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韭菜栽培技术与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2022-12-07 07:41李海燕李朋玉赵丽萍耿以工
天津农林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线虫悬浮剂病原

李海燕,李朋玉,赵丽萍,李 冰,耿以工

(1.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2.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0450;3.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18000)

1 天津地区韭菜生产概况

根据2019 年度天津市蔬菜产业体系的调研数据,天津市相对集中的韭菜种植面积达到466.7 hm2,种植规模相对于其他蔬菜品种相对小且分散。从总体区域分布来说,主要集中在天津市武清、宝坻、蓟州等区。生产经营方式以农户自营为主,但也有宝坻劝宝种植合作社这样规模较大的生产主体,面积达到接近66.7 hm2。

韭菜的种植方式主要有3 种,分别是小拱棚、大棚温室和露地生产。其中,露地种植为主要种植方式,集中在武清区;小拱棚和温室大棚生产较少,小拱棚种植集中在蓟州区,温室大棚集中在宝坻区。

目前,制约韭菜生产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一是轻简化技术推广,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对轻简化技术需求较高。二是病虫害防控,韭蛆和灰霉病等病虫害防控仍然比较困难,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较高。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择直立性好、叶鞘较长、叶色浓绿、抗病性强、抗灰霉病的品种,棚室栽培要特别注意选择浅休眠的品种,如韭状元、棚宝、韭宝等。

2.2 施肥整地做畦

结合整地,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机肥2 000 ~3 000 kg、三元素复合肥(N∶P∶K 为15∶15∶15)50 kg 后旋耕2 遍,耕深20 ~30 cm,细耙耧平做畦。畦宽2.5 ~4.0 m,畦梗宽40 ~50 cm,畦梗高12 ~15 cm。

2.3 播种和育苗

2.3.1 播种时间 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2 种方式。露地栽培春季以3 月下旬至4 月下旬播种为宜,6—7 月份移栽。大棚育苗可于3 月上中旬进行播种,5—6 月份定植,育苗可选择穴盘无土基质或营养土进行育苗。

2.3.2 种子处理 采用温汤浸种方式处理种子,即在55 ℃温水中浸种15 ~20 min,不断搅拌,然后在25 ~30 ℃水中浸泡12 h,清除瘪籽,捞出后用湿布覆盖,15 ~20 ℃催芽2 ~3 d,每天定时用清水冲洗1 ~2 次,当60%~70%种子露白尖后,即可播种。

2.3.3 播种和苗期管理 播种时,先将畦面搂平浇足底水,按沟距30 cm,深2 ~3 cm 开沟,播种3 ~4 kg·667 m-2,播后覆细土1.5 cm 厚,覆土分2 次进行。出齐苗后,每隔5 ~7 d 浇水1 次,在韭菜长至3 叶1 心时,结合中耕除草,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0 ~15 kg、尿素5 ~10 kg,之后每间隔15 ~20 d 再随水追施2 次全水溶性肥料,每次12 kg。苗高20 cm 以上时停止追肥,减少浇水,通过控水蹲苗促进根系旺盛和植株健壮生长。

2.4 定 植

苗龄80 ~100 d,叶片4 ~5 片,株高30 ~35 cm,假茎粗0.3 ~0.5 cm 时即可定植。定植前1 d 浇水。定植时,剔除带虫的韭苗,选择健壮植株移栽。清除韭苗泥土,剪去须根先端,留根3 cm 左右,剪去叶子先端一段,留8 cm 左右。在畦内深12 ~15 cm 开沟,穴距8 ~10 cm,每穴10 株左右,将根和叶鞘埋入土中,栽培深度以叶片与叶鞘交接处为准。

2.5 水肥管理

定植后,浇水2 次,适时划锄2 ~3 次,然后蹲苗15 d,以促进根系下扎。夏秋季控水控肥,营养根系。8 月中旬以后,15 d 左右浇水1 次,每667 m2随水施三元复合肥20 ~25 kg,或有机肥200 ~300 kg+磷酸二氢钾10 kg;9 月份维持7 d 浇水1 次,每667 m2随水冲施速效复合肥5 kg。

设施栽培在扣棚前需浇透水1 次,每667 m2追施有机肥100 ~200 kg,或施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50 kg,以增产提质。

韭菜二刀后,每次收割2 ~3 d 后结合中耕进行追肥2 次,每667 m2追肥施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5 ~20 kg、尿素10 ~15 kg,追施后浇水1 次。

2.6 除 草

播种后出苗前,可地面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800 倍液、或48%地乐胺150 ~200 g 兑水喷雾进行封闭除草。

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发田块可在韭菜苗定植1 ~2 周后,每667 m2用精恶唑禾草灵7.5 ~10.0 g,或精喹禾灵4 ~6 g,或烯禾啶10.0 ~12.5 g,或精吡氟禾草灵7.5 ~10.0 g 与氟咯草酮60 ~80 g,或乙氧氟草醚9.6 ~12.0 g进行复配,兑水30 ~45 kg 后定向喷雾。针对莎草科杂草,可以用41%的草甘膦水剂7 ~15 g,兑水30 ~45 kg 进行定向喷雾。

