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桂南采茶戏剧本英译研究

2022-12-03 19:42张婷杨平平张智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采茶戏英译模态

张婷,杨平平,张智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桂南采茶戏属于广西地方传统戏剧,距今约有40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传统戏剧,虽然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但目前鲜有关于该戏种的英译研究。该文将以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其剧本进行英译研究,希冀可以有助于推动完善我国地方戏剧英译研究工作,让更多英语受众认识桂南采茶戏。

1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

多模态话语分析最早出现于20 世纪90年代的西方,它将话语中的所有模态都看作是意义的生成资源。作为一个新的话语分析研究方向,它的发展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影响力较大,推动了多学科领域研究。基于韩礼德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之上,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分别是: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体层面。国内学者张德禄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更为简洁的话语分析框架,包括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该文将以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重点从文化和内容两个层面对广西桂南采茶戏剧本的英译实践研究进行指导[1]。

健康宣教知晓率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疾病知识;(2)药物使用知识;(3)规范治疗重要性;(4)消毒隔离知识;(5)药物的不良反应;(6)生活方式改变;完成上述6项表示完全知晓,如果只是做到前五项属于部分知晓,否则属于不知晓,知晓率=完全知晓率+部分知晓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健康宣教知晓率80%,低于观察组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广西桂南采茶戏的多模态性

广西桂南采茶戏的表演别具一格,在 “唱念做舞”四功中,往往侧重于唱和舞,而念白多数为韵白或骈文,演员们需要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是一种需要兼具语言、 动作等多种模态符号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多模态性是其与生俱来的特性。对于演员而言,剧本仅仅是演出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以外一个完整的表演还应当包括演员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舞台背景、灯光服饰等因素,这些因素在演出中往往紧密配合,互相补充;而对于观众而言,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至少需要同时使用到自己的听觉和视觉两大感官系统进行信息接收,加工整合,才能接收到舞台传递的完整意义。

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对“南海核心利益说”的认识,从多个角度深化了对该说的理解,但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南海核心利益说”的提出过程语焉不详,缺乏深入的阐述。第二,对“南海核心利益说”的依据虽然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却缺乏不同视角下的比较。第三,关于“南海核心利益说”与南海局势二者关系的研究宏观著述较多,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微观著述较为缺乏。第四,对“南海核心利益说”思考的研究比较缺乏,造成现有成果视角过于单一。本文旨在上述4个方面有所突破,既推进研究的深入,也为中国接下来的南海维权思考提供一些依据。

3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桂南采茶戏剧本英译探讨

语境层面包括了话语范围、 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话语范围”限定了对话描述对象,“话语基调”确定了谈话对象,而“话语方式”则是指对话的语境。桂南采茶戏和电影一样,从始到末展开一个完整故事线,具有人物关系复杂,描述对象多样,角色情绪丰富,故事情节饱满的特点。译者在英译其剧本的时候应当结合话语的范围、基调和方式仔细分析,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再得出适当的译文。例如第一场戏的名称——《辞母》,单从字面上理解是孩子与母亲两人之间的辞别,但当时实际的参与者应该是“春哥”“秦香莲”和“冬妹”三人。后来“春哥”辞家以后迟迟未归,是“冬妹”和母亲两人一同上京寻找哥哥。所以结合相应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将“辞母”意译为“Leaving Home”比直译为“Leaving Mother”更能贴合戏中语境。

3.1 文化层面

例如,第三场戏《哭庙》中的开头部分“春雨潇潇如泪洒,似是共我祭英魂”。韩琪之子韩锋在前往庙堂祭拜父亲之时,看到春雨绵绵,认为春雨好像也在祭奠自己的父亲。这句话先是用“春雨潇潇”交代了周围环境,紧接着点出“祭英魂”向观众阐明故事情节,引出下文。从再现意义上看,这句话属于叙事再现中的行为过程及言语和心理过程; 在互动意义上属于向观众提供信息,在社会距离上镜头从“春雨潇潇”的大环境转到“我”的一些具体表现,属于从周围有空间环绕的社会远距离切到个人近距离,另外态度具有主观性; 在构图意义上属于信息值中的中心边缘、取景中的加强关联,通过焦距变化实现突显。根据以上分析,最终将“春雨潇潇如泪洒,似是共我祭英魂”译为“The spring rain is drizzling like tears,it seems to be honoring the hero with me”。其中,关于“共我”的翻译采用了“with me”,成功将镜头从“春雨”转向“我”,实现从远景到近景的切换过程。

