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后辽西北地区生猪养殖情况时空间变化分析

2022-12-05 09:57
养猪 2022年6期
关键词:五市铁岭市葫芦岛市

李 英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3)

2018年8月,全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暴发,而后疫情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仅一年时间,非洲猪瘟疫情蔓延至29个省(市、区),数十万生猪遭到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生猪养殖场(户)损失惨重,部分养殖场转产或倒闭。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生猪存栏31 040.7万头,较2018年的42 817.1万头减少了27.5%;生猪出栏54 419.2万头,较2018年的69 382.4万头减少了21.6%。生猪产能的持续减少,造成了猪肉供给短缺,直线推高了生猪及其产品价格的快速提升,据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数据显示,自2019年3月份开始,全国待宰活猪和猪肉平均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局面,至2019年11月初,分别涨至38.18元/千克和58.71元/千克的历史最高价格,8个月的累积涨幅分别达到195.7%和162.1%。

针对产能严重下滑、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等严峻形势,全国各地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生猪生产逐步恢复到常年水平。为防止产能大幅波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和银保监会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在稳产保供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生猪养殖场陆续复工复产,生猪产业在稳定中逐步发展。

辽宁省作为“南猪北移”的重要承接省份,吸引了牧原、温氏、扬翔、大北农等大型养殖集团(企业)的进驻,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等辽西北五市成为各大养殖集团投资建场的主要目的地。2017年,辽西北五市生猪饲养量占全省的51.8%(表1),在辽宁省养猪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非洲猪瘟转入常态化防控期后,辽西北五市继续在辽宁生猪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各市间的养殖情况在国际、国内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发生了变化。本文从规模场变化情况、生猪生产情况及养殖效益情况等角度分别分析了辽西北五市生猪养殖变化情况,展示出了各地生猪养殖情况的时空间变化。

表1 2017年辽西北五市生猪饲养情况

1 养殖场数量占比情况分析

1.1 辽西北五市规模养殖场数量占全省规模养殖场总数量比重分析

2019—2021年,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数量逐步减少,辽西北五市也出现了减少的情况,但辽西北五市规模养殖场数量总和在全省所占份额仍达到一半以上。由表2所见,2019年辽西北五市规模养殖场占全省规模养殖场数量比重为55.6%,2020年上升至58.5%,2021年回落至55.6%。其中,朝阳市、阜新市和铁岭市生猪规模养殖场数量占全省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朝阳市由17.8%上升至23.2%,阜新市由6.8%上升至7.2%,铁岭市由6.0%上升至6.5%;锦州和葫芦岛市呈下降趋势,锦州市规模养殖场数量占全省规模养殖场总数比重由12.2%下降至9.7%,葫芦岛市由12.9%下降至9.0%。

表2 辽西北五市规模养殖场数量占全省规模养殖场数量比重 %

1.2 分市规模场变化情况分析

如表3所见,尽管辽西北五市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之和在全省所占份额变化较小,但各市之间的发展速度却天差地别。朝阳市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规模养殖场比重快速上升,2019—2021年间,由32.0%上升至41.8%,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原来分列第二、第三位的葫芦岛市和锦州市所占分额呈现萎缩趋势,葫芦岛市规模养殖场数量占比由23.1%下降至16.2%,位次掉至第三位,锦州市所占份额由22.0%降至17.4%,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原来分列第四、第五位的阜新和铁岭市所占份额均有小幅增加,阜新市由12.2%上升至12.9%,铁岭市由10.8%上升至11.7%。

表3 辽西北五市规模场分布情况 %

2 生猪生产情况变化分析

2.1 辽西北五市生猪饲养情况

随着国家各项生猪稳产保供政策的出台,生产陆续恢复,至2021年末,基本已经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前的生产水平。辽西北五市生猪养殖量和产量也在恢复,但恢复速度却低于省内其他地区。如表4统计数据所见,2019—2021年,辽西北五市生猪存栏数量在全省所占比重由76.2%下降至68.6%,下降了7.6个百分点,其中,锦州市下降了2.5个百分点、阜新市下降了2.1个百分点、朝阳市下降了1.8个百分点、葫芦岛市下降了1个百分点、铁岭市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从表5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9—2021年,辽西北五市生猪出栏数量在全省所占比重由82.8%下降至59.7%,下降了23.1个百分点,其中,锦州市下降了8.7个百分点、阜新市下降了7.5个百分点、葫芦岛市下降了5.3个百分点、朝阳市下降了3个百分点、铁岭市增加了1.3个百分点。

