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022-12-04 06:42山东省青岛市少年宫赵琳
青年心理 2022年13期
关键词:乐理乐曲钢琴

山东省青岛市少年宫 赵琳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中小学生依旧处于成长阶段,三观、审美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离不开正确、有效的引导。因此,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音乐种类、知识的讲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积极革新思路和方法,积极寻找钢琴教学和音乐素养培养的契合点,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人类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记忆,包括图像、音乐、绘画等,通过钢琴教学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右半球高速运转,长时间如此,他们的右脑就会更加灵活,这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还能够有效发展智力。通常情况下,聆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不同的音乐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不仅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积累,还能够使学生在无形之中锻炼右脑,实现智力的发展。在聆听乐曲时,学生会结合乐曲的情感基调进入相应的场景,这个时候,他们的想象、共情以及思维等能力都得以有效开发,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将感性和理性、智力和情感进行有机融合,显而易见,音乐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智力发展极为有益。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特点也是不同的。在音乐学习中,如若学生发现自己和某种音乐存在共性,那么就会被其深深吸引,沉浸在音乐世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审美。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换言之,即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情感认知的丰富,审美情趣与音乐素养息息相关,一旦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那么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

(三)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品质

除了发展学生智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以外,音乐素养的培养还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在中小学钢琴教学中,会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作品和形形色色的音乐家,如家喻户晓的贝多芬,即使耳朵失聪,仍旧创作出无数名作,如《第九交响曲》等。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在讲授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为学生介绍相关音乐家及其身上的优秀精神和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做到“立德树人”,发挥音乐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质人才。

二、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音乐素养

教材中包含的乐曲多种多样,其中不少都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如歌颂父母之爱、歌颂祖国等。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入挖掘隐含于乐曲中的情感因素,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歌唱祖国》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乐曲的节奏、旋律以及节拍,并分析这些因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起到的作用,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并且运用音乐知识表达乐曲的思想情感。在此期间,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生展示“开国大典”的视频,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乐曲氛围。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赏析《红旗颂》(吕其明),感受乐曲的情感,保证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和《红旗颂》的赏析一同进行,促进钢琴教学的有序实施,让学生从多个方面领悟乐曲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尽量多给学生肯定、夸赞,使学生以更佳的状态参与钢琴学习,为音乐素养的养成创造良好前提。

(二)加强乐理讲授,培养音乐素养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切入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乐理知识的讲授。事实上,只有当学生基础扎实的时候,才算拥有了开启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才能够运用音乐术语描述、点评乐曲。但是,一些教师认为音乐对学生而言是一门副科,他们也不是专业的音乐生,就没有必要重点讲授乐理知识。实则不然,很多时候乐理就是对乐曲本身的阐述,学生一定要了解和音色、音调以及旋律等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根据乐曲的外在形式,更好地展开内在解读,在赏析中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凤阳花鼓》教学中,可以明确的是,这是一首安徽民歌,演唱方式有些特别,对学生歌唱技巧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弹奏或播放一句,接着从其旋律或音级进行划分,试着体会基本乐理的特点。当然,从首句到尾句的分析,都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认真感悟。当学生对乐理知识形成一定把握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按照相同的方法解读其他乐曲,并且寻找其规律,自主梳理、归纳,这样学生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音乐素养也会“更上一层楼”。

(三)完善教学评价,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这点也不例外。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个人的闪光点和缺陷,在弥补缺陷的同时发扬闪光点;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积极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如学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等)落实评价,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个人的问题,也能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锻炼个人的鉴赏能力,从而推动音乐素养的发展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让世界充满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多元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先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掌握相关演奏技巧与乐理知识。接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弹奏这一乐曲,由其他学生点评。上述环节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再次评价(包括演唱技巧、精神以及课堂表现等)。在此过程中,弹奏的学生可以在伙伴及教师的评价中发现不足,在纠正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弹奏能力,提高弹奏水平;评价的学生则能够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实现鉴赏能力的锻炼。这样,就不知不觉中构建了高质量的音乐课堂,使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提升。

三、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注意事项

(一)要有计划和目的

优良的钢琴演奏者一定会有学琴规划,大到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是几年要具备的钢琴知识和技巧,小到每周、每天,甚至是每个小时要训练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规划和笔记,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和疑惑进行一一罗列,明确练琴指标。一旦明确练琴指标,就要按照指标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钢琴训练会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最终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二)集中力、耐力以及毅力缺一不可

集中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可以就教师的要求,及时给出对应的反应。在钢琴学习中,集中力的高低关系着钢琴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舞台上,一些演奏者出现失误通常都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因此,高度集中自身的精神和注意力,可以有效降低失误率。另外,钢琴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它如同运动员训练,从最初的稚嫩变成娴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弹奏时间的长短和作品的难易程度成正比,这也就意味着,随着钢琴学习的深入,学生付出的努力也要更多,这也对学生耐力、毅力以及体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对此,钢琴学习实质上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总而言之,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更是优化音乐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方位提升的必由之举,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更要认识到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其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注重情感教育、加强乐理讲授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为中小学钢琴教学注入全新的生机,使其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乐理乐曲钢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乐理教材编写出版研究
父与子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纸钢琴
钢琴
悲伤的乐曲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画说乐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