3.1.1 古时词汇

3.1.2 中国特色词汇

内容层面包括了话语意义和形式层面两方面。不同模态的形式特征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呈现出内容的话语意义。桂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通常包括“唱念做舞”四功,同时还伴有击乐、器乐演奏,所以其主要涉及的为视觉和听觉模态[4]。

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松籽可以达到降低蛋鸡血脂和调控血清酶活的作用,间接提高健康水平。适量的松籽添加量还能直接通过调控免疫系统的相关指标,从而提高蛋鸡的免疫力。

成联方:编写这本教材最主要的初衷是为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编写大学通识课的书法教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考虑到学习课时,同时,还得考虑到书体的丰富性,还要考虑书法历史知识和书法审美知识与理论。这本书是在郑晓华教授的统筹之下,根据参编者的特长分别编写,最后再由郑晓华教授最后统编审稿的。时代在进步,对书法这门学问、对书法教育的思考也越来越清晰,我们编写这本《大学书法》,便是在借鉴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完成的,相对成熟的书法教育思考与方案都呈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希望这部教材能在高校的书法教育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2 语境层面

桂南采茶戏作为小众的地方戏种,剧本保护措施还不尽完善,现存数量不多。此次研究选择了清朝民间剧本《秦香莲后传》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学者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作为基础,进而对广西桂南采茶戏进行了英译实践研究,以探索适合桂南采茶戏剧本英译实践的英译策略。

3.3 内容层面

《秦香莲后传》 故事的所属时间为我国古代,文中有许多古时词汇,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如“爱卿”(you)、“列位”(all of you)、“见原”(forgiveness)等等。其中出现在第五场戏《追婚》中的“只是慈闱常受病熬煎”中“慈闱”一词又作“慈帏”或“慈帷”,和英文“mater”一样,为旧时母亲代称,现如今该词已经几乎不再使用。该对话出现在“冬哥”想要谨遵母训回家,拒绝婚约时与“紫兰”的对话,其话题内容正式,措辞风格严肃,所以相较于使用非正式的“mom”,译为“mother”会更为恰当。另外,剧中“冬哥”对自己的母亲“秦香莲”一直敬爱有加,原文“慈闱”中的“慈”字恰好可以表达出他对母亲的敬重,但“mother”本身不带有尊敬的意思,所以可以对“慈”进行单独翻译,将“慈闱”译为“loving mother”会更加符合原文表达。

与英文相比,中文通常更加委婉、含蓄、浪漫。经过五千多年的文化洗礼,中文中产生了许多的特色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带有中国特殊的意象和文化。例如文中的“鸳鸯”(lovers)常常会被用来代指恋人,再如“蟾宫”(the Palace)、“灵霄殿”(heaven)等等。在第七场戏《和冤》中出现的“就该顺水去行船”,“顺水去行船”指的是成语“顺水推舟”,出自关汉卿《窦娥冤》的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其意为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倘若在此采用直译的方式将其译为 “push the boat along with the current”, 容易因为中西文化差异导致文章意义表达不明,而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其译为“take the opportunity”会更加直截了当地达到译文的翻译目的。同在第七场戏中出现的“万岁命我为元帅”,“万”在我国古代指的是最大的数字单位,因此“万”常被用来指代一种事物多到无法计算的状态,如“万事万物”“千变万化”等;“而“岁”除了表示年龄以外,还可以表示“年”,如“岁岁年年”“一岁一枯荣”等,“年”也是古代最长的时间单位,那么“万岁”一词也便用来形容时间、状态无限长,以至于接近永恒。最初“万岁”一词被人们用来表示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后来被古代皇帝垄断使用,臣子们不仅需要称呼皇帝为“万岁”以示对他的尊敬,同时也会在对皇帝祝贺和称颂时高呼“万岁”。所以“万岁命我为元帅”中的“万岁”很明显指代的是皇帝,如果将其直接英译为“the emperor”,虽然传达出了“皇帝”的意义,但是却造成了情感色彩方面的缺失,丢失了尊敬皇帝的隐含意义,所以相较于“the emperor”,“His Majesty”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总之,译者在处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时应该先理解其根本意义,结合目的语的使用规则和环境,最后根据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3]。

