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与演奏分析

2022-11-28 01:15吕媛媛
戏剧之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呈示部触键

吕媛媛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一、普罗科菲耶夫和《第三钢琴奏鸣曲》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伟大的作曲家,出生于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自幼在母亲的帮助下学习音乐,后来考入著名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强力集团中的科萨科夫学习作曲。在校内求学期间,普罗科菲耶夫便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主动对一些新的创作理念、素材和技法进行尝试。毕业后他创作出了多首钢琴奏鸣曲,初步形成了风趣、怪诞的音乐风格。1918年,普罗科菲耶夫来到美国发展,先后创作出了多部歌剧和钢琴协奏曲,并在世界各地开始演出,赢得了广泛赞誉。1933年,普罗科菲耶夫回到前苏联,并尝试了一系列现实主义风格创作。特别是在卫国战争期间,其作品在坚定人民信心、鼓舞战士士气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53 年3 月5 日,普罗科菲耶夫在斯大林格勒去世。

《第三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作品,当时的他正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求学,在系统学习作曲知识和技法的同时,也对现代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法进行了主动尝试。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这种探索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因为在20 世纪上半叶,在自律与他律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各类音乐思潮层出不穷,德彪西的印象派、勋伯格的无调性等都是具体的表现。但是作为一个尚在求学阶段的作曲新人,普罗科菲耶夫却没有盲从于任何一种思想和风格,而是试图对古典主义音乐进行继承和发展,从而展现出鲜明的新古典主义倾向,所以其钢琴作品也自然选用了最具古典主义特色的奏鸣曲形式,并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音乐分析

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推崇者,普罗科菲耶夫自然选择了古典奏鸣曲结构,乐曲分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曲式结构图如下:

引子部分为1—26 小节。与一般奏鸣曲短小的引子不同,这首作品的引子长达26 小节,本身就构成了完整的单二部曲式,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呈示部主题,这也是年轻的普罗科菲耶夫幽默诙谐的一面。引子部分由三个乐句构成,其中1—6 小节是第一乐句,7—12 小节是第二乐句,13—15 小节是第三乐句。前两个乐句为平行结构,其中第二乐句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三度音程,将原来的单音变为双音,将双音变为和弦,实现了丰富的音响效果。第三乐句则更像是一个过渡句,通过力度变化引出下文。15—26 小节又包含两个乐句,其中16—19 小节是第一乐句,20—26 小节是第二乐句。第一乐句突出了一种轻松和俏皮的感觉,并且采用降低五度的形式巩固了调式调性。第二乐句采用了第一乐句的素材,时值缩减了一半,伴奏形式也从半音下行变为分解和弦,突出了乐曲的流动感,为接下来的呈示部做好了充分准备。

呈示部为27—93小节,包含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两大部分。其中27—53 小节是主部主题,a 小调,该部分的主题旋律主要有两个典型的动机构成。第一动机是左右手两个音通过重叠一个音从而实现三个音一组的效果,第二动机则是从第二拍开始,用倒影的手法构成两条新旋律。以这种形式反复进行三次后,调式从a 小调转为e 小调,情绪上也更加激动。后半段通过远距离大跳、低八度进行等,使音响效果更加丰富。在经过了54—57 四个小节的连接部后,从58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了副部主题,这也是全曲最为抒情的一个段落。作者通过对俄罗斯民歌素材的借鉴,使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旋律歌唱性十分突出,并带有淡淡的哀伤色彩。经过了两次变化和重复后,在74 小节处,中声部的旋律又一次出现,但是在音型和伴奏织体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并且直接引出了一个短小的变奏,最后以微弱的力度再现副部主题。

展开部为94—153 小节。在经过了六个小节的引子部分后,从100 小节开始,音乐开始了三个音一组的动力节奏形式,展开部也正式拉开帷幕。该部分的调性游离不定,音乐语汇也更加丰富多彩。110—113 小节中,音乐在d 小调上进行,节奏稳定且具有突出的战斗色彩,正是对当时战争环境的真实写照。114—122小节中,调性转为C 大调,通过对之前音乐素材的分解与合并,使该部分既与呈示部相联系,又形成一定区分。123—131 小节采用了复调的手法,除了低音持续音和旋律声部之外,其他三个声部均以半音级进的形式发展。132—153 小节中,作者先是对86 小节的旋律进行了重复,然后通过力度变化为全曲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从140 小节开始,两个八度琶音在fff 的力度下奏出,并在七和弦的映衬下迎来了全曲的高潮。

再现部为154—204小节。与传统奏鸣曲不同,在该曲的再现部中,普罗科菲耶夫并没有完全再现呈示部,而是进行了多方面扩展和丰富。164—188 小节是主部主题的再现。与呈示部相比,虽然结构相似并且都采用了两个动机结合而成,但是伴奏主题不再是两条倒影的方式,而是与动机一相似的主调形式。189—204 小节也与副部主题有着较大不同。从音乐情绪上看,该部分更加具有动力色彩,给人以坚定有力之感;从速度看,该部分为快板;从调性看,该部分为a 小调,严格按照古典奏鸣曲调性回归的原则进行。

