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2-12-06 22:29陈虹帆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宿舍素质院校

陈虹帆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所需要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培养,具有稳定的、持久的、可训练的、各种品格的行为规范集合,包括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等等。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不同行业对从业者的需求已不再仅限于知识储备、能力构成与岗位的匹配,而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则是衡量其择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引导高职教育从专业技能向职业素质教育转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培养职业道德的有效方法,形成一种常态、长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指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培养人才素质、就业质量、吸引力、社会认同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此,应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途径、充实其内涵、创新其培养机制等问题,这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一个逻辑起点。在学术界,职业素养的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术等,而职业界认为其素养的内涵则包括合作、创新、道德、专业素养等。作者认为,“职业素质”是一种多层面的、多维的概念,它是一种职业自身的内在标准和要求,它是一种内化于个体的职业需求和准则,它可以概括为:敬业、诚信、务实、表达、协作、主动、坚持、自律、学习、创新等十个核心要素。高职教育应面向高职生特点、面向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面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个人职业素质、养成良好职业操守和人文精神。其特色是职业化、完整性、综合性、开放性、渗透性、活动性等。提倡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是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基本态度,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专业技术和人文素质。因此,高职高专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应该是以“职业素质”为中心、以“完整性”与“全面性”为核心,将“渗透”与“活动性”相结合,以“开放、包容”的方式来提高“综合素质”[1]。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论和劳动实践对其职业形成的基本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价值判断和内在需求,进而转化为其在工作中的外在表现。从职业素质形成的基本法则来看,要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个人在经历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并将其内化为意识和概念。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形成受到了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呈现出新的特点。

(1)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理想是指从业者根据社会的职业标准和自己的职业状况而制定的职业目标,它反映了从业者的职业期望,与从业者的价值观、职业期待等密切相关,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职业这一维度的真实反映。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理想形成和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一些家长对就业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认识不够,难以对学生们进行理性、客观的指导,导致他们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资等外在环境的要求过于高。学生在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时,存在着片面、主观、片面的认识,进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理想[2]。

(2)职业精神欠缺。职业精神是指从业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所体现的与其职业特点相一致的精神和行为,其主要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职业道德并非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需求,而是一种基于对工作的奉献、对岗位的责任、对劳动的创造性、对自身的价值的认同感。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的,他们在择业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兴趣来决定自己的工作;而在良好的生活条件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挫折教育,他们的职业选择一般都偏向于轻松的工作;在选择的区域上,主要是在一线、沿海发达地区,或是在自己的故乡。在这两种态度下,所学的专业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较低,工作满意度较低,违约、跳槽等问题时有发生。由于缺乏专业精神,导致学生在求职中对职业素质的内涵和要求认识不够,工作态度消极、被动,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团队意识薄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职业分工更加精细,在工作中,人们的相互依赖更加紧密。对从业人员来说,只有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对雇主来说,集体合作精神是企业有效运作的根本。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职业素养培养的理念滞后。由于职业教育的导向,职业学校过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价值观的引导比较薄弱,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自我定位不明,缺少精神追求与人文情怀,在工作上缺乏热情、没有担当。另外,由于职业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比较肤浅,缺乏对职业素质内涵的发掘,导致了职业认同度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欠缺。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教育科研和管理机构,也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素质培训课程。最普遍的方法是把有关职业素养的知识放在就业辅导课程或者职业计划课程中。但是,这些课程的时间比较短,不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在教学人员上,一般都是以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为主,而思政课老师则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辅导员则侧重于工作流程的传达,所以忽略了对学生内在的影响[3]。

(2)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脱节。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在教学安排、课程内容等各方面进行,但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上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在教学方面,素质教育通常是以通识的方式,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对于新生来说,由于缺乏亲身经历,无法产生共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在课程的内容方面,不同的专业领域,甚至是工作岗位,都对职业素质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偏颇,而单一的课程内容又太笼统、没有针对性、缺少时代感等案例和材料,没有将社会热点和身边鲜活的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致影响了职业素养课程的育人实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为:一是将职业标准及技能要求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真实职业生活;二是将规范化意识与职业素养融入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特征编写教材。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重点却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因而,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结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错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的评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的涵义,而是把“职业素质”作为“辅助”来提升学生的“素质”,这是一种较为笼统的评估方法。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估时,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对学生的评估限于学校的阶段性目标能否达到,其实质是一种静态的评估方法,缺乏对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学习过程的重视。因而,职业目标、职业规划、价值取向等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难用现行的评估机制来反映的。二是在评估时,通常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估,而对比较熟悉的同学,则会有更高的可信性;在评价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缺乏与老师的沟通,使得学生很难把学校的评价结果内化于心,并在职业素养的维度上进行自我调整。三是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在企业中的实习时间比较长,而在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上,企业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校做出专业的评估[4]。

