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双减”契机,构建家校协同共育

2022-12-01 04:15滕倩张伟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双减

滕倩?张伟

[摘要] 为切实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学业负担,各地纷纷出台“减负令”,对教育教学进行指导与规范。然而,由于对“双减”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式的转变缺乏技巧、家校共育有诸多问题等原因,“双减”在学校的开展步履维艰,家长的焦虑也与日俱增。“双减”大环境下,只有构建良好的家校协同共育机制,才能有效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双减”;家校协同;共育策略

“双减”政策一经颁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家欢喜几家愁。一方面,“双减”政策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大变革、大改动;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教育漫长的历史,“双减”政策出台时间有限,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对此不免担忧不安。寻找合适的策略,构建家校协同共育,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地深入钻研。

一、家校共育问题浅析

1.家校沟通方式单一有限

随着家校合作的不断发展,家校沟通也在一直增强。多数情况下,家校沟通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家长会,但家长会也是教师的汇报会。在家长会上,教师滔滔不绝,汇报学生在校的种种表现,家长全程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双方缺乏双向的沟通交流,教师占据家校沟通的主要地位,家长则处于被动地位。

2.家校共育缺乏边界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有各自需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家庭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做一个大写的人;而学校则是教授学生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承包了学生的教育工作,家长也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家校合作认识不足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对双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还有的家长认为学校只是单纯地教授学科知识,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能教好,过度干涉学校的正常教学。教师也同样如此,有的教师认为家长缺乏教育的技能,过多插手学生的家庭教育,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家长和学校双方对彼此存在质疑,没有家校合作的意识。

二、家校共育新背景与新挑战

家校共育起源于美国,在20世紀50年代流传至我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以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校共育迎来了新的发展。但在推行过程中,学校遭到了诸多压力和阻碍,特别是家长群体的质疑。有的家长担心“双减”政策下,孩子的学习成绩难以保证,会盲目为孩子报更多的辅导班;有的家长片面地把“双减”等同于“减作业”,担心孩子缺乏练习,浪费时间,反对、质疑学校的教学工作;还有的家长误以为“双减”只是减轻了学校的负担,却把教育责任推给了家长,对学校心怀不满……种种质疑的声音,给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共育策略

“双减”政策下,如何“减负”不“减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离不开家校的协同共育。

1.建立家校共育制度,保障规范实施

家长和学校都有其自主意识,家校合作中易发生矛盾,这需要制度的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家校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度保障教师和家长的权利,规范家长和学校的言行举止。

成立家长委员会。在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国家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家长委员会章程》《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等,形成家校合作共育制度管理体系,确保管理规范。

2.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加强彼此沟通

家校合作的前提是有效的沟通。双方之间有效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生活,孩子们的只言片语也很难讲解全面,特别是“双减”政策下,家长对孩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怀疑和担忧只会更甚。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家校共育平台,让家长和教师之间能够及时地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例如,学校可以借助微信平台、QQ、家校论坛等方式构建家校联络方式和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家长微信群,家长、教师实时反馈交流;建立学校微信平台,如今我校的微信平台关注已达到了家长全覆盖;定时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能够来到学校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真正地走进孩子的校园生活,全方位地观察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线上+

线下的双重保障,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无距离。

3.注重家校共育研讨,提升育人能力

虽然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场合,教师是教育的专业人才,但我们也始终相信,家长永远是孩子最了解、最亲近的依靠。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脚步都是不同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得到全面多样的发展,这就需要家长同样融入学校教育之中。

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之中。家长们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生活感悟,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了解,请他们提出合适的教育方法,指点学校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距离,让家长对学校活动更有参与感,从而更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家校一心,孩子们的发展会更有保障。

比如,开学伊始,我们会邀请一些家长参与讨论会,确定这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孩子一周能阅读几本课外书?对外语的掌握能力如何?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要多鼓励还是多规范?哪一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当下的重点?这些问题的解答,始终离不开家长们的解惑和指点。

“双减”政策是基于“两个百年大计”制定的教学决策部署,旨在将教育的培训职责还给学校,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校教学落实于教育的初心,让学生在减“负”减“量”的基础上保“质”保“效”。“双减”政策可以推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高效进步,也能够捍卫孩子们自由成长、快乐学习的乐土,更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关键。

“双减”的推行中,学校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问题,应对许多考验。家长也极易产生焦虑、担忧、忐忑、紧张等负面情绪。笔者相信,学校和家庭教育终将殊途同归,因为大家都有同样的目标,那就是守护孩子的成长。“双减”之下,学校和家庭更应该劲往一处使,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体系,让孩子收获成长,也收获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凯.以“双减”为契机打造家校融合教育新生态[J].中国教育学刊,2022(03).

[2]朱红霞,刘烁.“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合育实践[J].教育家,2022(05).

[3]董红军.“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同共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

[4]胡伟,谭轹纱.“双减”期待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本逻辑[J].中国教育学刊,2022(02).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