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述评

2022-12-02 02:46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报老年人体育

刘 路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述评

刘 路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224002。

运用文献计量、文本分析、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以1998—2021年CSSC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273篇老年人体育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现状和内容展开梳理,并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归纳出体育理论与现状调查、体育政策与公共服务、体育认知与心理健康、体育教育与技能传授及体育消费与养老产业等五个老年人体育研究的主题模块。分析得出:当前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研究热点逐年变化明显,而研究者、机构和文献来源等基本特征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以瞬时性研究居多,研究方法多样但欠缺规范;研究的具体内容涉及较广但缺少深入剖析,现状调查类论文居多,思辨类研究普遍缺少理论支撑。展望未来,在研究视角上应更多关照现实的微观、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加强规范分析并突破静态的研究范式;在研究内容上,与国际研究热点紧密结合,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体育;文献计量学;研究述评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体育是老龄化社会构建国民健康基础、缓解医疗支出压力的重要调节器”[1],通过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老年人个体的身心健康,强化地缘和趣缘等社会关系纽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医疗支出规模的攀升,缓解国家社会保障的压力[2][3]。老年人体育的研究视角丰富、卷帙浩繁,尽管目前已有类似的综述研究,如刘红建(2009),黄淼(2013)等分别对老年人体育研究进行综述,但都缺少对文献样本特征的深入量化分析,通过个人的主观经验对样本的学术贡献、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归纳总结。新形势下,重新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采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老年人体育研究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展望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以我国CSSCI期刊上所发表的老年人体育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尝试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数据转化,用量化的方式描述当前研究的基本现状,探究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主题聚焦、方法选择和理论运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对文本内容深入挖掘,分析当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缺失,从整体上把握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脉络与方向,从而使未来的研究更具有问题意识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布拉德福定律认为:“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4]。因此,本研究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上与老年人体育研究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于1998年研制,能够入选CSSCI的期刊都是社会科学领域各个学科中学术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规范,能够体现各学科最新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刊物[5]。本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老年体育”或者“老年人体育”或者“老年人身体活动”或者“老年人体力活动”为主题词,以1998—2021年为时间范围,文献来源类别选取“CSSCI”,初次检索共获得275条结果。在对获取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反复核对后,剔除没有摘要和关键词的论文以及人物专访、会议综述等无关文献2篇,最终共计273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有效样本。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样本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系统梳理考察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规律,采用文本分析法深入挖掘研究内容并结合知识图谱CiteSpace Ⅴ软件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对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展开述评。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基本现状分析

1998年—2021年期间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论文累积数量以线性方式增长,而非指数方式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根据普莱斯的文献逻辑曲线增长理论推测,老年人体育研究已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

图1 1998—2021年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数量增长趋势图

此外,通过对样本文献的研究者、机构、期刊来源等特征信息进行统计,并以频次排序,以了解目前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基本情况排序(1998—2021年)

再次,针对文献样本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对所有文献样本内容的仔细考察,经反复核对后将273篇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提炼,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而言,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方法类别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本研究在进行样本考察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思辨研究主要以文献资料法和作者主观的经验而展开,缺少理论的支撑与串联;许多量化研究过程欠缺规范,数据分析方法较为浅显,这就无法深刻挖掘现象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及规律;质性研究的数量偏少,缺乏田野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等方法的运用,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体育研究的视野。

表2 老年人体育的研究方法类型一览(1998—2021年)

2.2 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

本研究的文本内容分析基于对老年人体育研究文献关键词的聚类分析。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依据事物本身的特性对相关分类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对样本文献的后台运行,得出老年人体育研究的聚类视图,如图2所示。聚类视图中的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是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Q>0.3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0.7说明结果是高效合理且令人信服的[6]。本研究的聚类图谱Q值和S值分别为0.7284和0.9068(见图2左上角),说明聚类的结果是合理可信的。

图2 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部分)

经过CiteSpace软件运行共得出23个聚类,由于该结果是系统依据TF*IDF加权算法对聚类标签自动加以命名而生成的,为更加客观的呈现各个研究热点的内部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研究主题,本研究将23个聚类结果进一步归整,结合客观分类和主观判别,最终确定了老年人体育研究(1998—2021年)的五个研究主题。

