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

2022-12-01 01:10翟志平
关键词:整体课文素养

翟志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成为目前课程整改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联系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集合的形式将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达到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目标。众所周知,语文作为必修課程,在学生的基础学习与全面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单元整体教学将语文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归类,并形成系统的教学知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其有效策略。

一、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

小学语文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促进资源的整合。将教材中的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可以让学生接受系统性的语文知识,并将其整体记忆、扎根于头脑,有助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突破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单元整体的教学形式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在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在具有连贯性的教学课堂中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与热情。

二、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立足单元整体,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教育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同单元主题内,每一篇课文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单元教学时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带领学生以整个单元为着眼点,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深度学习。

例如,在开展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总结《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联系与区别,小组讨论后画出框架图。这样的课堂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既定的学习目标下,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也可以反过来帮助学生构建起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能力。这种思维引导方式的教学,可以将知识扩展到整个单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确立好整体单元教学目标,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探究方向。教师可以先根据单元内容设置大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篇课文、每节课分别设置各自相应的小目标,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筹发展,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全面提高。

例如,在开展《白鹭》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运用白板展示出散文的结构要素,让学生找寻课文中对应的内容。随后,教师再结合该单元《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几篇课文进行整体解析,教学重点放在把握其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上,让学生加以感悟和思考,实现散文学习要素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散文的精妙,实现整个单元的重点知识教学。

(三)增强文本解读,细化单元整体知识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要实现科学的单元教学设计,不容忽视的一个重点是要加强学生对课文文本理解的学习。教师在开展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要细致把握课时内容对单元整体学习目标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明确教学目标、切入单元及课文学习的主题等。

例如,在开展《少年中国说》教学时,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把握该题材内容,做好整体单元的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少年中国说》是一篇富含哲理性与寓意性的文章,具有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作用。课文中作者借用红日、伏流、龙、虎等,比喻少年应有的英勇与雄心壮志,体现了作者对青少年的呼吁与号召。同一单元的《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则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或事件,同样表达了作者们希望新一代少年奋勇向前、振兴中国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提前将单元内的文章进行串联和准备,再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整体单元透露的思想情感及教育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向性。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思考、实践。整体单元教学模式需要在传统碎片化的教学方式上,引导学生整合新旧经验,将知识整合成新图式运用到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场景中去。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有助于加强小学语文知识要素之间的有效整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及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让每个单元都成为完整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体系,教师要以宏观视角看待课程内容,立足当下,将每一个单元进行整体设计,才能让单元内的学习内容和作用形成合力,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路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如此,教师通过运用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进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济宁市任城区长沟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整体课文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