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的实践研究*

2022-12-06 22:29宁思思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校史校园文化育人

宁思思

(湖南中医药大学)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互动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作为高校,要把握住媒体创新发展的机遇,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道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最终目的。从思想层面讲,高校在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时,要以校园内的传统媒体(校报、校园宣传橱窗等)为基础,融合新媒体,以活动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一系列文创活动,满足学校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全新育人格局,争取为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提供更多参考意见。

一、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基本内涵

(一)文化育人工作的基本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指,高校内形成的文化氛围。广义上来说,包括物质、精神以及行为等;从物质角度来讲,高校设置的文化场所、运动场馆以及生活场所等在内的物质都属于文化育人;从精神层面讲,校园的文化历史、师生认同的主流文化、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正确的文化取向等。

文化育人是实现学校教育功能的基础方式,通过日常的文化教学活动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从当前的育人计划来看,高校文化育人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在全面培养人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教育的补充,还要成为日常教学工作的流程之一。即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因此高校文化育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体现在开放性上,大学创立初期,是培养人才的教育场所,而在21 世纪社会后,社会服务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传统的“象牙塔”式教育不同,现在高校同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这使得高校的文化建设工作更具开放性,校园文化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还需要吸收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素,以发展的眼光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科学的发展。第二,体现在时代性上,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而校园文化可以在建议谋划中塑造人的品格,校园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对学生的集中教育,反映着大学的历史特性,无论身处于哪个时代,高校文化育人都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实现自我提升。第三,体现在独特性上,高校的文化发展是一所学校的底蕴,体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所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特点都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精神[1]。例如:早在1934 年,湖湘名中医、中药界人士合力创办湖南国医专科学校,也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前身。虽然创立时期时局动荡,但是学校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文化底蕴,坚持发扬祖国医学遗产。1934 年至1941 年,学校在战乱中辗转长沙、衡阳,却为国家培育了任应秋、谭日强等一批中医药领域的承前启后者和重要的师资力量。第四,体现在渗透性上,高校的文化教育工作属于软文化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主体往往会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受教育的内容,借助一定的媒介形式进行思想渗透。这种教育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理性诉求进行改变。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时,要遵循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例如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热爱生活的特点,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宣扬。高校可以发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就优秀自身”主题视频拍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挖掘爱国主义精神和生活的关联,针对学生的拍摄成果,高校要及时进行反馈,及时对学生的视频拍摄进行点评,最大限度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文化的渗透性。

(二)文化育人工作的基本功能

首先,文化育人工作可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高校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根本任务在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培养具有科学头脑的接班人,因此高校的物质、精神、行为等校园文化活动,都是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的。例如学校开展的考试和宿舍生活管理制度,都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和要求,它可以激励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前提下,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其次,文化育人工作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风气以及师生人格的体现,学校建立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亦然。文化育人工作体现着学生对自我的追求和完善,校园文化起着陶冶全校师生情操的重要任务。比如校园文化大多是丰富多彩的学术讨论,以及艺术娱乐活动展示,在欣赏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注重观察,勤于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学生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熏陶。

最后,文化育人工作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校园文化可以起到营造向上学习氛围的功能,是学生实现自我提升,满足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校园氛围的营造,需要依靠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在拥有基础教学设施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在系统而完整的教学轨道制度束缚下,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有序进行,最终能够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

二、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意义及现状

(一)融媒背景下文化育人的现实意义

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关乎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以及人生观塑造,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呈现多元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参与群体,其思想观念与专业知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未来发展状况[2]。因此作为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工作,依托校园媒体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形成针对性较强、感染力较强的文化品牌,满足全校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湖南中医药大学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利用校内的报、网、微、端、屏等媒介,开展多场所育人的平台建设工作,加强了文化育人的着力点,保障了文化育人的时效性。在线上活动中,学校通过加强对二级单位通讯员的联络与指导,构建文化大宣传的育人格局,在线下通过校史馆和党史主题教育公园等育人场所的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校真正做到了掌握与贯通最新的文化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思想理念,并以此来指导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现状

首先,传统媒体转型依然有发展空间。在融媒体的发展前提下,传统媒体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凸显自身价值,加快转型升级。根据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融媒现状来看,已经具备了转型的实践基础,当前已经围绕青年学生成长的身心发展,进行准确分析定位,加强了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学,实现了育人目标的进一步提升[3]。但是媒介融合是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新媒体平台未能及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此,在融媒体视域的发展背景下,高校要想取得更好的运营成果,就要加快推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凸显新旧媒体的不同优势,减少传统媒体转型遇到的困境。要以问题为导向,对高校的育人方法进行创新,努力提升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影响力。例如可以考虑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组织机构,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要在融合创新期间,坚持党管宣传,突出网络文化育人的地位,实现校园媒体的有效融合,构建育人的大格局。结合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建设网络文化基地。要能够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交互式信息平台,注重资源共享,在进行资源共享模块构建时,要依据师生的需求构建数据库,为师生快速查找有关文化内容,创造便利条件。

