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军,陈翠玲,周芝佳,王艳辉,孙耀辉,牟永成,邹继新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11)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中需要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专业课与思政课不同,没有显性的思政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习课程内容,将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并且需要潜移默化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教学设计里,润物细无声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达成教书育人的目的。本人从事的畜牧兽医专业猪生产课教学工作,《猪生产》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生产实践类课程,主要学习养猪生产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实践学科,学习对象为畜牧兽医专业大三学生,共4学分,72学时。根据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岗位需要以及专业教育要求,思考猪生产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种质资源、三农情怀、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生物安全、精准饲养、精细管理、严谨细致、优良医德医风等方面。具体从猪场建设筹划、猪种选择及利用、种猪的饲养管理、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五个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为从事猪生产及畜牧生产授课任务的教师提供参考。
是从事养猪前的工作准备,包含有养猪业概况(发展养猪业的作用和意义——猪粮安天下,猪肉是中国人(不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的主要肉食,深受人们欢迎,通过养猪业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引深出猪与粮食同等重要,会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进而为学好养猪生产课为国家能做出重要贡献让学生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养猪业发展史——从建国前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新时代养猪业的发展,展示我国养猪技术的逐步提升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的关系密切等,使学生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我国养猪业概况——悠久历史,建立起对我国传统文化自信心,举例养猪前辈故事(赵刚、庄庆士等黑龙江省知名养猪专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明确个人责任与担当)、猪场场址选择及规划布局(——考虑体现猪与人、与自然的和协共生,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考虑猪对周边环境影响和周边环境对猪的影响,提高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意识;猪舍建设内容,在确定猪舍朝向时,说明南向有利于采光,可减少冬季采暧支出,可以节约煤电,间接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是长久之计;学习建舍材料选取时考虑可持续发展,说明墙体材料的改进,由原来多用红砖墙体,逐步过渡到利用再生资源,如利用废弃物生产的空心砖,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猪的饲料选用(学习饲料选用时,不能用餐厨垃圾饲养垃圾猪,会带来肉品安全问题,学习添加剂选用时,强化规范选用,不得违法使用违禁品,如瘦肉精,提升法律意识,科学规范使用添加剂,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和诚信意识。
猪种部分,一是地方品种,我国猪种资源丰富,为世界猪品种培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学生对我国具有丰富品种资源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二是引进品种,对于国外的猪品种要全面考虑他的优点和不足,科学引种,进而引出对国外的东西要批判吸收。三是猪种培育,猪种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使学生提升对保护我国现有猪种资源和培育新的品种对我国养猪业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我国猪种的优点,选育时要注意保留我国地方猪种的优势--肉质好。
从后备猪、种公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饲养管理——融入精心、精细、精准的大国工匠的精神,关爱三农、吃苦耐劳职业精神、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等思政要素,形成敬业精神。
主要包括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培育,这个阶段的仔猪对环境和营养要求高,特别是仔猪对环境温度要求高,通过给仔猪供热,用电、煤等引出利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增强学生对清洁能源的认识,提升保护环境意识。仔猪出生期因体重小、对环境要求高,这部分内容可融入关爱小动物、精准饲养、精细化管理的工匠精神和善待动物,建立与动物友善的和协关系。
一是提升效益,通过育肥方式的改进,选用现代的先进育肥方式,提升育肥猪生产水平,针对我国养猪生产现状,采取适合我国养猪生产的育肥方式,二是质量意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猪肉的品质要求逐年提升,融入无公害猪肉生产,提升学生对标准的认识,严格执行无公害肉品生产标准,生产确保人类健康的优质肉产品。融入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学生执行标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