2.7 夏秋季和扣棚前管理

夏季到立秋为韭菜的养根时期。此期间一般不浇水、施肥、收割,注意雨后及时排水防涝,及时除草和采摘韭薹。韭菜生长过密时,需去除行间老叶,割掉叶片上部的1/2 或1/3,以改善韭田的通风透光,避免倒伏,要及时扶正倒伏韭株。

11 月15 日前后,韭菜地上部基本干枯,营养回根完毕。需要彻底清除畦间韭菜和杂草的枯枝残株。

2.8 收 割

春季露地直播韭菜,可在当年8 月下旬收割头刀韭菜,以后根据韭菜长势,每隔25 ~35 d收割1 刀,直至10 月中下旬。

棚室越冬韭菜生产,为保证养分供给,在扣棚前只在10 月中下旬收割1 刀。

2.9 棚室温湿度管理

棚室越冬生产时,扣棚覆膜时间为11 月20日左右完成,也是韭菜平茬之后、土壤上冻之前进行。当棚内空气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25 ℃以上时,需进行放风排湿降温,放风应选择在晴朗的中午进行,风口大小及放风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当夜间温度低于2 ℃时,要及时加盖草苫、保温被等覆盖物防寒,以防叶片受冻。

3 病虫害防治

3.1 韭蛆防治

韭蛆,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一般1 年发生4 代,以蛹越冬,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成、幼虫大发生,为害韭菜地下根茎;成虫喜阴湿能飞善走,常栖息在韭菜根周围的土块缝隙间。韭蛆老熟幼虫或蛹在韭菜鳞茎内及根际3 ~4 cm 深的土中越冬。成虫畏光、喜湿、怕干,对葱蒜类蔬菜散发的气味有明显趋性。卵多产在韭菜根茎周围的土壤内。幼虫危害韭菜地下叶鞘、嫩茎及芽,咬断嫩茎并蛀入鳞茎内危害。露地韭菜田,韭蛆幼虫分布于距地面2 ~3 cm 处土中。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理念,优先选用生物防治,配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各种措施,对成虫防治与幼虫进行统筹防治的原则。

3.1.1 生物防治

3.1.1.1 昆虫病原线虫及辅助措施 可选择昆虫病原线虫单用,施用时间宜在3 月底4 月初,或9 月底10 月初。 施用方法要注意一是随水施用,确保土壤潮湿; 二是韭菜田郁闭程度高,有利于减少紫外线伤害。施用时机应选择韭蛆发生较轻之前用,最好作为预防措施使用。基于提前充分湿润土壤后,有利于昆虫病原线虫均匀释放和及时到达目标位置。建议生产中进行二次灌溉,即施用线虫之前,先浇透水,淹水6 h 后,随水施用现配的昆虫病原线虫悬液。再淹水6 h 后,在第2 ~3 天,土壤适宜情况下在韭菜根附近加入虫尸剂(感染线虫的昆虫尸体),深度2 ~3 cm。必须注意线虫施用后,需要在2 ~3 d 内采取滴灌或喷灌措施保持湿度,维持昆虫病原线虫活力,提高防治效率。此外,昆虫病原线虫可与其他生物措施复合施用,如昆虫病原线虫+苏云金杆菌Bt 或球孢白僵菌制剂,昆虫病原线虫+大水漫灌(保持淹水6 h 以上)、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线虫+生物农药。复合施用,防治效果更好。

3.1.1.2 瘦弱秽蝇防治韭蛆 此方法适用于越冬温室或小拱棚施用。在越冬温室加装防虫网,发现温室内有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后,按照益害比为1∶60 释放瘦弱秽蝇成虫,每月投放1 次。释放瘦弱秽蝇后撤去粘虫板。每天每头瘦弱秽蝇成虫可捕食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约12 头,幼虫可捕食韭蛆约8 头。该技术的优点是利用瘦弱秽蝇成虫捕食韭蛆成虫、幼虫捕食韭蛆幼虫,实现了温室韭菜上韭蛆的立体防治,绿色环保,达到了减药增效的目的。

3.1.1.3 生物农药防治韭蛆 可选择生物农药来防治韭蛆。目前,登记防治韭蛆的生物农药有0.5%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和0.5%印楝素乳油。

3.1.2 农业防治

3.1.2.1 轮作换茬 一般每3 ~4 年,韭菜需与其他非寄主植物轮作1 次。育苗地块应选择前茬为非百合科的地块。

3.1.2.2 间作 韭菜地四周可种植薄荷、荆芥、驱蚊草、艾蒿等,驱避韭蛆成虫。

3.1.2.3 合理施肥 注意首选商品有机肥,如使用农家肥,一定要腐熟,避免带入虫源,并吸引成虫产卵。施用家肥时,至少淹水6 h 以上,杀死其中的虫卵。施用化肥应氮、磷、钾配施,适当补施微肥,防止氮素过量引起植株徒长。

