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及运用

2022-12-07 07:41王云华
天津农林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树木农药林业

王云华

(孝义市林业局森防站,山西 孝义 032399)

在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林业生态建设是极其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城市得到了极大地扩张和发展,最大程度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已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天然林业资源被大量消耗,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不断降低,致命天然林业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具体体现之一就是林业中植物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1]。为了缓解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应着力发展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这对我国林业发展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1 林业绿色防控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

1.1 促进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做好林木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不仅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是维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病虫害一直是制约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采用多种综合措施,进行绿色防控,对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具有积极意义,也符合我国“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虫害防治的植保方针。林业发展是为获取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为利益带动经济的发展,采用无公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可减少管理上的经济投入,尤其是生态防控替代化学药剂,将病虫害防治经济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轻了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经济的投入,而且也减少了后期生态维护的成本,促使从多角度层面维持林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稳定发展。

1.2 有利于树木成长提高质量

病虫害一直是森林资源的巨大威胁,严重阻碍树木的成长、侵蚀树木结构、降低树木的质量。开展树木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不仅有效提高防控效果,更有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木材品质,最大程度满足生产需求,促进木材加工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直接影响着我国的自然生态发展和国家经济、基础建设。

1.3 促进生物多样化和丰富度

病虫害不仅直接影响树木的健康成长,严重时还会造成树木毁坏和死亡,病虫害的大范围流行影响了整体森林环境的生态结构,会打破生态平衡。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可以从长远来控制病虫的发生,降低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减少对天敌的伤害,从而有利于促进森林覆盖区域内生物多样化发展,促进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使生物种类和数量更加稳定和协调。

2 林业树木的绿色防控措施

2.1 制定并采用正确的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必须与当地的林业资源、生产条件、环境、经济发展相适应。轮作是克服连作障碍的最好方法,可维持生物平衡、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适当进行间作、套作和混作,树木不仅能提高产量,也能很好地利用资源。考虑到土壤质地,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种植是树木良好生长的基础。沙质土粒径较大,土质疏松,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但有机质较少,保水保肥性能较差,适宜种植耐旱、耐贫瘠,生育期短,早熟的树木,如胡杨、沙柳,沙拐草等;壤质土粒径较小,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有机质含量较高,农业上称其为“金盖土”,适宜种植多种树木;粘质土粒径最小,保水保肥性能较好,但透气性和排水性较差,易发生涝害,适宜种植紫荆、榕树等所需土壤温度变化不大,根驻扎在土壤较深的树木。

2.2 培育抗病虫苗木

以各类树苗为对象,培育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优质树木,是最为经济的防控措施。目前科学合理地利用转基因等前沿技术,能够快速筛选聚集其优良的基因,进而改变其遗传性状,从而获得不同需求的优良品种。

2.3 数字化防治技术

现代数字化技术包括定位技术、通信技术、雷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林业的绿色防控学体现在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技术的林业管理中逐渐得到运用,通过计算机全面深入分析,以此明确病虫害发生情况,确保了防治过程的精准有效。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不断融入林业工作,成为未来发展必然的方向;同时为防治林业病虫害,也必须利用数字化技术,此为一条必经之路。在实际中,将数字化技术融于林业发展,相关林业工作则需积极转变以往管理方式,科学合理构建数字化系统,进而提高防治效率与质量。

2.4 物理生态防治技术

物理或生态的防治方法多利用自然条件、或物理设备来进行防控有害生物。

诱杀法:根据病虫害生活习性,利用不同的光色光质、气味、信息素等物理特性,集中诱捕害虫,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繁衍速度和虫口密度。

高温法:利用热水或者高温对种子或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杀死种子内外附着的病菌或虫卵,以及土壤中有害生物,有利于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降低土传和种传病害大规模发生机率。

阻隔法:部分病虫害会在树木躯干的固定部位进行排卵繁殖,因此在病虫害发生前期利用塑料布、粘胶带等将树干围起来,以防止病虫害繁殖或者害虫沿着树干向上爬。另外,在林木之间使用一定阻隔装置如反光带、防虫网、遮阳网等防止病虫迁徙和繁衍,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及时有效进行防控,降低病虫的危害。此外,在病虫害发生较轻时,结合人工捕杀、摘除卵块、涂抹白涂剂等方法预防和治理病虫害。

外科手术或输液法:药液或营养液通过导管轮流的方式直接进入树干中心,使树木更加容易吸收,快速恢复树势。同时,营养液中含有杀菌成分可为大树防病。对树体(枝、干、根等)的损伤部分进行刮除、修补、加固,这些物理技术的补救措施对于树体的保护是相当重要的。以伤后处理为主,采用伤口处理、人工植皮和桥接、树洞处理、支撑加固、刮树皮等方法,目的在于治愈创伤,恢复树势,防止早衰。

2.5 科学现代的化学防治技术

科学现代的化学防治技术包括化学农药合理使用的科学性和使用机械的现代化。林业工作者们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选对农药,针对树木的病虫害选择适宜使用的药剂,同时也要注意农药使用的间隔天数、使用量、使用日期以及使用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混用农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但混用的农药必须遵循以下几点:混用农药的成分要有相互增效的作用;必须在有害生物在对其中一种农药产生抗药性之前使用;待混用的农药间不能相互发生反应;混用的农药对树木没有毒力作用。

森林面积相对较大,立体空间宽阔,对此利用飞机喷洒药物的方式可以取得良好防治效果。根据森林规模程度,在喷洒药物的过程中,一般选用轻型飞机或无人机。这类飞机的体形较小,灵活性较强,可以实现高效运转和操作,利用其携带定位系统能够及时精确掌握位置信息,做到精准有效防控,而且飞机施药不需要复杂的专业设施和高精的专业技术,还能够节约大量资金和时间。通过飞机喷洒药物属于大面积宏观防治,所以也需要提前制定防治策略,科学选用合理药剂,确保其药效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且还不会造成较大危害。

2.5 生物防治技术

在我国,很早之前便有用赤红色虫蚁防治柑橘上害虫的例子,后人称这种用对人们有益处的生物来防治害虫的方法为生物防治。目前,在利用微生物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不仅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取得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绿色环保,是林业上举足轻重的防治技术,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大力推广和应用。近年来,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无公害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多种重大森林病虫害,如美国白蛾、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等。应用十分广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为微生物杀虫剂,对枣树、梨树苹果树上的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如尺蠖、松毛虫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 结 语

林业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之一,大力发展和保护好我国的各种林业资源,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植物生态系统,是林业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环境建设,它成为改善人们生存发展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我国林业资源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部门必须重视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措施和现代科学防治技术的更新和融合,并同步健全检测系统,根据林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制定综合措施,减少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林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猜你喜欢
树木农药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树木之最
land produces
辨认树木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