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讨

2022-12-04 06:42浙江省杭州育才中学潘春燕
青年心理 2022年13期
关键词:媒材美育美术

浙江省杭州育才中学 潘春燕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美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塑造审美思维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做好美术教学工作,是实现美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有助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初中美术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在一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美育素养提升造成阻碍,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课堂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

纵观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比较枯燥,缺乏吸引力。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的阶段,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无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很难营造一个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也很难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教学目标模糊,缺乏精准定位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的教学缺乏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多年来,在初中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都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科目,美术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就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模糊,对美术课堂的定位模糊,这对学生的美育素养培养来说极为不利。美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在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美术教学工作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学生的美育培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教学考评环节不严格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美术教师对教学考评环节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格、规范的教学考评和反馈制度,这不利于课程教学的效果评价和课程教学的内容优化。当然,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主要还是美术课程不受重视,有人认为美术课程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更谈不上美术素养的培养,这种想法是不符合美育培养初衷的。随着我国国民素养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美育、德育等教育的开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术教学工作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学考评环节也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规范。

(四)教学设计不合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很多学校开始逐渐加大对学生兴趣教学的重视力度,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旧采用单一的灌输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学生也无法深刻领悟到美育的重要性。另外,很多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但不利于体现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受挫,无法保证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当前,国内初中美术教育,以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为主,美术教师只把关注点放在理论层面,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美术这一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那么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能力就会始终得不到提升。此外,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活动期间教师普遍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难以调动课堂学习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中美术教学策略研讨

针对上述问题,为保障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美育工作的发展,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提趣促学。

(一)“寓教于乐”——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美术教学更加灵活生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优化,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新颖元素,合理把握学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比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板报设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举办板报设计大赛,让同学们自由发挥,最后评选出大家认为最精美的板报。利用这种竞赛的方式,不仅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也使得大家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和锻炼,从而为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和板报绘画技巧的掌握奠定基础。

(二)善于发现——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活动

美术教学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美术教学,既无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也无法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的熏陶,并提高审美鉴赏力,从而无法提升自身的美育素养。因此,在开展初中美术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课程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开展教学,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比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纹样”这一课时,我们不难发现,在生活中,从自然生成到人为设计到处都有精美的纹样,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在生活中的纹样,并在课堂上通过绘画给大家展示出来,然后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纹样。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纹样之美,也可以利用大家熟悉的生活元素开展纹样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更易引发同学们的共鸣。

(三)学以致用——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想要使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得到更加深入的开展,使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机,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还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并予以实施。为了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阶段的美术学习方案。如要求他们每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阐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根据课上所讲的知识进行一次美术创作,通过一个个日常小目标的积累,最终达成美术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美育素养和欣赏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

比如,在讲到七年级下册“暑假生活记录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暑假到来之前,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结合他们的实际,让他们在暑假期间进行一定量的作品创作,并集合成册,在开学时相互交流。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教学目标的督促下自觉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使他们把生活记录和美术学习结合起来,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作品增强自身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奇思妙想——深度挖掘媒材,助力学生创作

美术创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媒材的变化和创造性运用一直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深度挖掘媒材,进行媒材的创新,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体会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媒材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助力他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在进行媒材的挖掘时,除了普通绘画用纸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在瓶子、砂纸、木头、PVC 胶片、纸盘纸杯上作画和创意表现,运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媒材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

比如,在讲到七年级下册“流光溢彩”时,除鉴赏玻璃艺术的魅力之外,教师可以进行媒材的挖掘,让学生在玻璃瓶或透明PVC 上进行创作,并将成品以装点环境的形式在校园内展示。

(五)多元评价——创设多平台,促进学生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除了要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之外,还要进行多元评价和创设更多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动机。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兴趣的培养和保护阶段,所以这时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多元评价侧重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可以起到启迪学生的审美智慧和审美思维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学生作品大赛,让同学们自主投票,从审美、创意、技巧等方面来对作品进行评价,得分最高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形成严格的考评制度,端正大家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也可以使同学们更加明确学习美术的方向和目标,提升自身美术素养。

(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设计,要凸显其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提高学生自身审美鉴赏水平,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美学元素,及时观察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立足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积极构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以此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的真实情感。

例如,教师在讲解“春天的畅想”这一课时,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春天的变化过程,如早春、仲春以及晚春等,并分别简要概括出各个阶段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引用其他作者的文章以及贴近生活的古诗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通过此方式,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

(七)添加生活细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状态还处在发育时期,普遍存在叛逆心理,因此要想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美术教学设计中脱离学生的兴趣点,可能只会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些效果,但对长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没有帮助的。基于此,教师要掌握每位学生的优势,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细节,以此引出课程的重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视觉符号的知识时,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短片的片段。其中由于涉及上千个商标,被大众称为植入广告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师通过引入贴近生活的素材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片段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提问,如生活中当大家看到某个标志时会仔细研究背后的含义和理念吗?通过设置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开展的注意要点

想要深入开展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不仅要积极推出各项措施,也要注意教学的方式,以下对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开展的注意要点进行分析。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清晰地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摒弃以往照本宣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自由讨论,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美术课堂上,教师更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和其掌握的学习技巧,开展个性化的、针对性的教学辅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功的夯实上,使他们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美术知识完成基本的创作。对基础牢固、艺术思维敏捷的学生,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对他们创作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上,给他们讲解不同的艺术流派的历史等美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潜能进行挖掘。

(三)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但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创造适当的学习情境。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美育的重要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创建高效美术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美育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媒材美育美术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赋材料以生命一一自然媒材单元课程教学探索
残葵余姿——基于媒材拓展的儿童线性写生实验
美术篇
特殊美术媒材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美育教师
例谈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作业媒材的选择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