3.3.1 视觉模态

毫无疑问,这位“赤脚妈妈”能够走红,就在于她这不经意的为他人着想的良好修养。而我们谁都不会小觑这不经意的良好修养,因为它是融入到一个人的骨子里的,是时刻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生动表达。

Gunther Kress 和Theo Van Leeuwen 于1996年合著出版了学术专著《Reading Images:The Grammer of Visual Design》,两人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分析视觉模态的语法框架,将语言的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对应创建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视觉模态下的英译实践指明了方向。

文化层面包括了由人的思维模式、处世哲学、生活习惯和一切社会的潜规则所组成的意识形态,以及可以具体实现这种意识形态的交际程序或结构潜势。该文所选剧本《秦香莲后传》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在文化层面上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对话中含有大量古时词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二,文章中含有许多中国特色词汇,它们往往包含了中国特殊的特指意象或文化,这些词汇需要通过译者意译才能达到翻译目的[2]。

3.3.2 听觉模态

Theo Van Leeuwen 在成功构建分析视觉模态的语法框架之后,又提出了听觉语法框架,包括了声音视角、声音时间、声音互动、曲调、音质音色和声音情态六个方面。而桂南采茶戏的说唱词又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许多台词往往排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桂南采茶戏具有传统的曲牌曲调;第三,由于表演特性,需要结合舞台表演、伴奏音乐等对台词时长等进行控制;第四,演员需要学会操控自己的声音音调、音值等,做到人物形体动作、手势表情等外在表现和角色声音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第一场戏《辞母》中出现的“严冬去,又春暖”,上下两句各为三个字,字数排列工整,“严冬”和“春暖”相互对应,最终译文为“The icy winter has gone, and the warm spring is coming”,其中“icy winter”对应“warm spring”,“gone”对应“coming”,并且两个分句均采用主谓结构。但是由于中英文之间差异较大,所以最终译文的音节数量要比中文多,难以让台词表演与乐器伴奏时长保持一致。又如,“香烟袅袅清明天,默默成婚亡灵前,但愿红烛照百年”,句意为“今天是清明节,燃烧香烛的烟雾袅袅升空。(冬妹和韩锋)两人在逝去的父亲前成婚,希望他们二人能够百年好合”。其中第一个分句交代了背景,二三句交代了事件,三个分句字数相同,且末尾的“天”“前”“年”进行句尾押韵。如果将该文本视为传统文本进行英译,由于其上文中并没有出现过“香烟”一词以及其他相关表述,所以需要在此交代清楚这里的“香烟”指的是祭祀燃烧香烛产生的烟,译为“the smoke of joss sticks and candles”,结果第一个分句读起来就会略长[5]。但译者若此时考虑到台词与舞台其他因素的相互配合,通过舞台背景布置和演员表演进行信息补充,就可以在台词中直接省略掉对“香烟”的解释说明,直接译为“the smoke”,最终得出译文“On Tomb-sweeping Day, the smoke is curling up. You two just marry in front of your father. Hopefully, you will walk into the sunset together”,最终译文的三个分句音节数量相差不大,且第二三两句末尾用“father”和“together”进行押韵。可以看出,与传统文本不同,桂南采茶戏的剧本英译工作除了需要在句子达意和韵律格式方面进行斟酌以外,还需要注意到台词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配合[6]。

3.4 表达层面

表达层面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类,语言又分为纯语言和伴语言两类。桂南采茶戏剧本的英译使用的是纯字符作为表达方式,属于表达层面的纯语言表达。但是译者在翻译桂南采茶戏剧本的过程当中依然不能将其与传统文本的英译工作产生混淆,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其多模态特性,综合分析选择恰当译文。

4 结语

广西桂南采茶戏艺术特色鲜明,风格诙谐幽默,具有多模态特性。文章以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广西桂南采茶戏的剧本英译研究进行了指导。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其与传统文本翻译进行区分,并且从文化、语境、 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对译文进行全面斟酌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由于中英文语言体系的较大差异及桂南采茶戏特有的曲牌曲调等方面的限制,译文能够进行达意和保持韵律格式已经不易,在此基础上想要做到听觉模态上的完美呈现确实还十分困难,尚需不懈努力。除此之外,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地方戏剧研究提供一点借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传承地方戏剧中,提升我国地方文化影响力。

猜你喜欢
采茶戏英译模态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