其次,学校服务功能亟待提升。如今,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来发布相关的学习和生活资讯,多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常规新媒体平台,存在更新不及时、内容同质化等现象。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推进媒体平台的建设工作,但是重视程度比较低,致使媒体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校园媒体的互动机制不够活跃,很多情况下只是进行信息的简单传递和转换,没有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革新。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保障新媒体的文化育人功能,还应注重信息的流通性和实现信息转换的时效性。因此,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方式要双向发展,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

三、融媒发展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的具体工作策略

(一)转换文化育人观念,利用融媒体平台开展实践活动

在融合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逐渐偏向数字化和扁平化,互动性也逐渐增强,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于高校而言,传播方式不再局限对于校报、校网、宣传橱窗等,传播方式逐渐变得多样化。因此,高校在开展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遵循新媒体文化的发展规律,积极转变自身的文化育人观念。

首先,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融媒体发展方向,在积极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工作,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通过灵活的媒介传播,获得高校师生的认可。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学校现已具备了融媒体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要想提升发展的信息传播空间,就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的文化运营作用,例如开展校园直播间、广播电视台的视频平台,充分加强学校各部门以及学院之间的互动交流,对现有的线下文化育人场所进行提质改造,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史馆,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等平台开展有效育人活动[4]。例如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校史馆再现了湖湘中医历史和精神,校史馆筹建阶段,学校不但走访了多位老领导、专家和教授,还为校史馆筹建积累了大量的史料和素材,希望可以更加翔实地展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奋斗历程。在开展文化育人活动时,可以将融媒体和校史文化进行结合,实现“线上+线下”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强大精神底蕴”为活动主题,对于校史馆内的展品和资料进行深度了解,通过融媒体平台,弘扬学校的中医历史文化精神,实现历史传承和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牢记湖湘中医使命的重要职责。

其次,高校还需要充分认识融媒体的发展。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日趋复杂,从而导致学生被错误的观念误导。因此,高校在进行信息传播时,要进行甄别、分类、筛选,弘扬正能量,过滤不良信息。同时,不断丰富信息传播的手段,加强队伍建设,从而提升高校文化育人的效果。

最后,还要拓展校园文化的外延。例如成立校史宣讲队,定期开展学校校史宣讲,对外交流和展示学校风采的工作,对内要做好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真正做到将学校风气进行深度传播,并形成积极反馈。校史文化宣讲团是本校师生了解校史校情、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校史宣讲来说,要定期招募学生讲解员,着重为学校的师生讲解校史校情,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为校内外的师生以及社会人士进行校史校庆宣讲。在融媒发展的背景下,仅依靠校史文化宣讲团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要构建多管齐下的宣传格局,做到宣传工作齐头并进。除了利用传统媒体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漫画手绘等方式进行文化宣传,通过直播的形式联系师生以及社会大众,进行在线互动,强化对校史文化的认同感,丰富校史资源,为本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二)积极创新文化育人的机制,提升融媒体平台的时效性

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想要推动文化育人工作的提升,就要确保媒体传播平台的时效性,积极创新文化育人机制[5]。首先,在学校内部构建新媒体文化育人的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坚持贯彻党的正确领导,明确文化育人过程中的党委带头作用,加强学生组织和二级学院部门之间的联系,让文化育人广泛深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进一步发挥典型与表率的作用。例如邀请师生录制视频,开展校园文化的宣传工作,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立校园直播间、开展校园采访等相关活动,以此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作为高校,还要实现学生组织的联动,做好表率作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丰富内容形式,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抓住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同时,高校各部门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例如可以设置融媒体工作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和舆情中心等,实现专人专管,在向大学生进行信息传播时,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通过校报、网站、广播、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为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开展话剧舞台剧的表演,提升校园的品牌文化影响力,例如,自2016 年起,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展“惟楚杯”剧本创作展演大赛,依托“写作+”的概念,紧紧围绕“写作”这一根本,再融入舞台表演的元素,旨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热爱文学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同时鼓励同学们关注社会、投身实践、热情创作,努力营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制定科学的文化评价体系,强化文化育人的队伍建设

良好的文化评价体系,对于融媒体环境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文化育人效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实现项目全过程的评价与管理,制定科学详尽的文化育人指标,就要把学生的文化课与思想品德相结合,针对各媒体平台推送的育人内容进行实时反馈,并与各学院以及青年教师积极进行交流,了解师生的动向和评价,方便进行工作方向和方式的调整,确保项目平台与载体能够满足文化育人的需求。

同时,制定科学文化评价体系还需要加强育人队伍的建设。工作人员不但要有专业的育人能力,还要具备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教学队伍需要运用各种媒体软件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提升育人队伍的素质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要从媒体人才的培养角度出发,定期组织学校的校报、网站、广播站及各新媒体运营团队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设置专项经费,争取打造一支工作能力强、信息传播及时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结语

在融媒体的背景下,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媒体融合,而是要形成信息传播与反馈的科学制度,要坚持以文化育人,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建设效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的要求,聚焦“文化育人”主题,创新文化传播形式,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为着力点,持续改进学校思政工作,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校史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校史故事演出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