四、宿舍文化内容及其对职业素养的价值意蕴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是指学生基于宿舍这一特殊的环境而形成的,能体现出学生的精神风貌的一种文化形态,其内容包括文体活动、职业技能、休闲娱乐等方面,同时还包括了物质、文化气氛等。

(1)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宿舍里,大部分人都在看书、学习、讨论问题,而其他人,则会因为紧张而内疚。在职业学校里,有不少人的意志不够坚定,不够成熟,三观不正,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而那种积极的精神,会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2)有利于让学生找到归属感。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来自于五湖四海,他们离开家乡,在他乡游历,往往伴随着一种孤独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非常消极的,会让人心情低落、沮丧、无心于学习、做任何事情。在一个充满活力、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室友之间的团结、相互帮助,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异国情谊,可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和生活上。

(3)有利于合理引导心理和情感,形成健全的个性。在很多轰动的宿舍命案中,都可以看出宿舍文化的缺失,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负面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的宣泄,很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影响。在这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中,同学们互相帮助,有了更多的可以倾诉的对象,可以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5]。

(4)有利于塑造三观。现在的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他们的三观尚没有形成,思想还很简单,其价值观是可以改变的,在这个时候,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可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谁都知道,三观不正的人,往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三观不正的人,往往都容易做出一些违法违规事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五、加强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由于人力不足,部分职业学校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和建设经常是以突击检查为主,日常的管理工作大部分由宿管人员承担,但宿管人员大部分都存在年纪大、文化程度较低、无教育教学经验等问题,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较弱,基本不懂宿舍的文化建设,经常会采取高压手段,以致易引发矛盾,而有的则采取怀柔的态度,这对宿舍的文化建设也非常不利。为此,高校必须加大投资、加大人员投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管理,真正促进高校的文化建设。

(2)举办活动,打造宿舍特色。如今,许多高校都会举办宿舍文化节、宿舍文化比赛,以宿舍为单位,积极组织宿舍文化活动,鼓励宿舍成员共同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宿舍文化的创建,打造自己的宿舍文化特色,从而得到更多收获,并增进舍友之间的感情,促进宿舍文化的发展。

(3)增强监督管理,发扬榜样力量。加强宿舍环境、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加强管理。一是引导退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班干部首先建立“示范宿舍”,并积极推广宣传,利用朋辈力量激发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中。二是采取多种形式的监管和检查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宿舍检查评分机制,从卫生、安全、整理、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三是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避免形式化、不人性化的现象。

六、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创建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融合途径

(1)注重校企合作制度的融合。管理体系是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现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宿舍文化的结合时,必须重视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并将企业管理制度融入到宿舍管理体系中,使学生在体验到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能理解和接纳企业管理制度,以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公司的工作要求。当然,在引进企业规章制度时,必须坚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和宿舍管理入手,摒弃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企业制度,避免生搬硬套,以确保宿舍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2)重视物质文化的融合。物质和文化是精神和文化的根本,只有在物质和文化足够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专注于精神和文化的建设,为此,高等专科学校应加强对宿舍物质文化的培养,使其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获得较好的职业素养。在加强宿舍的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有:加强宿舍外部环境的营造,在宿舍楼道及周边张贴一些警句、爱岗敬业先进人物、企业职业素养要求等宣传画,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宿舍的环境进行规范,即在宿舍内张贴宿舍管理规定,通过“最美宿舍”“优秀宿舍”等评选活动,鼓励同学们改造宿舍,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物质生活中体会到宿舍文化的内涵,从而指导其在参加宿舍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3)重视精神文化的融合。在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得到良好的心理支撑,从而使其成为一种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在精神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把公司文化的精神内涵导入到宿舍文化中,比如,以宿舍为基础,通过模拟工作场景,使学生在参加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专业的职业道德,并形成对宿舍集体的责任感;学校还应该严肃对宿舍规章制度的执行,即对考评优秀的宿舍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落后的宿舍提出整改意见,从而让学生在奖罚分明的宿舍管理环境中,体会职场管理的内涵,进而提高职业素养。

(4)建立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处的职业方向不尽相同,所以在满足这些基本素质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将其融入到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主线,自觉地把专业课程与培养目标、专业能力相结合,按照能力要素和岗位需求,结合职业发展需要,逐步构建以培养全面职业素养为目标、岗位实用性和专业适切性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促进高职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日常工作。在专业技能的内容选择上,要尽可能地从专业活动中挑选出可以确保所选内容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而不是“死板”的概念、教条和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些都会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与真实的工作环境相符的职业素养。要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的教学之中,使其全面发展。

七、结语

在高职院校,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休息的主要场所,营造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中的,终身受用。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基本需要,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而实现高校宿舍文化与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宿舍素质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热得快炸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学校到底是谁的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太差
吃货的世界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