3.1.3 物理防治

3.1.3.1 日晒高温覆膜 近年来推广应用的防治韭蛆比较安全有效的新技术。选择太阳光线强烈的4 月底至9 月底进行,利用晴好天气日光直晒,选择透光性好、膜上不起水雾,厚度为0.10 mm 浅蓝色无滴膜。覆膜前2 d 割除韭菜,平铺于采收后的韭菜田地表,覆膜后四周用土压盖严实。将土壤测温计插于地表下5 cm 深处,测定土壤温度,测温计选择膜下的中间、四边等不同位置共5 点,当土壤温度均升至40 ℃以上时开始计时,持续4 h 后揭膜,随机选择5 点,调查韭蛆存活情况,待地温恢复后浇水缓苗。操作过程中,一定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烧苗。该技术对于蓟马、蚜虫、葱寡黄毛跳甲等害虫也有非常理想的防治效果。综合考虑光照要求和韭菜养根需要,在高温季节进行生产的韭菜田较为适宜采用该技术。3.1.3.2 淹水控虫 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幼虫发生时,连续浇水淹没根系6 h 以上。拱棚韭菜分别在11 月下旬和翌年3 月初进行灌水。韭蛆发生严重的田块,灌水要淹没10 h 以上。此种措施也可有效防控韭蛆,有效降低虫口密度。3.1.3.3 覆盖防虫网 韭菜收割时,韭菜气味对成虫的吸引力非常强。应一边收割、一边立即覆盖50 ~60 目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产卵。

3.1.3.4 黑色粘虫板与性诱剂组合技术 用韭蛆成虫对黑色和韭菜特殊化学气味的趋性,投放黑色粘虫板,粘虫板悬挂高度与地面齐平,40 张·667 m-2,粘虫板中央加入诱芯,诱集粘捕韭蛆成虫。该技术优点是操作简便、降低虫口基数快、降低农药使用次数。

3.1.4 化学防治

3.1.4.1 农药使用原则 原则上只使用当年农业部推荐的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的要求。

3.1.4.2 防治药剂选择 掌握施药时期,对于露地韭菜,春、秋两季是韭蛆的为害盛期,应在发生初期施药防治。设施韭菜可在冬季扣棚前和停止采割后施药防治,注意合理选用药剂。目前登记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制剂只有1个,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幼虫的制剂有30 个,分别是(10%,20%,25%,50%和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虫啉颗粒剂、20%吡虫·辛硫磷乳油、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70%辛硫磷乳油、21%噻虫嗪悬浮剂、(25%,50%和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噻虫胺悬浮剂、50 g·L-1氟啶脲乳油、5%氟铃脲乳油、10%氟铃脲悬浮剂、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10%)虱螨脲悬浮剂、28%虫螨·噻虫胺悬浮剂、30%氟铃·噻虫胺悬浮剂、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20%灭蝇·噻虫胺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0.3%、0.5%)印楝素乳油、150 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选用药剂时需考虑抗药性问题,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3.2 蓟马综合防控

3.2.1 色板诱杀 在蓟马发生偏轻田块,可用蓝色诱虫板或者黄色诱虫板诱杀、监测蓟马,每667 m2布放数量按照30 ~40 张为宜。

3.2.2 结合高温覆膜法 在韭蛆发生重地块,可采用此种方法集中杀灭田间蓟马。

3.2.3 生物防治 昆虫病原线虫+球白僵菌,在施用昆虫病原线虫的基础上,可选用150 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按照制剂量160 ~200 g·667 m-2连续喷雾2 ~3 次,每隔7 ~10 d 喷施1 次。

3.2.4 化学防治 若蓟马发生偏重,且气温仍偏低,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最好在平茬后用药。目前没有登记在韭菜上的防治蓟马药剂,可在登记防控韭蛆的药剂中选用,比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1%噻虫嗪悬浮剂和28%虫螨·噻虫胺悬浮剂等喷雾。

3.3 灰霉病综合防治

3.3.1 农业防治 强调健身栽培,培育壮株。首先要注重养根,植株健壮;其次要肥料充足,均衡施肥,氮不过量;再者是规划好茬口,生产有计划,按时收割;最后是总体茬口不要过多,防治收割过频。夏秋季连阴雨季节,棚室放下棚膜遮雨栽培。

3.3.2 生态调控 做好棚室温湿度调控,减少田间长时间高湿,避免叶片有结露等明水现象。

3.3.3 生物防治 施用以深绿木霉和枯草芽胞杆菌为活性成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可对韭菜灰霉病起到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3.3.4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灰霉病的最佳时机是每次平茬后。设施可利用自控臭氧常温烟雾施药机,自动完成消毒工作。单次消毒一般设定2 ~3 h,启动设备后,密闭棚室,器械可自动运行并定时关闭,也可以采用15%腐霉利烟剂200 ~333 g·667 m-2熏蒸,在下午放帘前施药,施药后密封大棚10 ~12 h,也可选用露娜森等较新型药剂,施用化学农药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和每茬限制用药次数。

猜你喜欢
线虫悬浮剂病原
夏季蔬菜换茬期线虫防治要注意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抗逆性分析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化学合成杀线虫剂的分类概述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线虫液体培养和监测过程关键参数的实验研究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