尾声部分为205—220小节。该部分的速度要在快板的基础上再快一些,音乐情绪十分激动,力度变化频繁,并在217 小节处以ff 的形式爆发出来。最后三个小节中,左手的三个大跳呈现出了汹涌的气势,并以ff 的力度持续到最后,然后在辉煌、激昂中结束全曲。

三、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奏鸣曲》演奏要点

(一)风格把握方面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体现着创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所以其音乐风格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就需要演奏者从宏观到微观予以把握。针对该作品而言,从时代背景来看,在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该时期的音乐创作普遍呈现出创新的色彩;从个人情况来看,普罗科菲耶夫对古典主义音乐情有独钟,并且选择了奏鸣曲这个古典主义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作为创作对象。基于上述两个特点,该曲的风格可以在整体上被概括为新古典主义。在曲式方面,其严格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结构范式,但是在内部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和声方面,其基本遵循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和声进行法则,但是又开拓出了许多色彩各异、音响独特的新和弦,使个性化的情绪得到了充分表达。在节奏方面,其依照古典奏鸣曲对节奏进行了严格划分,使节奏在形象刻画、氛围营造等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又在重音这个细节上做文章,获得了全新的音乐效果。在素材方面,其将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引入创作中,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该曲风格的把握,演奏者既要遵循一般奏鸣曲演奏的共性,同时又要突出这部作品的个性,并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准确表现该作品的风格。

(二)触键选择方面

20 世纪初,俄罗斯钢琴艺术在经过飞速发展后,已经形成了俄罗斯钢琴学派,在创作和演奏方面都独树一帜。具体到触键方面而言,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触键技术从整体来说是粗犷的,下键快速有力,手指抬起的高度较低,音与音之间的顿挫感较为强烈。普罗科菲耶夫作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的学院派作曲家,自然也延续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演奏风格。该曲的触键方面从整体来说是坚定有力的,演奏者要充分保持手指的独立性,避免手指弯曲带来的力量消耗,让身体的力量经过大臂、小臂、手腕、手掌后到达指尖,而且指尖的触键面积要稍微大一些,达到响而不炸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该曲还具有典型的“打击乐风格”,更加强调触键的力度,甚至要求具有“钢铁般的力度”。因此,演奏者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是手的架子一定要牢固;第二是手指一定要结实;第三是离键不能过高,如果离键盘过高,就延长了手指在空中的时间,最终会导致力量的下降;第四是力量要贯通,应保持手臂略高于手面、胳膊肘微微向外打开的演奏姿势,这种姿势可以保证腰部的力量能够从腰部经过肩膀到达指尖,触键也自然更加有力。

(三)节奏速度方面

节拍变换是普罗科菲耶夫常用的节奏手法,这就为演奏时的数拍子带来了一定难度。比如在该曲的25—26 小节中,四二拍变为三二拍,前者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后者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两者是不能混淆的,这就需要将两种拍子统一标准,先把四二拍作为二二拍来数,来到三二拍后仍然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来数拍子,只是三二拍比二二拍多了一拍而已。在速度方面,据《普罗科菲耶夫传》记载,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个时间观念极强的人,做事情井井有条。在创作中,他会一边拿着怀表一边计算乐曲的节奏,可见其对作品速度是十分重视的。因此,演奏者要严格按照作者的要求进行演奏,不能有任何个人发挥,在节奏把握方面一定要一板一眼,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精准把握作品速度,从而才能体现出作品的独特风格。

(四)踏板运用方面

浪漫主义后期,伴随着钢琴形制的进步,踏板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普遍重视和认可,也成为演奏的关键所在。在这首《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左右踏板都有着广泛运用,这就需要演奏者进行相应把握。首先是右踏板,右踏板在该曲中的运用形式是十分灵活的。该曲的引子部分中,两个小节均用同一个和声,所以长踏板要持续两个小节,从而突出一种暴风骤雨般的震撼效果。而225 小节处是一段分解和弦组成的旋律,对此作者已经进行了明确标注,因此演奏者需要踩长踏板。其次是短而浅的踏板。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有一种独特的音色追求,即secco(干燥的)。所以在看到这种标注时,踏板只需要在第一拍和第三拍的第一个音稍微踩下一点即可,其目的有二,一是使节奏得到强调,二是使其他音保持干燥,从而与作者的初衷保持一致。然后是一拍一个踏板。这种类型的踏板更换速度快,可以在保证和声干净的基础上达到连绵不绝的效果。比如在乐曲的123—131小节中就要使用这种踏板形式,表现出绵延和幽静的感觉。最后是左踏板。左踏板是弱音演奏的辅助工具。该曲经常出现快速的强弱变化,对此演奏者就要提前做好左踏板的运用准备,方便表现出这种丰富的力度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奏鸣曲是钢琴艺术中的一颗明珠,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再到浪漫主义时期,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重要的钢琴体裁。特别是进入19 世纪后,这一经典形式并没有被遗忘,反而获得了诸多现代作曲家的青睐,普罗科菲耶夫正是其中之一。他在遵循奏鸣曲本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使古老的奏鸣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个人创作的新方向。因此在钢琴演奏教学中,我们理应对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奏鸣曲保持足够重视,并从比较视角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表现其独有的风格。

猜你喜欢
普罗科菲耶夫呈示部触键
传承与引领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