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玉雕创作中的雕刻工艺研究

2022-12-01 11:49王国清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玉料雕刻师玉雕

王国清

玉文化在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民族文化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比例,关于其雕刻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时期,并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革新。古人常以玉石比德,将其赋予美好的性格特征,并制作玉佩、挂饰、文玩等形式,随身携带,借以表达个人情趣。可以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可以说见证了人类科技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手工艺发成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传统手工艺创作者,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变化,并从中寻求创新的机遇,笔者欲在此结合个人创作感悟进行研究探讨,希望对当代玉石文化的发展有所助益。

一、玉雕的发展历史

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以玉石为原料制作成武器、工具或是装饰,这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玉雕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发展历史最为久远的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可惜的是受到了时代雕刻工艺的限制,雕刻技法和工具上都无法与现代的高科技工具相比,当时的人类才开始使用工具,审美观念还处于萌芽状态,在艺术创作基本都是借鉴大自然所存在的万物来学习和创造。

到了商周时期,玉器就已经成为了所具备的功能更为多样,有起到装饰作用的配件、用于祭祀的礼器等多种形式,制玉逐渐成为了一个专业的行当。原始的玉料在经过加工、雕琢之后成为了精美的工艺作品,这个过程被称之为玉雕。我们见到的很多玉雕有着多重的表现形式,不论是从造型上,还是从设计上、装饰上都有着非常多样的种类。从以雕刻人物、鸟兽、器具的大型玉雕作品,到戒指、项链、耳环、挂件等小型的玉雕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经过精美雕刻的玉雕作品。玉雕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高的声誉,并于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际对于中国传统玉石文化的认可与宣传,对于玉雕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玉石文化几乎遍布在中国的各个角度,并因地方性的差异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化特征。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少数民族共存、地方文化活跃的国家,受地域文化影响,玉器也在不同的地方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展现出不一样的艺术风采,这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所具有的共同特质,有着鲜明的文化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和地域色彩。在过去的封建社会,玉器受到统治阶级的喜爱,众多精美的玉器都被收藏在宫中或者达官贵人的府邸中,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建立,玉器逐渐成为了大众的爱好。且国家和政府建立了专门的艺术博物馆来展示和珍藏过去精美的玉雕作品,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玉雕的精美之处。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物质生活的满足,大家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始购置精美的玉雕艺术品作为收藏或者观赏,这也是玉雕艺术作为传统的手工艺文化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因为人们有需求,这也是手工艺术品能够生存下去的理由,可以说整个玉雕的历史发展进程是跟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时刻都追随人们的需求而进行变化。玉雕艺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二、玉雕的工艺流程

玉石雕刻通常被称为“琢玉”,因为玉石材料硬度高,与木雕和石雕的雕刻方法不同,玉器制作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琢。“玉不琢,不成器”,因此在讨论玉石制作工艺通称为“琢玉”。一般玉石雕刻的流程主要包括:选料、剥皮、设计、粗雕、细雕、修整和抛光等工序。

1.选料。玉雕首要的步骤就是玉料的选择,合适的玉料对于玉石雕刻师来说是达到玉雕艺术品的基础。通常根据它的硬度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而我们雕刻时所最为常见的玉石通常是指软玉,软玉的种类也有很多种,并且每个地区所生产的玉石资源也不同,新疆一带的通常称为和田玉,而东北一带则生产岫玉,到了东南亚等地则以翡翠为主,这与不同地域的地理条件和数万年来的地壳变化等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众多软玉资源中,以羊脂白玉为最佳,被称为“软玉之王”,其质地细腻、光泽鲜亮,洁白如羊脂一般,但是玉雕师在选择玉雕时,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玉石的材质,还有这块玉料上是不是有瑕疵,颜色是否纯正。在设计创作时更多的是从它的整体外型、颜色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创意思路来进行合理的构思布局。玉雕的雕刻流程不是每个流程独立存在的,而是很多个工序穿插进行,在选择玉雕的时候,就要进行设计工作,让设计想法与选择的玉料相契合,而并非让设计方案去迁就玉料,或者玉料适应设计方案,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必然是从选料到设计到雕刻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创作。

2.设计。在玉器雕刻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很多时候设计是由专业的设计师来担任,而雕刻师基本不用考虑玉器的设计问题,如同现在专业的珠宝企业,设计和具体制作这两块是分开操作的。当然,设计师在玉器设计过程中在考虑到工艺涉及内容的同时,也需要雕刻师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擅长的手法来进行辅助设计。因为玉器雕刻的制作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操作过程,直接在玉石材料上进行雕刻,让玉石材料加工后具有不可复原性。所以玉雕造型的设计要求设计师综合雕刻师的技艺、经验并结合个人的审美观念等多方面内容综合考虑。

