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安吉冬笋产业路径分析

2022-11-28 09:55潘建平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安吉县冬笋安吉

苏 兰 潘建平

(1 安吉县灵峰街道办事处 浙江安吉 313300; 2 安吉县林业局 浙江安吉 313300)

毛竹冬笋是立冬前后毛竹地下茎(竹鞭)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未出土、笋质幼嫩、脆嫩可口、烹食方便,被称之为“笋中皇后”。研究发现,冬笋含有人体所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磷、铁、钙、镁等元素,历来是大众喜爱的家常菜肴[1]。浙江省安吉县作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毛竹之乡”,也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均走在全国前列。全县有林地面积13.53万hm2,其中竹林面积达6.73万hm2,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在70.1%以上[2],地表水、饮用水、出境水达标率均为100%,空气优良率维持在95%以上,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先后获评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首个获得县,成为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

安吉县独特的地理区位适宜毛竹生长,孕育出肉质白嫩细实、味鲜松脆的安吉冬笋,其中产自章村、杭垓及山川乡一带的冬笋更是冬笋中的佼佼者。安吉冬笋个体丰满、色泽黄亮、壳薄、肉色白、肉质嫩、味鲜,深受消费者青睐,先后获得“2017年度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2017全国果菜产业绿色发展百佳地标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等荣誉。2020年安吉县竹笋总产量达4.65万t,产值3.08亿元,成为竹农增收的利器。目前,安吉冬笋已成为安吉县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和对外形象宣传的金名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安吉冬笋品牌化经营、提升知名度意义重大。

1 冬笋产业发展现状

安吉县毛竹资源丰富,毛竹林面积达5.80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86.13%,主要分布于杭垓、孝丰、报福、天荒坪等乡镇,已建有毛竹现代园区26个,竹产业收入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3-4]。

安吉冬笋栽培历史悠久,在宋元明清时期一直是贡奉佳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常用作国宴中的食材,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周恩来总理在上海锦江饭店待客,菜品“咸肉煨冬笋”就出自安吉县磻溪村。“客中常有八珍藏,那及山家野笋香”,清末民初艺术大师、安吉人吴昌硕更是题诗《咏竹》表达对安吉冬笋的钟爱。自20世纪90年代起,安吉县大力推广冬笋采挖培育技术,提升竹林生产力。

近年来,安吉县高度重视冬笋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等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吉冬笋溯源管理系统和分级标准。2011年“安吉冬笋”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开始以“安吉冬笋”+合作社商标品牌的方式进行管理,现已有16家单位获授权使用“安吉冬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了把“安吉冬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做精做优,2012年安吉县成功举办首届“冬笋文化节”,2020年成立了安吉竹产业协会竹笋分会,吸纳40余家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入会。自2017年安吉冬笋溯源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后,安吉冬笋源头、营销和物流链条等环节可全程追溯,有效杜绝了外地冬笋假冒安吉冬笋的现象。为扩大市场份额,安吉冬笋销售搭上了“快车道”,安吉天赐农业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达成合作,通过电商渠道提升安吉冬笋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安吉竹博园中的林产品电商孵化中心,二又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借助中科院地理标志产品专卖柜将安吉冬笋卖到了100多个上海高档社区楼宇,销售全部面向高端客户。

2 冬笋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外地冬笋冒名安吉冬笋

近年来,安吉冬笋因产量少、品质高,价格明显高于外地冬笋,外地冬笋大量涌入消费市场后假冒安吉冬笋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大幅降低了安吉冬笋的市场份额。2017年,安吉县委托杭州兆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安吉冬笋”品牌管理及质量保障追溯体系平台技术开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吉冬笋”溯源管理系统,目前县内毛竹合作社已全覆盖安装,消费者只需要扫一扫冬笋包装上的二维码便能知晓产品是否正宗。但是外地冬笋在大城市上市时,仍存在某些不诚信的经销商假冒安吉冬笋售卖现象,影响了安吉冬笋品牌。此外,在农户自产自销和菜场、超市等零售领域,消费者往往被外地冬笋低价吸引,没有过多询问和留意这些冬笋是不是安吉冬笋。

2.2 冬笋鲜加工不足

安吉冬笋在采挖后会继续呼吸,最适宜埋在沙里储存,长时间的运输会造成冬笋发黑、发干,口感和卖相变差,因此在县域外推广安吉冬笋鲜笋时在保鲜运输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销售很难突破地域限制。截至2020年底,安吉县涉及笋竹培育的专业合作社有100多家,家庭林场有40多家,笋竹产业从业人数达5万余人[5]。但是安吉县冬笋鲜加工企业较少,冬笋鲜加工产品也相对单一,以水煮冬笋为主,相对成熟的冬笋鲜加工技术比较缺乏,冬笋鲜加工品在口感等方面远远达不到消费者需求。

