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双核”引领辽宁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思考

2022-12-01 08:54李昂沈阳市数字经济企业协会
科技中国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核沈阳辽宁

■文/李昂(沈阳市数字经济企业协会)

近年来,辽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路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制约辽宁科技创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沈大(沈阳、大连)“双核”引领作用,是全面开创辽宁新时期科技创新新局面的关键。

一、辽宁省科技创新的现状

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科教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土壤。在航空、汽车、重型装备制造等领域科研实力强劲,拥有科研院所近1600家,在辽院士58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中游。

(一)科技创新投入处于全国中间梯队

《2021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21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辽宁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600亿元,位列全国第16位。2021年辽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即R&D经费投入强度为2.18%,与2020年相比下降了0.01个百分点。从研发人员投入来看,2020年辽宁省R&D人员全时当量11.2万人年,比2019年增长了12%,是2012年辽宁省R&D人员全时当量的1.28倍,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

(二)不断产生以装备制造为主的“大国重器”

2021年辽宁省全年新增专利授权80 19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3.18件,全年技术市场成交各类技术合同1.9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778.6亿元(辽宁省统计局,2022)。多年来,辽宁省科技成果持续产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辽宁战略性技术实现多项突破,辽宁号航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盾构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省相继问世。

(三)科技创新产业主体规模逐渐壮大

2021年辽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8 158家,2019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4.7%,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4.5%。2021年辽宁全年荣获国家科技奖25项。其中,主持项目11项,参与项目14项。在11个主持项目中,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3项。

(辽宁省统计局,2022)。辽宁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数量居全国第6位。辽宁省科技创新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发展潜力巨大。

(四)沈阳和大连在辽宁科技创新中的“双核”引擎作用凸显

沈阳、大连两个副省级城市在辽宁“一圈一带两区”战略布局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沈阳市科技创新基础雄厚,高校及科研院所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2020年全市114项创新成果获得省科技奖励,占全省的52.7%(吴佳,2022)。

大连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亚重要港口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大连与韩国和日本比邻,技术交流互动频繁,技术转移渠道多元。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各类国家级开放平台,集聚国内外资源要素的优势明显。2021年大连市R&D经费投入强度为3.02%,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强度突破3%的城市。

二、辽宁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辽宁省的科技创新投入呈增长趋势,但整体投入增速远低于全国发达省份。2012年辽宁省R&D经费投入390亿元,一度位列全国第七,到2021年辽宁省R&D经费投入达到600亿,但全国R&D经费投入排名却下降到第16位。2021年辽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18%)低于全国R&D经费投入强度(2.44%),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同年广东和江苏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4%和2.95%(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2)。在科研资金投入方面,辽宁正在被国内发达省份拉开距离。

(二)科技创新人才缺失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人才外流是制约辽宁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端人才流失更为严重,以东北大学为例,2021届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率只有15%,研究生为33%,大量优秀人才离开辽宁前往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就业,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态势。另一方面,辽宁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7%左右,比例全国最高。与此对应,科技大省广东人口结构非常年轻,65岁老龄人口占比仅为8.58%。辽宁的人口结构和人才流失,导致年轻劳动力紧缺,进一步影响科技创新人才的供应。

(三)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辽宁产学研的合作力度不够,企业作为科技需求主体,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并不紧密,承接科研成果的能力不足。2019年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00强中辽宁有三所高校入围,东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分别以7.22亿元、3.74亿元和3.64亿元位列榜单的19、51和52位。辽宁三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总和为14.6亿元,仅为榜单首位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29.47亿元)的一半。2021年辽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18件;同年居全国首位的广东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4.89件,是辽宁的2.5倍。

(四)科技创新地域发展不均衡

沈阳和大连两市在省内科技领域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他城市都面临着科技创新资源分散、内容重复、研发低效、成果转化乏力等问题。2021年,辽宁省各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除沈阳、大连两城市以外,其他12个城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之和只占全省比重的13.65%。《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显示,在辽宁科技资源指数排名中,沈阳市为0.308,大连市为0.251,两市外的其他城市均低于全国平均值0.152,第三名的盘锦市也只得到了0.132的评分。

