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OS 论文看新疆近十年国际科技合作情况

2022-12-01 08:53吴玉刘玲张国徽王丽贤
科技中国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发文新疆论文

吴玉,刘玲,张国徽,王丽贤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新疆中亚科技经济信息中心;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

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随之流动的知识、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更有效地整合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提升综合国力。随着国家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定位的确立,新疆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十二五”以来,一系列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有效促进了疆内外科技工作者分享科学发现、交流科研心得、传播前沿技术等,产出了各类论文、专利等重要成果,建设了若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估方法也渐成体系。从科研项目经费、人才交流频次、技术设备引进、政策措施落实等各方面入手,通过调查问卷、案卷分析、文献计量等定性定量方法开展综合评估。其中,论文作为文献计量法的数据基础,包含信息量丰富,便于定量分析,是初步评估国际科技合作成效较为便捷的途径。

一、新疆的国际科技合作概况

本文从2010—2020年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论文发表情况入手,数据来源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下简称WOS),以地址字段检索出新疆作者这11年间的全部论文,分析国别/地区,把出现的中国以外地区的论文筛选出来即为国际科技合作论文。进一步记录国际科技合作论文的来源出版物、学科领域、发表机构、基金资助等字段,以及每篇论文在WOS核心合集中的被引频次、在WOS所有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

(一)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

从图1来看,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论文发表总篇数逐年增多,但当年所有文章的总引用次数自2016年起逐年下降,平均每篇论文引用次数也随之下降,尤其近3年发表的文章被引频次较少。2010—2020年在WOS核心合集中被引频次为0的文章篇数占当年发文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16%、6.67%、8.16%、3.77%、5.92%、3.38%、7.05%、4.79%、7.98%、16.52%、50.05%。原因一是WOS数据库本身对于较新的论文存在滞后性,二是由于新发表的论文受到同行学者关注需要一定时期。

图1 2010—2020年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论文发表和总引用情况

论文被引频次是衡量论文被其他学者或机构认可的标志之一。图2中4篇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章均为基于大样本量调查分析的医学领域(糖尿病、肥胖等全球问题)的文章:2010年被引2109次的文章发表机构为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分别被引1953次、1460次的文章,以及2017年被引1740次的文章,发表机构均为NCD-RisC(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子协会),新疆医科大学是该协会成员之一。这说明与民生健康相关的科研论文更易引起广泛关注,形成较大学术影响。

图2 2010—2020年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论文单篇被引频次

(二)新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国家/地区及学科领域

新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国家/地区数量从2010年的36个增加到2019年的142个。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合作记录明显下滑。2010—2020年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论文数量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荷兰等是合作重点,论文数量几乎全部在前10位,尤其美国连年处于第一。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邻国的合作论文也较多。值得注意的是,荷兰连续11年出现在前15位。

从合作的学科领域来看,从2010年的78种增长到2020年的156种。2010—2020年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论文数量排名前15位的学科领域中,环境科学、植物科学是新疆传统优势学科,在这11年的合作记录中前者占比6.4%、后者占比3.5%。天文学、化学物理、水资源等也是合作重点。2015年之后,地学多学科、材料科学等领域合作逐渐增多。2010—2012年,农学尚排在前15,2013年之后,农学跌出前15,取而代之的是能源燃料领域合作增多。“十三五”期间,工程化学、电气电子工程等学科的合作记录稳中有升。

(三)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论文发表机构、基金资助机构和来源出版物

从论文发表机构来看,2010—2020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的发文量始终处于前列,六家机构发文总量占所有论文的16.4%。从基金资助机构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研究计划(2018年起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在这11年间始终处于前三位,三类机构的记录占比达27.09%。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卫生部公共服务部的资助记录达2.56%。此外,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论文发表的来源出版物越来越多。位于发文量榜首的期刊分别是:2010年、2011年,Journal of Arid Land,当年发文量分别为7篇、9篇;2012年、2013年、2014年,PLoS One,当年发文量分别为16篇、14篇、21篇;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Scientific Reports,当年发文量分别为17篇、24篇、28篇、20篇;2019年,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当年发文20篇;2020年,Astrophysical Journal,当年发文17篇。

二、讨论与建议

(一)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

新疆毗邻俄罗斯及中亚五国,但与这些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论文产出数量却远不及欧美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相比于发达国家,中亚五国的科研水平不高,加之地区通用语言不同,合作产出的高水平研究论文有限。当前,新疆正聚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要进一步深挖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空间,形成需求衔接,增强科技合作产出和影响力。如:哈萨克斯坦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在油气开采、化工、畜牧、核能和航天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科研基础;乌兹别克斯坦由于自然条件和苏联时期的产业布局,在农业、冶金、航空、天文等领域具有相对较好的科技基础。新疆可通过高层推动,在这些领域合理部署,开展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战略性合作项目。

(二)提升区属科研院所的研究水平和产出能力

新疆的三家国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天文台)依托充足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设施和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其各自侧重的研究领域领跑疆内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领域,发文量也遥遥领先于其他机构。相比之下,新疆的区属科研机构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整体实力较弱,目前的国际科技合作形式大多停留在举办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班、短期人员参观访学、学术会议交流等方面,合作开展的实质性科研攻关则较少。建议研究领域相近的区属科研机构从联合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入手,以创新平台形式降低科技合作成本,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空间,合理确定科技合作产出目标,在提高科技合作效益的同时提升机构自身综合研究水平。此外,区属科研机构应在夯实软实力方面下功夫,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既精通外语和专业技术,又懂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和涉外谈判等的复合型人才,建成若干能有效衔接技术和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三)紧抓“大科技”援疆格局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新疆作为内陆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及沿海开放省市。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引下,19+4“大科技”援疆格局日益巩固,新疆承接内地先进科技成果的成效显著。同时新疆邻国众多,具有国际科技合作“走出去”的地缘优势。援疆省市也可以新疆为桥头堡,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科技成果共享。为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新疆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选择上,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应侧重“引进来”,通过公派留学、联合培养、访问学者等多种形式加强基础学科和前沿领域的合作。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应尽可能“走出去”,鼓励疆内科技型企业开展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四五”时期,除继续加强在重点学科领域与主要国家的稳定合作,还要深入挖掘与“关键小国”(如荷兰等)的潜在合作,主动谋划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广泛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网络,进一步提升合作成效,更深层次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发文新疆论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新疆多怪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