2.2.1 体育理论与现状调查研究 本研究主题主要包含4个知识群聚类(#1休闲体育、#5体育健身、#7健身活动、#9开展现状)。发展老年人体育,就是为了引导更多的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的休闲性和健身性,从而起到改善老年人身体机能、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为了获取我国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现状、特征、形式及影响因素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此类研究最早于1999年,肖焕禹等分别对中国长春市和日本仙台市的老年人群体的体育活动状况进行调查和对比研究[7],针对两个地区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方面的差异,建议增加我国的群众体育设施并积极开放现有的体育场馆。此外,还有大量的针对我国不同地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研究,例如:王雪峰(2004)[8]、程鹏宇(2006)[9]、邵雪梅(2007)[10]、黄山(2010)[11]、王红英(2015)[12]、高沐阳(2017)[13]孙凤林(2018)[14]等分别对我国广州城区、河南城区、天津城市社区、安徽城市社区、上海市、山东省聊城市和北京市的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李捷(2018)还对京津冀3地城市老年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该区域内老年居民体育锻炼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15]。杨凡(2019)根据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描述了当前中国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并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16]。

同时,为了进一步明确老年人体育发展的必要性,加强对老年人体育的意义和内涵认识,许多学者以思辨研究的方法对此展开探讨,例如:眭小琴(2006)在分析我国老龄化社会特点的基础上[17],认为发展老年人体育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和经济效应并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裴立新(2001)提出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继环境、资源问题之后,21世纪将要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社会问题[18],详细阐述了老年体育发展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认为老年体育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基于研究梳理出的问题与困境,作者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和对策方案,即使现在看来,这些思路与对策也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郑志丹(2011)认为[19],老年体育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老年体育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老年人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还可以扩展老年人的社会空间,实现社会角色的继续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杜高山(2021)基于身体美学理论探析了老年体育向度[20]。

综上所述,这一主题的文献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分析,通过此类研究加深了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丰富了老年人体育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获取了相应时期内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但是,许多理论研究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相对宽泛,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还不足,并没有运用社会学丰富的理论体系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深刻分析老年人体育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而实证类现状调查研究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不足,如黄淼(2013)所言[21],此类研究还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调查的内容结构雷同、研究结果缺乏可信度等缺陷。

2.2.2 体育政策与公共服务研究 本研究主题主要包含3个知识群聚类(#0供给 #6体育政策、#13群众性体育组织)。我国老年体育人口的不断增长给老年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的组织管理体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王凯珍(2005)分析指出体制的不健全,管理部门权责模糊以及公共管理能力欠缺等问题制约着我国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发展[22]。老年人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作为支撑,但由于在现实中事实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导致了体育的供给脱离甚至忽视了老年人实际的体育需求,从而降低了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刘玉(2014)分析认为[23],我国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的核心是“老年需求”,应当重塑以满足需求为核心,以多元合作为基础的老年体育该服务体系;杨成(2015)以广场舞为例,深入分析了我国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场舞这一中国特色的老年人体育活动所出现的问题实质上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关系失衡的表现”[24]。事实上,政府对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面对老年人群多元化的体育需求,还需要寻求一些其他的管理形式和途径。汪流(2016)提出通过“老年人体育协会”的力量进行组织化管理,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压力,降低政府管理的成本[25]。王占坤(2018)对当前农村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加强供给、多元共治等优化建议[26]。舒刚明(2018)对我国老年公共体育服务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构建以政府为中心的主体结构、树立赋权增能的价值理念、提供规范适宜的老年服务产品、强化高效执行力与运行机制等4条路径的治理策略[27]。刘玉(2021)对我国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展开研究,提出整合优化体育服务资源,提高老年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28]。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落实强化政府对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相应的制度性和组织性保障,通过培育和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来规范引导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此外,老年人体育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湛冰(2018)对近70年来我国老年体育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现有政策文本中“老年人”界定缺位、政策总量不均衡、老年体育政策规划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29]。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先于我国,在应对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经验,而老年人体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正是其中之一。美国涉及老年人体育的政策文本多达41项,无论从理念、运行还是战略发展角度看,都有许多成功可取的经验,我国学者以美国的老年人体育政策为研究对象,展开了较多的分析与讨论,例如,湛冰(2017)以量化的方式对美国老年人体育政策文本进行定性研究[30],深入剖析了其政策工具选择、组织及偏向的成功之处,也提出了美国老年人体育政策制定中所存在的问题;李承伟(2017)将中美的老年人体育政策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政策的指导理念、目标、内容及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31]。此外,刘会平、徐士韦等人还对德国、芬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老年体育政策进行了研究[32][33],湛冰(2021)对近30年国际老年人体育研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34]。这些域外国家老年人体育政策的介绍与评析为我国老年人体育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构想与建议。

