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20 年江西省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2-12-05 08:02李晓琴王腊梅温琪肖丽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6期
关键词:麻风麻风病总体

李晓琴 王腊梅# 温琪 肖丽娉

(1 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南昌 330096;2 江西省赣州市皮肤病医院 赣州 341000)

麻风病(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极容易被误诊[1],若诊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畸残,导致多数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同时会被社会歧视和排斥,社会支持水平偏低[3],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成为“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4]。1998 年中国在世界麻风病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在国家级和省级水平达到了世界卫生大会设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5]。2000 年底,江西省尚有 15 个县(市、区)的“两率”高于卫生部颁布“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6]。近20 年来,江西省麻风病发现率显著下降,总体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研究利用统计数据对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规律展开分析,总结防治麻风病实践经验,为下一步完善防治麻风病策略提供依据,以期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信息 来源于《全国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和《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

1.2 研究方法 收集2001~2020 年所有新发现的麻风病病例,麻风病临床分型、麻风反应、畸残、查菌、复发等根据麻风病诊断标准[7]。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07 对病例原始数据展开处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例的群体特征、发现方式、畸残情况等展开描述性分析,并采用SAS9.0 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1~2020 年江西省新发现麻风病病例共801 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091 5±0.038 7)/10万,发现率最高年份为2005 年的0.159 8/10 万,最低年份为2020 年的0.017 3/10 万;发现率从2001年的0.117 1/10 万下降至2020 年的0.017 3/10 万,下降85.23%,总体呈下降趋势。2001~2020 年发现病例数从2001 年末的217 例下降至2020 年末的92 例,下降57.60%;患病率从2001 年的0.480/10万下降至2020 年的0.199/10 万,下降率为58.54%,最高年份为2005 年的0.565/万。见图1。

2.2 地区分布 江西省11 个设区市均有报告新发现病例,其中以赣州市、吉安市为首,分别是317 例、184 例,占江西省新发现病例总数的62.55%。各地区新发现病例数构成与人口构成比之间差异显著(χ2=30.99,P<0.001)。见表 1。

表1 2001~2020 年江西省新发现麻风病地区分布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龄 病人发现时的平均年龄为43.88 岁,最小4 岁,最大90 岁。发现时的年龄按<20 岁、20~30 岁、30~40 岁、40~50 岁、50~60 岁和 60 岁以上分组,其病例构成比分别为5.74%、15.11%、21.72%、22.72%、17.10%、17.60%,以 40~50 岁组最多。儿童病例15 例(<15 岁),占1.87%。

2.3.2 性别 2001~2020 年新发现病例中男性594例,女性207 例,男女比为2.87:1。其中男性病人构成比呈逐年降低趋势,女性病人构成比呈逐渐增高趋势。

2.3.3 职业 以农民为主,占83.65%;儿童及学生占3.37%。

2.4 病例特征 菌型类别:临床多菌型689 例,占86.02%,临床少菌型112 例,占13.98%,菌型类别比为6.15:1。查菌:新发现病例中查菌人数为718 例,查菌率89.64%,其中查菌阳性534 例,阳性率66.67%,总体呈上升趋势。畸残:2 级畸残患者163例,占20.35%。其中临床多菌型133 例,占16.60%;少菌型30 例,占3.75%。复发病例:2001~2020 年共发现复发病例92 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联合化疗后复发36 例,占39.13%;单独化疗后复发56 例,占60.87%。见表2。

表2 2001~2020 年江西省麻风病例特征一览表(例)

2.5 传染源 新发现病例中大部分病人的传染来源不明占57.05%,家内传染占19.10%,家外传染占23.85%。

2.6 发现方式 新发现病例中以被动发现为主要发现方式,总计663 例,占82.77%(其中皮肤科就诊发现占67.29%);主动发现138 例,占17.23%(其中接触者检查占5.37%,线索调查占10.99%,其他占0.87%)。

2.7 麻风反应 新发现病例中确诊时有麻风反应的为229 例,占28.59%。其中多菌型215 例,占26.84%;少菌型14 例,占1.75%。

3 讨论

从2001 年以后江西省先后实施了“2001~2005年江西省麻风病防治规划”、《江西省麻风病防治规划实施细则(2006~2010 年)》和《江西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 年)》,全省新发现病例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发现率和患病率分别下降85.23%和58.54%,上述规划的实施对江西省麻风病疫情的下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江西省麻风病病例分布不平衡,主要聚集在江西省南端的赣州市、吉安市,在地理位置上呈南高北低趋势,与前20 年的分布特点一致[6]。儿童病例成为麻风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地区的儿童麻风病例所占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麻风病流行的程度和趋势[8]。江西省儿童病例占新发现病例的1.87%,低于全国的2.7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9,P>0.05);与贵州省 1999~2018 年的3.90%[1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4,P<0.01)。多菌型病例占86.02%,同时菌型类别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所有新发病例中,查菌阳性率为66.67%,总体呈上升趋势,提示江西省麻风病流行程度有所下降,但是传染源仍然存在。2 级畸残占20.35%,显著低于前20 年的30.85%[6](χ2=33.634,P<0.01) 和 陕 西 省 的 31.03%[11](χ2=18.512,P<0.01),与全国的22.51%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9,P>0.05)。但是 2 级畸残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江西省麻风病病例早期发现工作还需加强,需要加大早期发现力度,才能降低畸残率,消除麻风病危害。新报告病例总体以被动发现为主,占82.77%,与前20 年的主动发现为主截然相反,可能与前期大规模病例普查息息相关。同时以皮肤科门诊为主,构成比呈逐年增高趋势,提示皮肤门诊医生发现麻风病人能力得到提升,麻风病临床培训初见成效。麻风反应病例数占28.59%,因为麻风反应可能引起神经性损害[12],因此不能忽视麻风反应,需要加大监测和管理力度,避免发生或加重畸残[13]。

截止到2020 年底,江西省所有县(市、区)患病率都在1/10 万分之一以下,达到了《江西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 年)》总体目标。然而早期发现率和新发现病例2 级畸残率仍旧未达标,江西省麻风病疫情各项指标在全国排名还是位列前十[13],并且新发现病例2 级畸残率又是作为衡量麻风病负担的重要指标。如何可持续性早期发现麻风病人,降低2 级畸残率,主动发现病人,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疾病监测项目,积极推进麻风病症状监测系统在全省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使得主动和被动发现方式更好地结合,不断提高早期发现效率,从而达到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

猜你喜欢
麻风麻风病总体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浅谈麻风病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消除麻风在行动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