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防治策略

2022-12-06 09:43鲁旭鹏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面源秸秆污染

鲁旭鹏,陈 柏,李 眷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 110034)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持续不断地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因地制宜和群防群治治理策略,对推进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自党的十九大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国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形成农业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人们在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 其主要污染物有COD、DDT、NH4+、六六六、有机磷、重金属、硝酸盐、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塑料增塑剂等,通常被归为三大来源,即种植业源、畜牧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是污染水环境,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二是造成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导致土壤退化、破坏大气臭氧层、破坏生态平衡与威胁生物多样性、影响农产品质量、危害人身健康安全等。

1.1 化肥农药控制难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 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致使农民对土地利用存在短期行为。 为了向土地索取更高效益,不合理地加大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特别是过量使用除草剂等化学制剂,会使农作物化肥农药残留加重、土壤酸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溶解并在水流的作用下逐渐流失,进而导致土壤板结、肥力减弱、团粒结构破坏。土壤中过量的氮、有机氯、有机磷一旦超过自然降解能力,就会以地下渗透、农田排水、地表径流等方式造成面源污染。

1.2 农用薄膜回收难

为了保墒、抗旱、防草,农膜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但农用地膜薄型化、强度低、易破碎, 给回收带来困难。 这些不易腐烂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会严重影响农作物根系生长和微生物生存,造成作物根系不能深扎,阻碍根系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同时,土壤中的残膜影响农田土壤水分渗透,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造成环境污染。

1.3 养殖废弃物处置难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各地涌现出许多畜禽养殖场,日产粪便较多,处理难度极大,加之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特别是散养户分散养殖基数大且缺少治污设施,导致大量粪便直接排放或露天堆放。 降雨时,粪便随雨水径流进入地下或河流, 对水体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此外,水产养殖对水体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河流、沿海滩涂、 水库等高密度水产养殖区产生的大量的未经充分利用的养殖废弃物(饲料、药物、排泄物等)会直接排入水体, 这些富营养化的水体和大量残留药物会带来水环境污染,易导致病害发生和流行。

1.4 秸秆利用推进难

受土地分散、山坡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作物秸秆收集、还田、离田等环节无法实现大规模机械化, 给收储运带来较大困难,阻碍了秸秆综合利用,增加了秸秆禁烧监管难度。 而大量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既影响交通,又污染空气。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的原因

2.1 防治主体的多元性与生产主体的追求目标存在明显差异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体包括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农业生产主体(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民)。这些主体由于各自的目标定位不同,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态度差异也较明显。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将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作为主要追求目标,把农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作为首要经济目标。农业资料生产企业追求的是通过增加生产资料销售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农业生产主体追求的是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来提高农业产品产出量进而实现增收。主体多元化及目标取向的差异,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难度。

2.2 防治政策与生产主体利益的矛盾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措施与农业生产主体利益产生严重的矛盾冲突。所有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都是围绕如何减少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饲料等)的投入量,从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而现有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下, 减少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饲料等)的投入量即意味着农业产出量下降,这就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主体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任务重叠,缺乏农业生产资料及包装物生产、使用、回收资源化利用的全套运转机制,难以形成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局面。

2.3 地域差异与防治技术滞后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明显存在技术研发滞后的现象。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状况各不相同,西部干旱,东部多雨,北部寒冷,南部炎热,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尚没有行之有效的适于特定地区的技术作为支撑。 即使有一些成熟的技术,但推广力度不够,也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使用,造成技术闲置而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建议

3.1 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落实

认真落实“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综合措施,持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加强检查指导,逐级建立定期调度和包保责任制。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分工协作、部门联动,加大违法行为联合查处力度。层层压实部门监督、地方属地、生产使用者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链”,建立上下贯通的“责任链”。

3.2 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可操作的扶持政策,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积极性。持续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领和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3 加强多方合作,研究推广防控新技术

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研发优势,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支撑服务能力。围绕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工作目标,在化肥农药减量、畜禽粪污低成本治理、秸秆高效利用、农膜回收、绿色防控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同时,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组织保障。

3.4 强化宣传培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加大农业环保政策宣贯力度, 利用各类媒体开展法律、业务、技术宣传,提高农民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环保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通过专家授课、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及时总结、推广成功案例和典型模式, 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猜你喜欢
面源秸秆污染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万能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