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民歌演唱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以《黄河船夫曲》为例

2022-12-04 10:02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226100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21期
关键词:船夫民歌黄河

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226100)王 娟

民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应根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一些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民歌很难受到他们的喜爱,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对民歌的演唱兴趣和演唱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如何激发学生演唱民歌的浓郁兴趣?如何培养学生演唱民歌的表现力?如何在演唱民歌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高尚人格?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寻找更有效的策略。笔者将结合以演唱为主的综合课例《黄河船夫曲》来谈一谈初中民歌演唱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深入解读文本,探寻民歌魅力

文本是教学之本。忽视文本,特别是忽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让课堂教学各环节更有条理,教学效率更高。

(一)解读文本的必要性

各版本音乐教材均给教师配有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有的教学内容简单明了,教参内容可以即拿即用,而有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只使用教材和教参是不能满足现今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的。《黄河船夫曲》是一首优秀的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陕北风格,想要真正把这首歌曲的相关文化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深入文本,探寻陕北的民俗民风,体会黄河流域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通过多次演唱,了解黄河船夫们的生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生命状态。对于《黄河船夫曲》这类具有一定历史和音乐文化底蕴的民歌,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把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及相关文化悟透。

(二)深入解读文本的好处

笔者多次执教过《黄河船夫曲》这节课例。通过每次执教后的反思和更进一步的实践,笔者体会到深入解读文本的好处。

首先,教师的演唱更具汉族民歌——号子的韵味。在备课伊始,笔者并没单纯以教参为依据撰写教案,而是先通过网络媒体、相关文献等深入地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黄河船夫们的生活状态,再结合教材全面了解这首从20世纪20年代流传至今的陕北民歌。这首歌曲以质朴、粗犷的语言,高亢悠扬、跌宕起伏的旋律,描绘了黄河曲折迂回的河道风光,展现了陕北人民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有了对相关音乐文化的理解,笔者演唱时更加能体会这首民歌所表达的情感。经过反复几十次的演唱,作为女教师,笔者的号子声也越来越高亢豪迈,和黄河船夫们的声音表现出来的感觉也越来越贴合了。

其次,课堂教学变得更和谐。《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加上大部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女生羞于表现、男生变声,要让他们用豪迈、嘹亮的歌声唱出号子是教学的难点。基于前期的深入解读文本,笔者的演唱更到位,表达更具有音乐文化底蕴。学生在笔者自信投入的教学中,从课堂伊始的懵懂,到课中基本能和教师一起撸起袖子“打号子”,再到能模仿笔者的嗓音和气势哼唱起:“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嗨?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条船嗨?……”课堂渐渐变得和谐生动起来了。

二、激活学生情感,真正走进民歌

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师积极投入情感的情况下,激活学生的情感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关键。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首民歌都是不同地区人民对生活状态的一种音乐化的情感表现。在演唱民歌时只有注入情感才能真正体现出民歌的精髓。

(一)激活情感要基于融洽的关系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互相信任和互相理解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在音乐教学中,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各不相同。初中学生对民歌的原有认知程度不同,表现力不同,嗓音状态更是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平等、自主和有发展潜力的演唱者,用自身的真实情感去吸引和感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有可能释放身心,尝试着用和教师一样的情感和表现力去参与到民歌的各种实践活动中。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情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喜欢民歌的前提。

(二)激活情感后的演唱教学更有效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基于良好的情感。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良好情感能对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黄河船夫曲》这首民歌的演唱教学中,学生是歌曲体验者和表现者。初中学生虽然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但没有小学生那般活泼自信,如果用程式化、教条化的教学手段,很难激活他们情感,因此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不够投入、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在演唱《黄河船夫曲》这首民歌时,部分学生的演唱显得呆板、无味。对于这一现状,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情感,显然是可以改变的。

