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疫病检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06 03:38李耀光聂晨睿樊爱斌张红勇陈瑞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疫病

李耀光,聂晨睿,樊爱斌,张红勇,陈瑞芳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典型专业教学特征,近年来,为了提升学生实训水平,我院以畜牧兽医工作流程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建立了基于OBE理念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评价体系。但在解决实践课程时,依然受传统教学问题限制,成效并不显著,与产业对人才实践技能水平的需求存在不小差距。基于OBE理念的实践课题设置要跟随职业岗位不断更新,教师技能与社会技能也要一并实时更新。究其根本解决方案在于实践课程、实训基地都需要面向社会,通过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的建立,让实训基地不仅地面向社会,也服务社会,解决学校脱离社会、理论脱离实际、科技脱离生产的弊端,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引入学校,促进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调整。

1 校内实践教学丞待解决的问题

1.1实践课程受活体动物限制,校内模拟和真岗实操难以实现由于动物疾病发生的随机性和养殖场消毒隔离要求,使实践教学不能按教学计划顺序开展,导致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衔接不够紧密。养殖企业担心疫病传播,一般不会接受学生短期跟岗实习或课堂实录教学。出现了理论多、操作少,学生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锻炼。

1.2传统实践课程方式单一,更新慢,不能紧跟时代发展随着规模化养殖高速发展,动物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复杂性态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慢,不论兽医诊断技术还是检测设备,都无法紧跟市场变化发展,重形式轻实效;毕业走向岗位后又缺乏继续学习、提高从业技能的平台,导致学生胜任力不足,临床实践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1.3专业教师临床实操能力低,缺乏解决养殖实际问题的能力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虽然多数高职教师被要求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其精通专业知识,但是缺少在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加之近几年大力提倡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但由于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奖惩等机制,专业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的数量并不多。

2 动物疫病检测实践教学模式的确立与实现

2.1正确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实践培养计划将工作岗位当成培养计划的目标,依据成果导向课程设置原则,以畜牧兽医工作流程为主线进行实践课程设计,以任务驱动来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安排实训课程。采用“逆推法”设置教学目标,清晰设置学生的工作岗位群,依照工作岗位群的需求设置实践课程,创新并推行了“2+0.5+0.5”三步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授课为主按照“认知实习-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实践”为主线,遵循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原则,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2.2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功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通过多方位调研和论证,建成动物疫病检测技术服务与应用协同创新平台,该平台以动物疫病检测中心为载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实验室诊断为依据,联合我省同类高职院校及行业知名企业,共同建立的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健康检测服务机构,通过检测云平台、网上互联、云计算中心等,整合区域畜牧兽医服务资源,辐射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学院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基层畜牧兽医站及养殖户,实现“互联网+”的新型第三方检测服务模式。一方面为养殖户提供科学、高效、数据化、可视化和个性化检测服务,帮助养殖场规避养殖风险,促进我省畜牧业健康发展,为动物健康管理与安全畜产品生产生态圈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为教师提高实践动手、现场教学和指导实训能力提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提供密切联系一线生产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畜禽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校企共赢。

2.2.1 硬件设施改造 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建立模型,规划满足科研、教学、检测为一体的平台建设“蓝图”。并按照此思路设计实验室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购置动物疫病检测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制定各种疫病检测标准,完善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运行体。

2.2.2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与其他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同组成动物健康检测与评价云中心,彼此合作,共享资源及数据。通过互联网整合行业技术服务资源,建立动物疫病检测云平台,搭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互动网络,使养殖户、基层兽医工作者、相关大中型生产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互联互通,良性互动,探索手机APP建设方案,使其充分满足动物疫病检测便捷化和,同时具备时效性、科学性、实用性。

2.2.3 开启社会服务功能 动物疫病检测中心通过监测抗体水平制定免疫和保健方案;运用实验室检测技术,准确诊断疾病,指导防疫工作;监测地区或养殖场药物敏感情况,指导安全准确用药;评价动物健康状况,出具全方位的营养调理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对阳性病例进行病原分离;将素材提炼形成教学案例,用于人才培养及社会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成长,人才培养方案依靠新依据更加完善,提高本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2.4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动物疫病检测—云平台—数据统计分析—提升教师及学生技能、规避养殖风险链条式发展过程,依托检测数据、通过动物保健与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紧密结合产业及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技术改良、创新,推动成果市场化。

2.3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打造以“职业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校内外综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采用“逆推法”将各门课程的技能进行筛选、整合、分类,改变学科式课程结构,整合资源,建立协同联动,校内外教学、科研、生产多方资源有效融合和统筹利用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2.4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将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取的实际能力上,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与素质的提升,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其他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示范和以点带面的作用。

3 动物疫病检测实践教学模式的成效

实践教学运用了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临床经验丰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实践教学模式,使每位同学都有参与临床真实病例诊断、检验的经历,将学、做紧密结合,丰富了临床经验,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执业兽医师资格证考试中通过率逐年提升。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项目中成绩稳步上升,取得三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在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20余项。

3.2职业岗位胜任力高,人才培养效益良好依托动物疫病检测中心,通过实验教学、临床病例教学、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自项目实施以来,已培养毕业生2000余名,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平均为90%,就业对口率平均为88%,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双证率”达100%,其中高级工获证率在90%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效益良好,畜牧兽医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3年在校生人数为765人,在校生规模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第一。

3.3教科研成果丰硕,双师型教师大幅提升在成果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临床实操技能、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都有大幅提升。中高级职称比例79%;双师型教师比例79%。完成在线精品课程2门,校本实训教材3本。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及教材8部;申请畜牧兽医类实用新型专利5项;申报省级课题5项,3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被认定;2021年,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群入选山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名单”。

3.4资源共享,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增强与北京大伟嘉、中科基因等公司开展合作共建,通过检测云平台、网上互联整合行业技术服务资源,建成晋中职院动物疫病检测中心网络平台及“兽医通”手机端APP,实现“互联网+”的新型服务模式,为养殖户提供科学、高效、数据化、可视化和个性化检测服务,规避养殖风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促进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

4 结束语

有诸多问题制约了平台发展,如平台的收益和费用支出需要专门的财务管理和科学规划、平台的独立运营需要单独法人经营、平台设备更新和维护需要后期费用支持、网络平台建设、维护、更新、升级,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出台长效机制运营机制。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疫病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