2.2.3 体育认知与心理健康研究 本研究主题主要包含3个知识群聚类(#2老年彩民、#3认知功能、#16自评健康),其中“老年彩民”的聚类结果较为突兀,字面看来是产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但经过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发现,此类研究主要是对我国老年彩民购彩心理、行为特征以及与生活幸福感、满意度关系的探讨分析。例如,邵继萍(2012)对老年彩民和非老年彩民购彩心理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35];刘炼(2014)研究发现,通过增加购彩频率有助于提升老年彩民的积极心理效应,并增加其生活幸福感[36]。

老年人对体育的心理认知是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出于对个体健康的诉求、增加社会交往的期盼还是角色转换后的心理需求,心理上的认知都会成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来源。肖大力(2008)对老年体育热的现象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将这样的热度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37]。魏高峡(2007),郑元男(2019)研究发现,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与自评健康指标一起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交互影响[38][39]。此外,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风险,而老年人对此的认知直接决定着其运动安全的保障。石岩(2010)和宋洲洋(2010)针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风险认知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的研究,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理论体系,编制了相应的量表,并进行了定量化的调查与分析[40][41]。总体而言,这一主题的研究相比其他研究内容而言,更加重视研究方法和工具的选取。既有通过相关问卷和量表的调查测试,获取具体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的量化研究,也有其他主题很少出现的质性研究,研究设计体现出较好的严谨性和较高的科学性。

2.2.4 体育教育与技能传授研究 本研究主题主要包含3个知识群聚类(#4老年大学、#8课程设置、#11老年学)。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的身体结构和器官机能都出现了退行性衰变,加之体育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强度和风险,这就需要老年人通过学习掌握一些体育活动的知识和锻炼方法。当前,我国各地区几乎都设有老年大学,这些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开设体育特色的课程,已然成为我国老年人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欧阳柳青(2003)提出了老年大学快乐健康教育的目标,老年人的体育教育应当注重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体与群体的相处、从而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2];桑全喜(2011)从老龄化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了在高校开展老年体育类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课程设置的初步构想[43];董伦红(2015)则对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和运动老年学(老年体育)的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引介,基于德国的办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老年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建议[44]。

综上所述,基于老年人群和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应当充分利用老年大学这样的载体,依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量加强对老年人的体育教育,从而进一步保障其运动的安全性和锻炼效果。同时,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背景下,体育教育应当和健康教育融合推进,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2.5 体育消费与养老产业研究 本研究主题主要包含3个知识群聚类(#10体育消费、#12养老产业、#18老龄体育市场)。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国民医疗开支的负担加重,还导致了人口结构的改变,劳动力资源相对萎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活力、创新动力以及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但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同时也带来了“银发经济”的崛起,面对数以亿计的消费群体,老年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张再生(2001)提出“老年体育产业的兴起,不只是一种单纯的体育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45],老年体育产业所蕴含的商机必将在我国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金再活(2006)通过对我国老年人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46],认为总体上老年人对体育消费持肯定态度,其消费行为的动机呈现多元化特征;而刘国永(2012)也认为[47],我国老年人体育消费行为普遍存在,体育消费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然而从研究角度看,体育消费的相关概念还未统一形成,老年人体育市场开发方面的研究还显薄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因此我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主要依赖于家庭。然而,在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的基础上,在青壮年劳动人口大规模流动迁移的影响下,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不断弱化,这就使得养老产业逐渐成为了新兴的产业。韩松(2017)从产业融合的层面对我国养老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48],研究还采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具体的融合度作了测算,结果显示,融合度仅为0.6707,反映出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较差,两大产业的市场还未形成,且体育养老市场的培育难度很大。王会儒(2017)阐述了“传统养生体育+医疗+养老”的老年健康模式[49],通过发挥传统养生体育的独特优势,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为促进“体医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与思路。韩松(2020)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和案例比较,在探讨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考证实现两大产业融合的市场关系和经营模式[50]。

