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十三陵景区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变化相关分析

2022-12-05 14:30田东霞张建丽焦子奇
黑龙江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体感穿衣客流量

刘 丹,田东霞,张建丽,王 娟,焦子奇

(北京市昌平区气象局,北京 102200)

昌平区位于北京西北部,上风上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是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圣地。明十三陵陵区周围三面环山,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气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候的适宜性会直接影响出行者的出行目的和出行行为等。气候舒适度及气候趋势的变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国内外多位学者对旅游和气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Houghton和Yaglou[1]提出了有效温度。Terjung等[2-4]提出了舒适指数、风效指数、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等模型,气候对人体舒适感觉的影响也进入了定量研究阶段。国内学者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等。开展了不同空间尺度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变化研究[5],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整体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仍有差异,需针对不同区域进行细化研究。利用十三陵2009—2020年气象站观测数据,统计年、季和月气象条件变化规律,以期为昌平区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区域旅游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选取2009—2020年间十三陵站常规气象要素,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值、风速、日照时数等,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要素的极值、平均值、天气现象发生频次等进行分析,反映一段时间内十三陵地区气象条件的变化。

1.2 舒适度评价模型和标准

按照《GB/T27963-2011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和国内外针对气候舒适度研究模型,采用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和穿衣指数ICL进行分项计算,基于以上结果计算综合指数C对昌平区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

温湿指数(THI)计算公式为:

THI=(1.8t+32)-0.55(1-f)·(1.8t-26)

(1)

式(1)中,t代表摄氏温度(℃);f代表空气的相对湿度(%)。

风效指数(K)计算公式为:

(2)

2 结果分析

2.1 十三陵气象条件分析

2.1.1 年变化

2009—2020年,平均气温为13.5℃,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为0.10℃/年,平均高温日数为23 d。2009—2020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3.5℃,出现在2014年5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7.4℃,出现在2016年1月23日;最高气温多出现在6—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年平均日照时数214.3 h。平均相对湿度为50%,呈现缓慢升高趋势。年平均风速为2.7 m/s,年极大风为28.8 m/s,出现在2011年5月30日。平均累计降雨量455.4 mm,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暴雨日数为1.4 d。

图1 2009—2020年十三陵气象要素年变化时序图Fig.1 Sequence of annual variation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f Ming Tombs from 2009 to 2020

2.1.2 季变化

据统计,昌平区四季分明,春秋季气温在13℃~15℃,夏季气温26.2℃,冬季平均气温在-1.4℃。极端气温分布见表1,其中,春夏秋三季极端气温超过40℃,温度存在极端性。十三陵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逐年变化均以不同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季节气温上升趋势最大,为1.8℃/10年,其次是冬季为1.6℃/10年,夏秋季气温上升趋势最小,不足1℃/10年。

表1 2009—2020年十三陵站四季气象要素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f four seasons of Ming Tombs from 2009 to 2020

平均相对湿度春季和冬季较低,为39%~40%,夏季和秋季湿度较高,为50%~70%,其中春夏两季湿度呈缓慢上升趋势,秋冬季湿度呈下降趋势。

平均风速春季和冬季较夏秋季略偏大,春季和冬季平均风速分别为2.8 m/s、3.0 m/s,夏季和秋季为2.5~2.6 m/s,风速较大,平均风速逐年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整体呈减小趋势。整体而言,春季偏干,风速较大,夏季湿热;秋季气温、湿度、风速条件均较为适宜,冬季干冷,风速较大。

2.2 十三陵舒适度评价

2.2.1 季节舒适度指数分析

按照季节气象条件,计算得到不同季节气候舒适度指数。十三陵春季和秋季舒适度指数较为相近,温湿指数等级均为B,清凉舒适。风效指数等级均为A,体感为舒适风。穿衣指数等级春季为A,适宜衬衫和常用便服,秋季为B,适宜春秋常用便服。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均为舒适和较舒适,非常适宜出行和旅游。夏季温湿指数为D,体感闷热不舒适。风效指数为C,为暖热。穿衣指数等级为C,适宜穿短袖开领衫类衣物。气候舒适度综合评价为较不舒适,不宜开展旅游活动。冬季温湿指数等级为E,体感极冷,极不舒适。风效指数等级为B,体感凉。穿衣指数等级为D,适宜便服坚实外套。气候舒适度综合评价为不舒适,不宜外出旅游。

2.2.2 月舒适度指数分析

从温湿指数看,十三陵5月和9月温湿指数为B,人体感觉温暖舒适。4月和10月温湿指数等级为B,人体感觉清凉舒适,适宜旅游活动。6月温湿指数为C,体感为气候偏热。7—8月闷热,3月和11月偏冷,适宜等级较低。12月和1月气候极冷,2月寒冷,不适宜旅游。平均风速较大,在2.7 m/s左右,9月风寒指数为A,人体感觉为舒适;5—8月风效指数为B,体感为暖,3—4月和10月风寒指数为B,体感为凉,较舒适。11—12月和2月风效指数为C,体感冷凉,1月为冷。

穿衣指数4—5月和9月为A,可着便服和衬衫,适宜外出;6月穿衣指数为B,适宜轻便夏装。10月穿衣指数为B,适宜秋季常用便装。7—8月穿衣指数为C,适宜短袖。1月穿衣指数为E,穿着适宜羽绒或毛皮衣类。其余月份穿衣指数为D,适宜坚实外套。

从综合指数来看,4月和9—10月为舒适气候,3、5—6、11月气候较舒适,适宜旅游。其余月份为较不舒适或不舒适。

表2 十三陵气候舒适度分指数及综合指数Tab.2 Climate comfort sub-index and comprehensive index of Ming Tombs

2.3 客流量年变化

十三陵景区2016—2019年客流量变化与居庸关相似,呈三峰型,整体客流量较居庸关偏高,其中4—5月、7—8月和10月为旺季,客流量占全年客流量的58%。

2.4 客流量变化与舒适度相关性分析

十三陵景区的人文景区,受到暑假和黄金周影响较大,采用“虚拟指数”对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处理,以客流量月指数、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和虚拟指数为基础,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分析客流量的月指数变化与气候舒适度条件的关系,总结旅游活动与气候的相关性。

4 结语

2009—2020年十三陵三站气象要素年变化规律中,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相对湿度呈升高趋势,年均风速较大,但呈减小趋势。四季分明,春季偏干,风速较大,气温适宜;夏季湿热;秋季气象条件均较为适宜;冬季干冷,风速较大。其中春季和秋季气象条件较适宜出行。各月气象要素年变化规律明显,其中7—8月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降水偏多;12月和1月气温低,湿度小,风速偏大,降水少;4月和9月气象条件适宜出行和旅游,其他月份气象条件较为适宜。春秋季舒适度指数等级为舒适或较舒适,夏季和冬季为较不舒适和不舒适,气候舒适期3个月,气候较舒适期4个月,较不舒适或不舒适为5个月,全年适宜旅游期较长,气候条件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体感穿衣客流量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2018年中国地铁客流量年度总结篇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商场客流量统计算法
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交互控制系统研究
自在才是我的穿衣态度
穿衣取经
体感语境下的交互行为设计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基于AFC数据的城轨站间客流量分布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