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2022-12-06 22:29贺全德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革新专业课程应用型

贺全德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思政教学是每一阶段、每所院校都必需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旨在利用思想教育来强化学生们的学习发展能力与综合思想认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已经由专业技能转变到综合素养角度,这也就意味着即将步向社会的高校学生们,要能够在自身专业知识能力相对较强的基础上,具有正向的职业、社会化价值认知,从而保证其本身的个人性格品质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要切实将高校的思政教学模式加以深化与革新,教师就要从以下角度,完成相应的思考与衡量,进而从中探索到更为高效的教学发展途径。

一、于应用型高校中革新思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单一化的思政课程教学难以满足新型教育发展需要

探究于应用型高校中革新思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原本单一化的思政课程教学,本身是很难满足新型教学发展的需要。应用型高校从其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教学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这一核心理念与传统的市场人才需要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但就其与新时期背景下的市场人才要求相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即新时期背景下市场对于专业人才本身思维、思想观念,又提出了相对明确的教学要求,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观念,却还是在引导教师利用大量的专业知识来培养学生,这对其思想观念而言,难度会相对较大[1]。从这一角度来看,单一化的思政课程教学形式便是阻碍新形式专业教学发展与革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这一问题的存在,也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无法满足新型教育发展的背景要求。

(二)既定的课程开模式,难以体现出课程的教育价值

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发展与革新的必要性,除了体现在课程本身教学形式难以满足新型教育发展要求外,还会体现在既定的课程,难以将自身的教学价值予以体现。上文中笔者便对当前的思政教学手段单一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它在对课程内容加以表达的同时,实际上是缺乏新型教育理念的,而课程所讲述的内容也会更多地偏向于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部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或许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其针对思政教育理解要求较高,便会显得稍有不足。因为思政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在于以思想教育影响学生本身的价值人生观,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呈现出相对单一与枯燥的教学特点,所以这自然就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不足,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这一角度来看,难以发挥教育价值,这也就意味着思政教育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二、当前应用型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现状

(一)改革契合度不足,教学形式单一

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来看,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革新与既定知识内容间契合度有所不足,进而会导致新型的教学手段单一。因为思政相关教学内容的核心多在于“精神”方面,教师若只是利用理论、实践等教学角度开展教学发展,不仅仅思政观念难以通过新型教学形式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与认知之中,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融入课程内容的相应教学资源出现浪费,所以单一化的教学革新,显然并不适用于高校思政教育[2]。除此之外,因为本文所强调的教学革新主体是“应用型高校”,所以在这一特定教学环境之中,大多数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都会更多地偏向于“专业知识内容学习”,这也就意味着思政相关课程的地位并不高,这时院校即使能够依据社会发展,提出相应的思政教育模式革新要求与标准,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课程革新不全面,而这也是导致整体革新契合度存在不足,且教学形式相对单薄重要原因。

(二)教学内容各自为政,教师缺乏专业能力

除了教学模式的革新存在契合度不足问题外,革新后的教学内容各自为政也是一项挑战。由于在高校专业课程之中融入思政,不仅仅要将既定的教学内容加以革新与改变,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设计,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从而实现对课程的全面完善,但就笔者对当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相关设计现状来看,很少有教师能够高效地将既定的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相关要素加以融合,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都仅仅停留在于既定的知识内容基础上,叠加部分思政理论,这实际上应用的教学手段,更偏向于教学内容的各自为政,并不能巧妙地达成课程思政的融合,自然也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3]。所以教师要切实有效地将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加以革新,进而利用新型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更好的思政教育,这需将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加以提升,进而实现更好融合。

(三)教学革新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除上述两点教学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外,应用型高校本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思政教育的教学特点出发,我们还会发现两者的教育标准相似,且都在于提高学生思维认知与专业知识水平,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则是重要前提。但就当前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革新现状来看,上文中所说的知识内容叠加是常态,这不仅仅会导致教学内容革新难以发挥出效果,从教学形式来看,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因此,教师要想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更好地融合,还需从学生角度出发,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应用型高校革新思政教学模式的原则

在完善课程前期准备工作后,教师在思政课程之前,还应从原则的角度展开相应探究,将教学改革规范化,这样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而教学质量与效率也将随之得到有效提高。

