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百川助百舸争流,和融共生引教师职业发展

2022-12-01 04:37孟新明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孟新明

[摘要] 教以师为主,教师教学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综合素质等直接决定教学改革的成效。基于此,文中就初中教师队伍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应该如何突破现有瓶颈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现阶段教师队伍管理,尤其是教师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存在的行为误区。

[关键词] 初中教师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业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兴国必需强校,强校必先强师。因此,为促进初中教育提质增效,保障优良学风校风,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势在必行。近些年,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促进下,各初中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主要从教育治理、教育体制、教育理念等方面布局,力求建立教师队伍新格局。实践证明,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在培训的“量”上下功夫,还需要在“质”上加以保证,即坚持业务培训与师德培训相结合,以职业道德和岗位胜任力来要求、约束教师,始终将师德视为引导教师内化于心的第一课。否则,只侧重业务水平培训的教师队伍建设很容易陷入德不配位的窘境。

一、“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

1.教师结构不合理,身兼数职影响培训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点在于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对创造高水平的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教学团队意义深远。众所周知,影响师资队伍结构的因素较多,如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数量结构、学缘结构、职业生涯规划等。其中,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数量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是容易被关注的。但另一部分如知识结构、职业生涯规划等属于层次较深的结构因素。这类结构因素往往隐藏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且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得到完美的解决,很容易成为影响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风险因素。

部分初中学校还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为保障日常教学质量,往往会一个教师身兼数职,如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兼美术、体育教师。这些教师非专业科班出身,并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在面对新课改、“双减”政策、教学改革等源源不断的挑战时,尚没有应对各类新要求的能力和内驱力。此种状态下,如果学校没有及时为此类教师提供其所需的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或者教师因为身兼数职,缺乏精力和时间参与职业培训,那么教师队伍培训再丰富多彩也很难解决教师专业素质不强、岗位胜任力低的问题。

2.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教育培训与需求不符

当前,各初中在师资队伍方面存在教师专业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品质良莠不齐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重收入、轻奉献,重成绩、轻素质,重照本宣科、轻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依赖信息技术及相关教育软件,轻视教学和教育综合能力培养。一些教师还存在情绪不稳定,忽视终身教育、全生命性教育的现象。

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素养为例,在“互联网+

教育”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师教改中应用比例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疫情期间网课的普及和推广,新的教学技术、模式对各个学科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信息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运用新技术诠释教学核心的能力与思维等要求更为严格。然而,从网课、双线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过程来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具备此類能力。一些初中学校想当然地认为教师可自行完成这些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变相导致教师很难从学校获得帮助,只能借助打补丁式的教学,如按照教学需要在网上搜索可用的、并非完全契合的视频、图片和音频等素材来丰富课堂,或者仅凭借PPT全程辅助说课,一堂课下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仅停留在浅表层。此类教师教学需求、教学培训引导需求与学校扶助方式的不契合,导致学校提供的培训并不符合教师教学的生长点。有的学校对教师动态变化的阶段性引导、培训需求相对忽视,仅从共性层面入手培训,或者照搬其他初中的培训方式,这也导致学校提供的培训不符合教师教学的生长点。当然,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中,也包含学校可提供的培训平台、硬件教辅设备不足等。

3.教师队伍职业生涯引导欠缺,专业教辅后劲不足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要历经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也是按照需求理论的各个节点设计和践行的。但在现实实践中,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并没有被所有初中关注,表现为当前的教师培训内容大都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教师经验分享会、教师教学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教研活动等。在部分初中的教师培训内容中,党风、党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德行要求往往占主导。但就初中教育本身而言,初中教育承载着义务教育阶段承上启下的效能,其需要帮助学生拔高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式,为小学阶段所学赋予原理属性,并适度增加新内容。

由此,初中教师不仅要能掌控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还要在高考重压下,帮助学生搭建起在高中阶段继续加深学习深度和广度的认知桥梁、知识储备桥梁、技能应用桥梁。而这些均是刚毕业的师范生并不具备的,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职后培训。然而,很多初中往往忽视教师在此方面的需要,或者忽视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导致很多教师自身也茫然于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教师培训还是师资团队建设,都需要有效监管与评价。但是,大部分初中在教师队伍培训与管理之前,并不会对培训和管理对象、内容进行摸底与调查。在培训或者管理工作后,也没有过程性评价,并不知道教师在管理机制、教育机制的辅助下成效如何,导致学校的教辅、教引、教学指导等出现随意性、走形式、低水平等现象。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队伍以德促建的思路

1.厘清教师队伍共性个性需求,建立队伍建设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教师队伍建设乃至学校管理的行动指南。各初中只有及时了解并精准掌控教师在不同工作节点上所遇到的困难点、动态变化的需求点,才能随时随地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风向标。新时代初中教师队伍建设,在思想意识上要始终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图布局及协调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在全面贯彻当前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逐步按照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强化师风、师德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工作要求等。

在微观层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心。目前,很多初中在高层次人才储备方面严重不足,如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少,加上学校正处于转型阶段,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等。所以,初中既要实现创建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也要使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及时找准教师在专业知识点、技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活动创新等方面的引导需求,从而整合校内外、线上线下资源,为教师队伍的培养设计出具有实效性的目标,培养一批市、区级较为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