笔者通过多次教学的反思和对比发现,要让学生自主表达、自信参与,让《黄河船夫曲》的音乐一步步走进学生心灵,让教学更加有效,教师一定要全情投入,用鼓动性的语言、激情的示范、激励性的评价等,激发学生学习这首民歌的热情。例如,在本课导入部分,笔者播放相应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辽阔和船夫的艰苦生活,为后面教学的开展作情感的铺垫。再如,课堂上,笔者亲切地走到学生中间,模仿黄河船夫激情范唱,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感受到笔者对表现音乐的一种态度,这也能有效激励学生全情投入地演唱。当然,对于初中学生喜爱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歌曲,就没有必要激发他们过于夸张、激烈的情感。而民歌的演唱教学必须把激活情感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三、多种实践体验,深情演唱民歌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哲学家埃利奥特强调,所有音乐技能的学习一定要在对音乐的实践和体验中进行,这一观点和新课标的理念不谋而合。音乐是感性的艺术,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开展多种实践体验活动。《黄河船夫曲》这首陕北民歌已有百年历史,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学生很难走进音乐本身,更难以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一)创设音乐情境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情境教学是围绕“情境”展开的,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在情境教学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民歌的歌唱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主动投入和参与到聆听、律动和演唱等表现性活动中。

笔者在《黄河船夫曲》的教学导入环节中,以该教学歌曲为背景音乐,运用语言创设有关黄河流域风光和人文的情境:千里黄河一壶收,浩浩荡荡的黄河天水相接,蜿蜒曲折,向东奔流,倾注入海。它用铁一般的身躯保卫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黄河儿女,它是母亲河,更是中华儿女民族意志的象征……在演唱展示环节中,笔者为了让学生解放身心,创设了黄河船夫们在黄河行船的情境:让学生两两分组面对面站立,想象有两只在黄河中擦肩而过的船,教师和A 学生分别“坐”在两只船的船头做船老大,其余学生则是和波涛汹涌的黄河进行搏斗的船夫。船夫的劳作虽然艰苦,但大家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渴望。两只船的船夫在船老大的带领下一起撸起袖子打起了船夫号子: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嗨,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条船嗨。……原本不够活泼和善于表现的初中学生在这样有趣味性的情境式音乐实践中获得了对这首民歌更丰富的演唱体验。

(二)开展音乐探究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教学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在音乐探究教学中,教师是精心的引导者和协调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并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在对《黄河船夫曲》的旋律进行重复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打简单的号子,再结合简单律动,自主探究旋律的重复对这首民歌经久传唱所起的作用。在这样的探究实践中,学生了解了音乐的节奏、节拍以及音高等基础知识。如在探究两段歌词的特色时,通过师生接口唱、学生小组合作辨一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歌词一问一答的对仗特点及句尾“湾”“船”“竿”“搬”等字词的巧妙押韵。通过多次的音乐探究实践活动,学生走进这首民歌,体会到这首陕北民歌经久流传的原因和它的文化魅力所在。学生在演唱中能深入感受这首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表现这首歌曲时也变得更大胆和自信了。

开展音乐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兴趣盎然、事半功倍地上好音乐课。尤其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最重要的内容——民歌的演唱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贴近各地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生活,进而加深对各地民歌的喜爱。

四、渗透美育、德育,使学生爱上民歌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及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智育、美育均有紧密联系。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学有其特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是渗透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民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之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除了具有音乐美,还具有生活美、人文美。在民歌演唱教学中要润物无声地渗透美育、德育。

《黄河船夫曲》这首陕北民歌所蕴含的深厚的音乐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减少,如果能让学生了解并走进它,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这首歌曲描绘的场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对此,教师可采用情感对比铺垫、多媒体视听相结合、创设音乐情境等方法,让学生一步步走进音乐情境,走进黄河船夫们的生活。有了体验的渠道,学生在演唱、合作和表演等过程中,情感得到了激活,美好的品格得到了培养。再如,在教学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以帮助学生拓宽音乐视野,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理解。学生通过体验,更能珍惜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纯真、善良、勤劳、勇敢的品德被音乐的美激发出来,美育“有声”地融入课堂教学,德育的渗透也有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总之,有效实施初中民歌演唱教学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笔者只结合了《黄河船夫曲》这节课例表达自己粗浅的认识。当前,艺术教育不断发展,各省市逐渐把艺术纳入中考的范畴,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演唱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让初中民歌演唱教学更有效,让初中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良好持续的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船夫民歌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船夫和风
『黄河』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船夫和儿子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话丢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