(一)融合性

从上述的教学革新现状分析中,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革新过程中的思政与专业两方面教学内容、形式相互契合的重要性,所以在选择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势必要将“融合性”作为革新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对此,教师可以从课程主题教学内容出发,研究专业课程之中究竟包含哪些思政相关要素,进而将其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够保证新的教学手段的整体性,并有效避免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相关内容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趣味性

在课程教学改革当中,教师还应重视教学形式的多样丰富,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进而在课程教学革新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将既定的教学形式加以趣味性转变,这样学生们才能够被充分激发学习兴趣,避免教学的枯燥无味[5]。对此,教师可以从思政相关内容的教学载体出发,即利用更具思政元素的思想观念、实际事物等要素,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学的趣味性将得到相应提升,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这时教师再将更具融合性的知识内容渗透给学生,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与专业认知。

四、应用型高校革新思政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从传统文化出发,提高学生思政理论认知

教师要想更好地在应用型高校将思政教学模式加以革新与深化,进而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全面提升,首先可以从传统文化出发,将这一内容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实现学生思政理论认知的有效提高。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越发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思政教育中,不妨尝试将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抓手,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且更贴近于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的相关资源要素,之后将其融合到既定的课程中,这样思政教育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而学生们也将在此基础下得到思政观念的熏陶与感染,实现身心健康发展[6]。对此,教师可以先了解专业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如职业人才工作规范等思政相关知识,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相应的人文教学资源、历史资源等要素,并将这部分要素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其融入人才工作思想规范等教学内容之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们能够从大量思政相关素材中,结合专业思维吸取营养;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其更好地学习到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其本身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从地方特色出发,培养学生思政观念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教师的视野还应从学校自身的发展的角度突出特色,突出教学内容同院校本身发展之间的关联,使课程本身的教育价值更具实效性,实现教学目标[7]。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与院校管理人员、领导层有效沟通,充分了解当前院校发展中包含哪些地方人文或历史性特征,之后再依据这些内容,同专业课程巧妙融合,实现对思政教育的全面革新。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不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其本身所处院校的发展背景,也能够学习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这对其思政观念培养而言极为重要。

(三)从学习定位出发,思政教育以小见大

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师除了要从“思政”角度展开相应的革新探究之外,还应该从“应用型高校”定位角度出发,切实依据“应用型”这一特点完善相应的课程内容,这样才能够在贴合教学整体性质的基础上,起到有效加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简单说就是,避免教师因重视思政相关知识内容,而导致对课程本身学生专业教学的忽视[8]。此外,教师从学习角度出发进行教学革新,还能够体现出思政教育以小见大的教学效果,即从专业课程本身的角度出发,利用职业化思维素养,来实现对整体课程思政的“见大”影响,这样不仅仅学生们的思政观念能够得到相应培养,其本身对思政价值的探究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其后续生活工作竞争力而言,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从课程本质角度出发,优化应用性的思政教育

除了上述分析内容的外,教师要想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模式加以有效运用,势必还要从课程本质出发,以课程内容为核心,展开相应的应用性思政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革新的“融合性”,并随之将学生们的专业认知与思维认知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加以提升[9]。对此,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之中,融入相应主题的思政经典案例,这样课程本身的表达将更为丰富,而学生们的思维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切实有效改进高校思政教育,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是明确应用型高校革新思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高校课程教学不足,这样才能够在后续教学革新中,明确课程转变方向,对教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还要认识到教学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这样后续教育才能够更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与学生个人需要。

【相关链接】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Qiqihar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重型机床制造学院,始建于1958 年;后易名为黑龙江东亚大学、齐齐哈尔职业学院;2011 年学院升格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截至2022 年4 月,学院总占地面积86.7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 万余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4 万余平方米,生活用房9 万余平方米;校内建有本科实验场所114 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23.02 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7.73 万册,电子图书37.4 万册;设有9 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20个本科专业和2 个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243 人,全日制在校生6695 人,其中本科生6605 人。

科研机构

截至2018 年6 月,学院有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 个。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再制造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型养老机构建设与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2017 年,学院获批厅局级科研课题8 项,省级以上学会类科研课题28 项,承担横向课题8 项,教师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17篇;共有学生299 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014 年,学院完成横向课题13 项,纵向课题22 项,到账经费总计13.35 万元;获批省级学会以上课题25 项,共获省、市财政12.95 元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66 篇;教师获准实用新型专利46 项。

猜你喜欢
革新专业课程应用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