业提档升级工程。 围绕赤壁青砖茶、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一块砖、一块屏、一块布”。同时,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获批湖北省生物技术中试研究基地。

加大创新服务力度。 创建创新型县(市)以来,赤壁共支持82 家企业实施技改升级,奖补资金6593 万元。 推进实施政务服务“零审批”改革,推广“无差别受理一窗通办”场景应用,打造审批改革“升级版”。 投资3 亿元建设智慧城市,建成金山云赤壁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重点项目平台,以科技大数据赋能城市发展。

下一步,赤壁将充分发挥平台支撑作用,形成自上而下的产业链、创新链,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创新型县(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赤壁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猜你喜欢
赤壁科创创新型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新时代国际化航天人才创新型培养路径研究
睡仙亭
你是电影《赤壁》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