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地膜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策略

2022-12-06 09:43刘铁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花生高产

刘铁峰

(北镇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300)

近年来花生种植效益明显提升,其种植区域和面积不断扩大。 如何实现高产目标,是花生种植户关注的焦点。 花生地膜栽培技术具有改善土壤性状、增温保湿、减少杂草生长、抵御严寒、壮苗齐苗等优势,是实现花生增产的重要技术之一,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结合工作实践,总结花生地膜栽培技术要领,提出技术推广对策,为辽宁花生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支撑。

1 花生地膜栽培技术要点

1.1 播前准备

1.1.1 选种选择适宜的花生种子是保证壮苗和全苗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 优良品种的主要特点包括高产、早熟、抗病性强、适应能力强等,选种时要带皮并提前做好晒种工作。

1.1.2 种子处理花生剥壳之前需要晾晒2~3 d, 用以消杀病菌和提高发芽率。以播种前10 d 剥壳为宜,剥壳太早或太晚均对种子发芽和出苗产生不良影响。

1.1.3 地块选择要想高产,不仅要选对品种,还应选择适宜地块。 土层状况影响花生根系生长,多数花生根群分布在50 cm 深的土层中,其中,具有较强吸肥能力的主根群位于30 cm 深的土层中,这也是最为肥沃的耕作层。超过10 cm 深的表土层是花生根茎生长的结实层,应湿而不粘不散且具有良好透气性。 适宜花生种植的地块特点是超过3 a 没有种植花生,疏松的土层(沙壤土和壤土),30 cm 处较为肥沃,土层超过50 cm。

1.1.4 整地为了防止出现花生种植地块蓄水保肥能力差、病虫害严重的现象,需进行深耕(包括深翻)作业。 深耕深度 25~30 cm,起垄高度 10~12 cm,垄顶宽60 cm,沟底宽20 cm,形成宽肩陡坡大垄。 防治地下虫害时,需在播种之前加入一定量的辛硫磷,整地时浅耕2 次,确保耕种地块平整、土壤上虚下实,保证覆膜质量。

1.2 播种

1.2.1 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 膜下5 cm 地温超过12℃即可进行播种,尤以膜下5 cm 地温稳定在15 ℃时为佳。

1.2.2 播种方式一垄双行垄距控制在80~90 cm,垄上小行距 28~33 cm,垄高 10~12 cm,穴距 14~20 cm。同一区域花生垄距、垄面宽、播种行距应尽可能规范一致。 覆膜播种苗带覆土厚度应达到4~5 cm,这样利于花生幼苗自动破膜出土。 易涝地宜采用一垄双行(覆膜)高垄模式播种,垄高15~20 cm,以便机械化标准种植和配套收获。

1.2.3 播种深度覆膜播种要根据墒情、土质、气温等情况调整, 机械化播种深度以5 cm 左右为宜。 沙壤土、 墒情差的地块可适当增加深度, 但不能超过7 cm;土质粘重、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适当减少深度,但不能少于3 cm。

1.2.4 播种密度花生机械播种为穴播,667 m2播种穴数在8 000~12 000 穴。 以花生粒大小衡量, 每穴2粒。 播种时间早、土壤肥力高、降雨较多、地下水位偏高的区域,中晚熟品种的播种密度要小;对于土壤瘠薄、中后期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水利条件不具备的地方或早熟品种,播种密度应加大。

1.2.5 作业质量要求机播要求双粒率在75%以上,穴粒合格率在95%以上,空穴率不大于2%,破碎率小于1.5%。所选膜宽应适合机宽要求。作业时尽量将膜拉直、拉紧,覆土应完全,并同时放下镇压轮进行镇压,使膜尽量贴紧地面。 播种前在地面喷洒乙草胺和水的混合液,用以控制杂草生长。

1.3 田间管理

1.3.1 追施齐苗肥花生齐苗后的10 d 时间内,追加一定量的尿素。

1.3.2 破孔放苗地膜花生通常在播种后15 d 左右出苗。子叶出土后,需用刀片在幼苗位置划开十字形口,在破孔位置放苗。 放苗时间最好在早上或傍晚进行,以避免中午破膜引苗烫伤幼苗。 观察天气情况,若外部温度较高, 则不宜在阳光直射的中午前后破膜,否则,光照过强会导致膜中温度升高而导致烧苗。 大风天不宜放苗,否则会吹伤幼苗。

1.3.3 水分管理花生不同生育期对水分需求存在明显区别,适度浇水能更好地促进花生生长,尤其是花生生长中后期对水分管理要求较高。 苗期尽量少浇水,保证土壤湿润即可,这样利于开花。结荚期要确保较高的土壤湿润度,浇灌结荚水,保证土壤墒情良好,这样利于果实膨大,保证优质。

1.3.4 配方施肥将无机肥和有机肥混合,科学配置氮肥、磷肥和钾肥。 首先施加基肥,然后追肥。 硼肥底施或喷施,以提升花生结实率和饱果率,改善花生品质。中后期需结合花生生长情况施加叶面肥, 包括锌肥、硼肥等,有助于保根、保叶。

1.3.5 化学调控花生主茎长到35 cm 时,喷施一定量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和水混合液于叶面上,提升花生的结实率和饱果率。

1.3.6 病虫害防治花生常见病害包括叶斑病、 根腐病、茎腐病等,常见害虫有蚜虫、地老虎等。 要根据病虫害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药物,提升药物防治效果。大田花生叶斑病病叶超过一成时,可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于叶面,3 次左右,每次间隔半个月。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拌种,或在花生发病初期在地块上喷洒多菌灵。 蚜虫可喷洒菊醋类药物。 地老虎和蛴螬可通过轮作方式减轻虫害。

1.3.7 适时收获花生收获时间需选择在晴朗天气,应避免颗粒掉落发芽、出现霉变。

2 花生地膜栽培技术推广策略

2.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为了大范围推广运用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当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为新农具新技术的应用创设良好的条件。 建议组建推广小组,宣传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及效益,每村委派至少2 名技术人员到花生地膜栽培示范基地学习,指导当地农户掌握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 推进花生地膜栽培规模化标准化,扩大市场占有率,保障农户利益,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户种植花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提供及时信息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已普及到乡村,农户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并掌握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并根据花生销售以及价格变动情况,获得真实有效和全方面的市场信息。这就要求相关技术推广部门要下大力气,将新技术新知识通过网络宣传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户,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为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提供及时服务。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基层推广部门的办公条件普遍较差,影响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效率。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资金保障。 此外,可通过招标方式吸引优秀企业及工作人员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技术推广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 改善基层推广部门办公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投入保障。

2.4 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栽培技术,需要专业指导才能保证先进技术落地到位。 在推广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要组织科研院所相关专家为全省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再由技术人员以点带面,给各地农民讲解和示范技术应用方法,为新技术新装备推广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花生高产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