表4 辽西北五市生猪存栏变化情况

表5 辽西北五市生猪出栏变化情况

2.2 各市生猪存栏情况分析

各市生猪存栏数据显示,辽西北五市生猪存栏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朝阳和锦州两市一直保持增长势头,阜新、铁岭和葫芦岛三市在增长后略有回落。各市生猪存栏数量所占比重有所变化,其中,葫芦岛市所占份额相对稳定,占比维持在13.7%~13.8%,锦州、阜新两市所占比重减少,分别由原来的23.1%和14.3%减少至目前的22.0%和12.9%,减少份额被铁岭、朝阳两市替代,朝阳市生猪存栏在辽西北五市中所占比重由26.9%增加至27.2%,铁岭市由22.0%增加至24.1%,朝阳市在生猪存栏总量和生猪存栏占比上均领跑其他各市。

2.3 各市生猪出栏情况分析

各市生猪出栏数据显示,2019—2021年,辽西北五市生猪出栏总数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与全省生猪出栏数量时间变化情况一致。但在时空间分布上,各市趋势不同,其中锦州市生猪出栏数量随时间推移持续减少,其他四市生猪出栏数量与全省出栏数量时间分布趋势一致,均为先减后增。锦州、阜新和葫芦岛三市生猪出栏数量所占份额减少,其中,锦州市生猪出栏占辽西北五市出栏总和的比重由24.8%降至20.0%,阜新市由18.0%降至12.4%,葫芦岛由15.4%降至12.4%;取而代之的是朝阳和铁岭两市,朝阳市由23.8%增加至28.1%,铁岭市由18.0%增加至27.2%。

3 生猪养殖效益分析

3.1 辽西北五市与全省效益情况对比

据对辽宁省内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养殖收益情况调研分析,经加权平均计算,辽西北五市生猪养殖成本和利润总体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辽西北五市出栏生猪头均成本为2 069.70元(表6),较全省平均成本低145.7元;2020年辽西北五市出栏生猪头均成本2 421.59元,较全省平均成本低24.89元;2021年辽西北五市生猪出栏头均成本2 016.36元,较全省平均成本低36.92元;综合3年数据加权平均计算,辽西北五市生猪出栏头均成本为2 181.01元,较全省平均成本低50.38元。2019年辽西北五市出栏生猪头均利润为2 153.51元,较全省平均利润高57.48元;2020年辽西北五市出栏生猪头均利润1 850.00元,较全省平均利润低92.05元;2021年辽西北五市出栏生猪头均利润68.98元,较全省平均利润低34.24元;综合3年数据加权平均计算,辽西北五市生猪出栏头均利润为1 313.8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61元。

表6 辽西北五市生猪养殖成本效益情况 元/头

3.2 各市之间生猪养殖效益情况对比

经对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五市养殖成本和利润数据加权平均计算,每头养殖成本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葫芦岛市2 443.55元、锦州市2 223.98元、阜新市2 193.12元、铁岭市2 083.16元、朝阳市1 971.61元;养殖利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葫芦岛市1 645.74元、朝阳市1 503.48元、锦州市1 306.65元、阜新市1 194.48元、铁岭市954.02元。

4 总结

非洲猪瘟疫情过后,辽西北五市生猪养殖情况悄然发生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辽西北五市生猪规模场数量及在全省所占的比重均有减少,但仍占全省一半以上;生猪存栏数量和出栏数量呈震荡增加局面,在全省所占份额减少较多,但在辽宁省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辽西北五市生猪存栏总和占全省生猪存栏数量的65%以上,辽西北五市生猪出栏数量占全省生猪出栏数量比重也接近60%。从成本收益情况来看,与全省平均水平对比,辽西北五市属于低成本、低收入地区,在此区域内,葫芦岛市属于高成本、高利润,朝阳市属低成本、高利润,而铁岭市为高成本、低利润。

猜你喜欢
五市铁岭市葫芦岛市
葫芦岛市连山东城世纪小学
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铁岭市烈士陵园
花灌木在铁岭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铁岭市水生态健康现状分析
聚焦精准扶贫 助力精准脱贫——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葫芦岛市旱灾风险评价
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建宁召开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创新能力——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葫芦岛市参考作物腾发量的短期预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