玉雕的设计工作与整个雕刻过程是分不开的。在当代玉雕雕刻中很多时候玉石的设计与雕刻分为不同的工艺师进行操作,但他们需要在思想上得到统一,设计的方案需要考虑实际的雕刻技法,而雕刻技法也需要将设计方案尽善尽美地展现在玉料上。我们所讲到的玉雕创新更多时候是将重点放在设计方案的创新之上。而雕刻技法在很多时候仍然需要延续过去优秀的雕刻传统。

3.粗雕。粗雕就是按照设计师所设计的想法和描好的线稿,结合玉雕工艺的操作规范,使用雕刻工具将玉石材料雕刻到基本可以确定玉雕造型的程度。粗雕分成更为细化的操作步骤:切块分面、平底、二次画样、首次修整。

切块分面:又被称为“去大料”,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玉雕造型的轮廓和确定玉雕造型每个部分的体积,通常使用铡铊或者錾铊,将线稿之外的多余的玉料去掉。这个过程与现在画人体素描的时候很相似,也是先将人体按照几何形状进行分割,然后在画纸上安排好每个部分的位置和大小,然后在这个框架下再进行抠细节的操作。这样所作的画作或者说玉雕作品必定是合乎比例的,不会出现比例失调等问题。

平底:在切块分面确定玉雕造型的结构和空间比例关系之后,就要进行平底操作,一是为了让玉雕造型的动势符合设计要求,另外也是为了让玉雕造型摆放平稳。

二次画样:为了能够进行下一步雕刻,也为了提高准确性,需要在粗雕之后的玉料上进行二次勾样。因为经过切块分面和平底的操作之后,玉雕造型的位置和空间关系已经大致确立,这时就需要使用线笔在雕刻后的玉料上,将造型设计的意图表达得更为准确,在玉料上勾画出不同的雕刻符号。其实雕刻就是一个不断勾样、不断修正的过程。从粗雕整个过程需要多次勾样,才能保证造型的准确。

首次修整:修整是指对大的块面进行更为细致的切分,划分成更多的小块面,并且在光洁度方面也要进行修整。在进行修整时,顺序是先后面后前面,先俏处后实处。

4.细雕。相对于粗雕阶段的确定玉雕造型,细雕就是在粗雕的基础上继续刻画玉雕造型形象,让造型更加细化和精细。虽然这两个过程都是由一位雕刻师来完成的,但是从理论上将可以分为两道工序。而细雕大致可分为勾细样、精细定位、二次修整等程序。

勾细样:要将造型的各种细节结构仔细地勾画在已经粗雕过的玉料之上,还是以块面结构为单位,将对应的细节勾样。比如做花朵造型,要将花瓣、枝叶的形状和细节勾画,方便进行下一步的细雕操作。勾细样和线稿的区别在于,线稿只需要将造型的动态和外部轮廓线,而细稿需要将每一个细节之处完整地画清楚。

精细定位:指勾细样后,要将各个部分形象的位置和轮廓确定,然后以这个位置为重心,开始细雕。在粗雕阶段还留有许多未落实的部位需要操作,因此在这个阶段仍然需要推落,但在细雕阶段,使用的操作工具可以更加精细地定位。

二次修整:将造型更加准确和细致的刻画,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有三分目的:一是让表面更加平整和光洁,二是消除之前为了切分块面留下的棱角,三是对各种轮廓线、边、角和拐弯处进行加工,让其更为顺畅。

细雕,虽然是对整体造型一个更为精细的刻画,但并没有要求在这个环节就要一次性的将所有细节完全地雕刻上。若是急于求成,将每个块面的形象细节都一下子雕实,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没有补救和修整的余地。

5.修整。也可以说是精细修饰,是雕刻前最后的修饰。主要的目的是解决或改善之前雕刻时遗留下的各种不足之处。这些细节之处都需要经过修饰,在所有细节修整完之后,要用杆棒等小工具将产品细磨一遍,方便后续的抛光处理。

6.抛光。这是玉雕整个流程中的最后阶段,一般抛光分为:哑光、自然光和亮光。哑光抛光是指将玉雕表面打磨成类似磨砂效果,玉雕的质感较强,是近两年比较流行的做法。自然光效果更加接近自然效果,是将玉雕成品打磨得更加自然和顺滑。亮光效果是指将玉雕表面抛光到光泽度高,可以清晰地看到玉质结构,艺术效果很是抢眼。