2.以教师队伍职业引导需求为主,设立教师队伍建设阶段性目标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时代,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以教师队伍当前建设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为突破口,着眼于初中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及家长、社会等对教师岗位胜任力、师德师风建设等建设成效的根本期盼。以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需求和能力等为基础,分阶段性地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比如,在宏观层面,要按需不断完善教师职称制度,畅通各科目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努力破除教师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并完善事权、财权、人权相统一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等。以重点培养骨干教师为抓手,激活教师队伍竞争意识,发挥教师管理机制和体制优势,提升教师队伍生机活力,强化教师队伍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升教师岗位满意度、职业归属感,使教师队伍规模、素质能力、结构等更符合初中教改创新的要求。

在微观层面,要着力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以青年教师和名师群体培养为核心,强化师德修养,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落实各项教育法规的学习制度,建立本校特色的师德规范,激励全体教师都能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观念转变,鼓励教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依法治教、依法治学,打造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弘扬敬业爱岗精神,坚定教师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师德修养和信息化教学创新的执教水平。

三、三德并行,以融润管理助推教师队伍和融共生有效发展

在以教师为本,推动初中教师队伍建设时,学校可构建促自觉、讲民主、有温度的教师管理制度与文化,将学校组织架构、制度、各种精神与教师队伍建设的阶段性需求,以和融共生的方式有效连接起来。重视教师情感与职业发展的双向需求,海纳百川,助力教师发挥出独具特色的职业色彩。

1.融川汇海:优化调整教师结构,激活教师职业认同

优化调整教师结构,就必然要做到专人专岗专用。为达到此要求,建议初中一方面要扎好入口,即做好年度用编审核,精准管理学校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在外聘教师时,标明岗位要求,尤其是教师知识储备、技能、职业道德水平等;在笔试和上课教学观察阶段,要注意考察对象对学生的态度、对课程的吃透情况、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把控情况、对核心素质与教学改革要求的践行情况等。只有严把入口关卡,尽可能招聘符合本校教师师资队伍理想建设状态的教师,才能在为学校解决职后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借新教师激活其他教师自觉提升的内驱力。

为激活教师职业认同,学校可从学校认同、教师自我认同、职业认同三方面着眼,教师职业认同可从榜样示范、价值观引领测量入手,借助专家引领提升格局和校本培训水平,开阔教师视野,使教师清晰看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趋向。可定期邀请本校、他校优秀教师现身说法,以互助分享经验及榜样力量示范等方式,引导教师调整自己的職业发展规划方向。

2.融智润品:重视内需校本研修,激发教师主体责任

在激发教师主体责任时,学校要尊重教师主体性,借助文化提升、活动设计、课程建设等来助推教师提升创造力。校本研修方式可以激发教师主体责任,使教师以专业的眼光进行专业化发展。由此,学校一方面可为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教学基本功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层干部发展论坛、教师师德建设论坛、教师生命成长论坛、书香校园创建论坛、教学创新工作论坛、女教师发展论坛、学科专家主题讲座、专业水平提升讲座、职业形象礼仪讲座、优秀班主任专题讲座、师德标兵评选、优秀教师评选、杰出女教师评选、教学创新标兵评选、优秀师徒评选、德育创新标兵评选、教育科研标兵评选、首席星级教师评选等活动。

另一方面,为提升教师对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新技术的适应性,提高教师教学信息化、智能化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版本的要求下,主动引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各学科教师线上共同开设教研室,探索智能化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创新思维与模式和线下教学实验尝试,并在互动会上交流经验、总结不足。学校可借力人工智能、5G、大数据、CR、AR、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助推教师成长,提高各学科教师当前乃至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能力。在“互联网+”条件下,为教师和学生画像、录像,通过对比分析作为课堂教学新模式持续探究的依据。名师工作室、专家、示范案例课作为初中教师在“互联网+”条件下课堂教学能力全面培养的助力,要以教师画像、学生画像为依据,辅助学校迭代优化教师的队伍管理和培训模式。学校现有的教师团队、师训中心和专家队伍可作为研究队伍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3.融知润行:用评价激励教师创新发展,以岗位胜任力提升教辅后劲

在教师创新发展思维培养和教辅后劲提升方面,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一把手”工程的代言人,通过培训、建档、成果展示和考评等,支持、指导每一位教师制定、践行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学校可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导师引领下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导师负责对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专业辅导,指导教师成为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课程资源的整合者、专业发展的求索者和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为保障培训的针对性和后效,学校可使用教师的岗位胜任力标准来测评教师培训前后的差别。教师层次差异较大时,培训需求必然多样化,那么学校更要问需教师,将教师当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视为培训重点。为存在不同需求的教师提供职业品格、教学技能、知识储备等多方面的分类培训内容。学校培训评价反馈机制要始终以教师为主建立和使用,以便于学校随时检验教师的培训成效和需求等。

[参考文献]

[1]丁汉玲. 浅析新形势下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创新[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2021.

[2]明瑞.提升园丁素质,绽放希望风采——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好家长,2020(51).

[3]刘兵.关于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成都天府新区初中教师为例[J].新课程(中),2019(11).

[4]林玉霞.新建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

[5]王龙凑. 深圳市龙华区初中物理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
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