(五)创新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辽宁吸引省外资金参与辽宁科技创新项目能力偏弱,亟须改善“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科技营商环境。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各市政策措施联动放大作用不够,技术、人才、资金、市场、金融等要素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协同促进辽宁科技发展。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不足,知识产业保护力度不够,科技金融发展还不充分,民众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三、对策建议

根据辽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有效发挥沈阳、大连科技创新的“双核”引擎作用,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新突破重要一环。

(一)构建沈大“双核”发展新格局,促进辽宁科技创新地域均衡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辽宁省提出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在新格局建设中,沈阳应以创建沈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主要抓手做强“一核”,使之充分发挥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中的科技创新主导作用;大连则通过建设英歌石科学城和大连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布局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特色创新平台做强另“一核”,发挥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沈大与“两区”的互补优势,通过沈大“双核”的科技创新牵引,支撑构建辽宁科技创新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辽宁科技创新地域均衡发展。

(二)利用沈大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为辽宁培育引进科技人才

辽宁共拥有高校114所,其中,沈阳45所、大连31所,分别占40%和27%,两市高校数量相加超过了全省高校总量的三分之二。中国科学院在辽宁的6家研究所中,5家位于沈阳,1家坐落在大连。辽宁科教资源主要集中在沈阳和大连。充分利用沈阳、大连高校院所资源,加大两市高校及科研院所人才培育力度,激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师生到企业兼职、离岗创业,积累创业成功案例典型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鼓励两市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省内其他城市建立分校及分支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人才培养。加快辽宁的高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定阶梯式人才引进计划,为人才交流、落户、定居提供政策支持。组织“明星”科技团队参与省内重点科研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和“虹吸”效应。

(三)加快沈大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为辽宁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资金是科技创新的血脉,高质量的科技创新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自主科技创新高度依赖于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提高辽宁在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必须优先解决科技创新的“造血”问题。沈阳和大连作为辽宁两大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资本雄厚、金融机构众多、金融人才集中、金融政策汇集。与辽宁其他城市相比,两市科技金融体系、市场、服务优势明显。加快沈大科技金融中心建设,扩大两市科技金融服务范围,建立以沈大为核心的全省科技创新金融保障协调机制,促进金融资源在辽宁各市间合理配置,在战略性科技项目上给予专项金融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缩短创新融资周期,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需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资金上保障企业创新活力。

(四)拓展沈大科技服务半径,为辽宁科技成果转换提质增效

2021年,辽宁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为778.6亿元,沈阳和大连技术合同成交额同为336.2亿元,沈大两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占全省比重的86%,是辽宁省科技成果转换的主导地区。两市技术合同高额占比主要得益于相对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以及培养壮大了一批如芝倪集团、大连英蕴科技有限公司、东北科技大市场等本土科技服务企业和平台。拓展沈大科技服务半径,通过整合沈大高校院所技术供给端,创新主体需求端和中介机构服务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全省技术、人才、场地、资本、数据五大要素有效对接。聚焦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为全省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通辽宁科技创新孵化完整链条。

(五)发挥沈大政策引导作用,优化辽宁科技创新生态

沈阳和大连作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在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容易形成“政策洼地”。沈大两市政策聚集度高、覆盖面广、示范性强。两市应建立政策协同机制,打破政策地域性“壁垒”,带动辽宁全域持续改善营商和创新环境,促使“投资不过山海关”向“投资山海关不住”转变,吸引全国资金参与辽宁科技创新项目。依据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痛点、难点精准制定政策,并根据实施效果及时予以修订和完善,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惩处力度,建立全省科技创新信息共享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良好的创新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双核沈阳辽宁
边角双核互相转,环环相扣不变心——解三角形经典题突破
辽宁之光
全球金融“F20”在此召开!横沥进入“双核”时代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辽宁舰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基于ARM和DSP的双核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