2.3 毛竹林日常管理粗放

生产培育水平低和毛竹林管理粗放是影响安吉冬笋产量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毛竹材价格持续走低,从40多元/50 kg降到20多元/50 kg,而人工成本则不降反升,林农缺乏管理培育毛竹林的积极性,部分毛竹林内杂草、灌木丛生,导致毛竹林质量衰败,严重影响了冬笋产量。安吉县虽于2021年出台了《安吉冬笋培育技术规程》,但在此之前大部分林农未按前期深挖垦复、配方施肥,后期覆盖增温、水分管理及合理留笋养竹等科学培育方法进行冬笋丰产管理,只能“靠天收”,距离“稳丰产”还有较大距离。

3 冬笋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加强竹林高效经营和开发培育

广泛推广《安吉冬笋培育技术规程》,逐渐将低产毛竹林改造为高效笋竹两用林。加大对毛竹笋用林开发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竹林产出效益。支持竹林区道路、竹林生产机械装备研发和应用推广、竹林抚育采伐专业队伍等现代林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竹产区作业条件和生产机械化、专业化程度。探索在毛竹林实施施肥、灌溉、林地有机材料薄层覆盖、施肥+灌溉+有机材料薄层覆盖等措施,提升毛竹林冬笋数量和产量;高温干旱天气在毛竹现代园区实施施肥+灌溉+有机材料薄层覆盖措施进行冬笋高产高效培育[6]。

3.2 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冬笋丰产和保鲜技术研究,大力推动冬笋生产加工科技成果在安吉县转化落地。定期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进村(社区),为林农提供个性化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解决毛竹覆盖[7]、冬笋鲜加工、长途运输保鲜等技术难题。研究制定安吉冬笋生产加工相关的激励政策,给予“一企一策”专项政策支持,对安吉冬笋销售量大的合作社和公司实行资金奖励。试点实施冬笋初级加工链式发展项目,鼓励将冬笋初加工前延至山脚下,全力推进笋竹同步发展战略。

3.3 推动竹笋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支持笋竹绿色经营和高效利用的机械化林笋模式,加快“冬笋早出”“竹笋丰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冬笋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绿色冬笋食品,重点支持现有食品企业加工和开发冬笋制食品。加快推进冬笋初级加工小微园区区域布点,重点支持冬笋丰产、笋竹两用等基地建设。强化竹笋产业基础保障,深入实施林道提升建设工程,托底竹林培育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促进笋加工企业经营者转变观念,逐步引导企业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

3.4 推进竹林碳汇改革增效

加快推进全县毛竹林经营权流转工作,对县内毛竹林66.67 hm2(1 000亩)以上的行政村(社区)通过农户林权作价出资方式,组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实现经营权由分散到集中,并通过专业合作社,将集体林权流转到“两山银行”,实施竹林增汇工程。鼓励专业合作社将竹林碳汇收储金等收入用于机械化生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通过提升竹林培育水平,进一步促进冬笋丰产丰收。此外,合作社成立后,由合作社对毛竹林统一经营管理,林区劳动力配置得到优化,林农在合作社抱团发展后在冬笋收购和销售价格上也将取得更多话语权[8]。

3.5 强化安吉冬笋品牌化运作

鼓励经营者积极参加浙江省农博会等政府性农(林)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活动,不断加大涉农外宣力度,做好品牌营销。通过纪录片、宣传片等形式,宣传安吉冬笋品牌,提升品牌美誉度。在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提升安吉冬笋市场占有率。探索“新闻助农+互联网平台推广”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及销售网络,通过“游视界本地圈”等助农平台,推动安吉冬笋进城销售。鼓励村(社区)建立自营冬笋品牌,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利用数字赋能促进共同富裕,切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引导和扶持产品质量水平较高、市场美誉度高和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冬笋加工企业争创各级荣誉,通过推广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持续将安吉冬笋地理标志证明做精做优,帮助广大林农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安吉冬笋的高端标准和品牌美誉度。

3.6 培育竹林旅游产业

因地制宜赋能“乡村旅游+”,依托百万亩竹林资源优势,推动竹林康养基地、生态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氧吧生态体验地等产业融合体建设,加快形成竹林旅游新经济。以“旅游+”乡村文化、民俗、生态资源为引领,推动民宿与农文旅、康体养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涵盖研学旅行、农事体验等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将采挖冬笋作为竹林旅游的一项主要内容加以推广,发动农家乐开展挖冬笋项目,鼓励游客拿起锄头上山挖冬笋。通过挖冬笋、吃笋宴,让消费者直接接触冬笋,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同时,促进林农直接增收[9]。

猜你喜欢
安吉县冬笋安吉
挖冬笋
金衣白玉冬笋美
千年的回眸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冬笋抢鲜吃
蔬中一绝数冬笋
安吉县美术教师新作选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