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

2022-12-04 14:09福建连城县第三中学366214罗梅兰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22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家国史料

福建连城县第三中学(366214)罗梅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应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采取科学策略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平稳落地。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本文将对此展开简要论述。

一、坚持史论结合,培养唯物史观素养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重点是改变传统的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本着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原则,教会学生分析历史的方法,坚持史论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叙述、分析,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历史教材,借助真实可信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历史概念和结论。

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本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将鸦片战争的目的、内容、结果、影响等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然后借助以下两则史料引导学生对历史结论进行解释和探究。

史料一(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史料二 一般说来,人们过高估计了天朝老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社会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

——马克思《英中条约》

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同时,辨析历史的真相,探讨历史结论的真伪,掌握了鸦片战争的本质。这样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唯物史观素养。

二、以时间为主线,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时间是最重要的历史线索。初中历史教材是按照时间线索编排的。以时间为主线,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经验,让学生逐步构建历史思维和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从实际来看,受知识和视野的限制,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对历史的时序性把握不到位、对历史的空间概念不了解等问题。鉴于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将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间、条件下去分析,让学生理解历史事物的本质,记住特殊的历史时间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结合本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从时空坐标中掌握历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网”,教师可以在学生厘清历史事件线索、了解历史因果的基础上,以时间为主线,编制鸦片战争之后的大事年表,按照时间顺序,结合空间要素,构建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系。如1842 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860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同年,洋务运动开始;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洋务运动失败;1900 年,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然后,让学生对比同时期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命运和改革运动,如日本、俄国的改革运动,促使学生突破认知障碍,跨越时空,了解历史的真相和本质。

三、活用史料,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这句话生动阐述了史料的重要性。在历史研究中,史料研习、史料归类整理、史料论证说明等能力,是最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初中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搜集、整理史料,以充足的史料为基础,让学生去甄别、考察和论证史料,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国力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给出了以下两则史料:

史料一 《清文宗实录》记载,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财政高度集中于中央,战前财政收入为白银4500 万两,而且地丁、钱漕和盐课为财政收入三大支柱。这个收入水平在当时算得上是经济强国。

史料二 鸦片战争前,英国议会对于是否发动战争出现了不同的声音。1840 年4 月英国议会下院辩论记录记载,个别议员如格拉斯顿感觉为了几个鸦片贩子出兵有伤国体,而且清政府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清开战,没有胜利的绝对把握。但是,在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到国会演讲,呼吁“保护大英帝国的利益”的情况下,英国议会最终以271 票对262 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与中国开战的提议。

给出史料后,教师让学生先辨析这些史料的真伪,然后围绕史料思考问题:英国政府是否具有不经过议会批准,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力?有人说,“鸦片战争前的清朝GDP 世界第一”,这句话是否可信?在学生辨析史料、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导,以培养学生辨析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

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是一种核心能力,历史学家在解释历史时,经常会用到各种工具、方法和理论。从能力培养的视角来讲,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的基础上。而这一切,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教学中,根据历史解释的内涵和历史教学规律,教师不仅要将正确的历史观、可用的历史方法和工具运用到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联系现实进行历史评述,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如学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时,部分学生受知识视野的限制,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就是一出悲剧、惨剧,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认知其实是非常肤浅的,因为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来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样化的,而不是绝对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简单讲述历史解释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结合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去分析与评价鸦片战争的作用和影响,让学生在历史思维和历史解释方面有新的收获。如从文明史观的视角来看,虽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但是,中国大门的打开,也为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提供了便利,进而冲击了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速度和步伐。让学生本着公正客观、严谨科学的态度去评述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让学生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当前部分初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不足,他们习惯运用历史教师传授的方法模式化地解释历史现象和事件,在解析具体历史现象和事件时无法根据唯物史观生成自己的历史解释。还有部分学生习惯模仿、套用教师提供的观点,或满足于机械化地记忆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科学历史观念的掌握,从而影响了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引领学生开展历史评论等学习活动,从中获取新知,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随机选取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美国、英国、俄国等国家的公使以及清朝官员,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演绎鸦片战争的场景,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相关历史知识展开深层次思考。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知识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归纳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背景、结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五、强化价值认同,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初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初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会对中华民族将来的走向产生影响,也会直接影响未来一代的综合素质。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史,在每个时代,都出现了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爱国志士,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鸦片战争时期,虽然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仍旧出现了许多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将领,如关天培、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等,他们的事迹都可以作为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素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爱国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在讲到英军与广东水师的战争时,教师可以利用关天培坚守虎门炮台直至为国牺牲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并播放电影《鸦片战争》中关天培与英军对战最终牺牲的片段,使学生了解并领会关天培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之情。然后,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为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现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常一节课的引领与拔高体现在情感目标层面,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设置情感目标。人不可缺失情感,课堂教学中更不能缺少情感。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情感为主线,将家国情怀素养培育设置为主要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

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人物对比教学法。一方面,是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罢免的林则徐和鸦片战争中宁死不屈的英雄们。如在官涯苦旅中始终心系天下苍生和江山社稷的林则徐、不顾年迈毅然决然为国献身的关天培、誓死守护吴淞炮台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定海总兵葛云飞以及不畏强敌在四方炮台痛击英军的三元里群众……另一方面是鸦片战争期间选择罢战言和,转身卖国求荣的琦善。家国情怀在上述人物对比中逐渐明朗清晰。学生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人生总是在不停地选择,所选的道路不同,那么收获的人生也就不同。在国家危难和民族存亡之际,总有一批先进、英勇的中国人挺身而出,积极改革和创新,为国家奔走呼号,引领中国朝着富强、民主、自由的道路不断前行。对国家有不同情感,自然就会出现不同的选择。情感是贯穿主线,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基石。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初中历史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入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家国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史料二则
诗人的家国情怀
THE DRUG WAR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