综上所述,这一主题的文献主要涉及老年体育产业、老年人体育消费、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的体育产业已初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背景之下[51],这些从不同角度论证老年人体育经济方面的研究具有时机上的及时性,反映出了老年人体育经济研究的一些特点和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老年人体育研究的视野。然而,当前的研究多侧重于老年人体育产业以及对老年人体育消费动机、行为和现状的分析,针对人口老龄化与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显欠缺,并且现有成果缺乏量化的研究,并没有使用经济学研究领域常用的消费结构、函数等解释型工具,这就使得相关研究的层次缺少深度。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1)从基本现状看,我国老年人体育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文献老化速度加快,研究的热点逐年变化明显,而研究者、机构和文献来源等基本特征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以瞬时性研究居多,研究方法多样但欠缺规范。

(2)从文本内容看,我国老年人体育的研究涉及健身活动的理论探索、现状调查,公共服务管理,心理认知及老年产业等方面,研究内容涉及较广但缺少深入剖析,特别是现状调查类论文居多,思辨类研究普遍缺少理论支撑。

3.2 展望

(1)研究视角上,当前对于老年人体育研究的价值理论铺垫已较为充分,未来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更多关照现实的微观、实证研究应当引起重视。而老年人体育的理论层面研究,也可以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展开新的阐释和理解,通过视角的创新为老年人体育研究提供理论张力和思维空间。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体育已不单纯是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问题,作为具体的实践问题,应当将其放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捕捉各种来自科学理性对老年人体育问题的探讨,从跨学科的交融贯通、合作创新中理解分析问题,并探寻解决之道[52]。

(2)研究方法上,回顾十余年来的研究,思辨类研究主要依赖研究者的主观逻辑和经验进行思考,因此分析得出的对策与建议由于缺少理论的支撑而显得单薄,常常成为无效的“意见表达”;而实证类研究方法则普遍较为单一,多为内容结构相似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缺少多元化的研究手段。由于研究过程的不规范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浅显导致了对现象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和规律挖掘不足。因此,思辨类研究应当依据研究问题的性质,选择合理的研究范式和恰当的理论体系来建构研究框架,实证类研究需要鼓励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53] [54],加强案例分析、田野调查等质性研究,突破静态的研究范式,从而避免用“观念裁剪现实”的研究局限。

(3)研究内容上,应注重与国际研究热点的接轨,从当前积极老龄化已经取代健康老龄化,实现了从“以健康需求为基础到以健康权利为基础”的转变,这种观念上的转换应当带来研究内容的及时更新[34]。同时,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也迫切需要尽快展开研究与探讨,例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具体剂量与效应关系;符合我国实际的老年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研制;身体活动的经济性收益研究以及如何将域外先进的成果和经验与我国的现实国情紧密结合等问题,无疑都是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的。

[1] 杨 越.体育强国: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的需求[J].体育科学,2010,30(03):3~10.

[2] 刘 路,史曙生.新时代体育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价值审视及策略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08):11~16.

[3] 王 峰.中国老年人未来5年身体形态的灰色预测[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2):50~53.

[4]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四)第四讲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04):315~314+316~320.

[5] 邹志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之研制、意义与功能[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04):145~154.

[6] 陈 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7] 肖焕禹,潘永芝.中国长春市与日本仙台市老年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04):12~15.

[8] 王雪峰,吕树庭.广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生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J].体育科学,2004(04):59~61.

[9] 程鹏宇.河南省城区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的调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2):188~189+194.

[10] 邵雪梅.天津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2):89~93.

[11] 黄 山,郑 贺,李显国,等.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1):16~19.

[12] 王红英,翟英姿.上海市老年人休闲体育参与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01):61~65.

[13] 高沐阳.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3):202~206.

[14] 孙风林,张 娜.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公园老年休闲体育生态链网研究——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的田野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1):50~57.

[15] 李 捷,王凯珍.京津冀地区城市老年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3):226~231.

[16] 杨 凡,潘 越,邹泽宇.中国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10):10~21+40.

[17] 眭小琴,赵宝椿,李 田,等.发展我国老年体育的意义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1475~1476.

[18] 裴立新.我国老龄化现状分析及老年体育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03):23~27.

[19] 郑志丹.健康老龄化视野下我国老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2):25~30.