玉雕制作是一件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的事情,对于雕刻师来说,每一次下刀都需要经过精心地思考。每一个步骤的完成都是设计师雕刻师用着自己丰富的经验操作的。所以每一件完成的玉雕作品,都是由设计师和雕刻师背后辛勤的劳动来浇灌的。

三、玉雕的工艺特色

上面讲到了传统的玉雕雕刻流程,因为玉雕所选用的玉料通常从原材料价格就非常昂贵。我们经常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就可以看出来玉石的珍贵。所以在很多时候哪怕玉料上有很多瑕疵之处,或者大玉料上剩余的边角料也会尽全力将其使用起来。而且有时候使用这种玉料所雕刻出来的玉雕作品反而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漫长的雕刻历史中,能工巧匠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独属于玉石雕刻的工艺。总结归纳一下主要包括这几点:因料施艺、废料巧作,剜脏去绺,化瑕为瑜,俏色巧用,浮雕、圆雕、镂空透雕。

因料施艺:在玉雕创作中,每一块玉料它的颜色、形状等细节都千差万别,不能因为都是同一颜色同一品类的玉料,而进行统一的创作。要想玉雕作品拥有灵性,就需要因料施艺,这也是玉雕创作中常常提到的特点。玉雕是为造型服务的,而造型需要设计师按照玉料本身的特点进行独一无二的创作。

剜脏去绺:脏和绺是在玉石形成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无法避免遇到的问题。剜脏就是将玉料中的杂质去掉,让玉料更加纯洁。尤其是大件的玉器中,很难找到毫无瑕疵的玉料,所以需要尽可能地去除脏和绺,保留其形状,然后根据形状进行设计。

化瑕为瑜:瑕是指玉石中的斑点,瑜则是代指美玉的意思。玉器雕刻的历史悠久,玉石资源是十分珍贵的。为了充分利用玉料,就要“化瑕为瑜”。可能这个斑点会成为花朵中的花蕊、荷叶上的水滴、让玉雕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俏色巧用:这是玉雕工艺中的一大特点,在各种派别的玉雕界都普遍使用。玉色主要以绿色为主,但兼具黄、黑、红、白等颜色,还有湖水绿、草绿、苹果绿等颜色。很多玉色为杂色玉,以红、黄、墨、绿灯多个颜色于一身,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玉料颜色和材质为玉器雕刻中使用巧用俏色提供了优秀的基础条件。在创作和雕刻中也有了更多的变化,其雕刻出来的玉器形制精美形象、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浮雕:它是玉雕工艺最为常见的雕刻工艺。是在雕刻平面的地板上进行雕刻造型,如同在宣纸上画水墨画一样,而绘画的工具是宣纸、颜料和毛笔。而浮雕的材料是玉料和雕刻工具,让造型在器物表面凸显出来,浮雕最主要使用的玉器类型是日常使用各种器皿类。按照雕刻的深度还可以分为浅浮雕、中浮雕和高浮雕。浮雕的装饰图案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各种传统的变形纹样,例如回形纹、雷纹和勾莲纹,这是从很早时期就运用到陶瓷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在玉器中也十分常见;二是写实图案,比如以花卉鸟兽为主的动植物、人物和神兽等。

四、当代玉雕的工艺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雕刻工作室已经开始使用磨玉机、雕刻机、打磨机、精雕机等更为高科技的仪器进行操作。与过去的纯手工制作相比,现代的机器更为省力,并且也更为精准。作为一名玉雕师,我们不排斥高科技仪器加入到玉雕的制作过程中。但我们所不喜的是很多玉雕师在使用这些机器的时候失去了创作的欲望,让玉雕作品失去了艺术生命,徒有其表,而丧失了创作者的创作内核。雕刻工艺是将创作想法在玉料上展现出来,雕刻则是一条纽带将创作思想与玉料连接起来,最终以玉雕艺术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科学的进步、工艺的优化一直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但却不是束缚艺术创作的借口。

五、结语

中国玉雕的雕刻工艺一直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而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在过去雕刻工具比较粗糙,所以雕刻出来的线条都较为粗犷,在雕刻工具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玉雕的雕刻工艺越来越精湛,这也使得玉雕艺术可以一直发展到现在,作为一项传统工艺仍然可以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对于每一位玉雕师来讲,玉雕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元素融入其中,不仅需要设计上的创新,同样需要雕刻工艺上的创新。这样才能让玉雕艺术发展得更加成功,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玉料雕刻师玉雕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鬼斧神工!日本雕刻师化果蔬为艺术品
玉雕青松献祖国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高明雕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