[20] 杜高山,曹 莉,王 欢.基于身体美学理论的老年体育向度探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09):136~145.

[21] 黄 淼.迈向老龄时代的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03):20~25.

[22] 王凯珍,王庆锋,王庆伟.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1):1~7.

[23] 刘 玉.我国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解构与重塑[J].体育文化导刊,2014(02):5~8.

[24] 杨 成,寿在勇.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缺位与补位——以广场舞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02):29~35.

[25] 汪 流.老年体育的“组织化”管理:讨论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03):311~316.

[26] 王占坤,彭艳芳.农村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反思及优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06):120~131.

[27] 舒刚民.审视与治理:我国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再认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04):420~425.

[28] 刘 玉.我国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系统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21,41(01):51~64.

[29] 湛 冰.近70年来我国老年体育政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6):515~519.

[30] 湛 冰,王凯珍.政策工具视角下美国老年体育政策文本特征分析[J].体育科学,2017,37(02):28~36+56.

[31] 李承伟.21世纪以来中美老年体育政策比较[J].体育学刊,2017,24(03):76~80.

[32] 刘会平.德国老年人体育政策演进特征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12):33~37.

[33] 徐士韦.澳大利亚大众体育政策的演进述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06):6~13.

[34] 湛 冰,袁彩萍,杨甜甜,等.国际老年人体育研究的演进特征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2):128~144.

[35] 邵继萍,刘炼,王 斌.老年体育彩民购彩心理与行为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07):71~75.

[36] 刘 炼,王 斌,叶 绿,等.老年人购买体育彩票的积极心理效应——幸福度的促进机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01):47~51.

[37] 肖大力.老年体育热的社会心理学解读及其可持续发展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5):14~16+34.

[38] 魏高峡.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02):55~60.

[39] 郑元男.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吗?——关于中国老年休闲体育参与者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10):32~40.

[40] 石 岩,宋洲洋.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31(01):73~80.

[41] 宋洲洋,石 岩.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05):25~32+48.

[42] 欧阳柳青.对老年大学快乐健康课教学模式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5):87~89.

[43] 桑全喜. 高校体育院系设置老年体育类课程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04):79~82.

[44] 董伦红,徐 冰,沈 纲.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和运动老年学硕士培养特点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5,22(01):80~83.

[45] 张再生,王乃利.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规划与对策探讨[J].人口学刊,2001(02):18~24.

[46] 金再活,王淑霞,孙 斌.21世纪中国老年人体育消费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1639~1641.

[47] 刘国永.人口老龄化对体育消费影响的研究进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06):16~19.

[48] 韩 松,王 莉.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7,37(11):3~10.

[49] 王会儒,姚 忆.“传统养生体育+医疗+养老”的老年健康干预模式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03):8~13.

[50] 韩 松,王 莉.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关系检视及模式识别[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03):93~99.

[51] 林显鹏,虞重干,杨 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6(02):3~9.

[52]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体育学研究,2021,35(05):62~70.

[53] 杨 凡,黄映娇,王富百慧.中国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参与:健康促进与网络拓展[J].人口研究,2021,45(03):97~113.

[54] 王富百慧,谭雁潇.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队列分化机制研究——基于个体、家庭和社会网络支持的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10):22~31.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tudy on China Elderly Sport Based on Bibliometrics

LIU Lu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Based on bibliometrics, text analysis, and logical induction, the 273 elderly sports literature collected in the CSSC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21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status quo and content of the elderly sports research in China were combed and combined. The results of class analysis summed up five thematic modules: sports theory and status survey, sports policy and public service, sports cognition and mental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kills teaching, and sports consumption and pension industry. The analysis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the elderly in China’s sports is on the rise. The research hotspots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year by yea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esearchers, institutions, and literature sources has been relatively scattered, with the majority of transient research being studied. The method is diversified but lacks the norm;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involves a wide but lack of in-depth analysi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urvey papers are mostly, and speculative research generally lacks theoretical support. Looking to the futur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micro and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normative analysis and breakthrough the static research paradigm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combine the research content wi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otspots, and focus o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ging society; Elderly sports; Bibliometrics; Research review

1007―6891(2022)06―0101―07

10.13932/j.cnki.sctykx.2022.06.20

G80-3

A

2021-12-24

2022-05-10

202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0SJZDA130)。

猜你喜欢
学报老年人体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致敬学报40年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