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艺术的“消亡加速器”还是“得力助手”?

2022-12-07 01:19蔡雨彤
华东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画师绘图大众

本刊记者/蔡雨彤

与时俱进,才能让AI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长久以来,艺术被认为是最“安全”、最不易被AI“入侵”的领域,如今看来也危机重重。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AI(人工智能)通过人类指令生成了越来越具有表达性的作品,让观众越来越难以分辨人类创作与机器人绘图的细微差别。

面对这样的现实,普罗大众在震撼,美术学生在担忧,而更多职业画师则是处在一个尝试和思考的阶段。

在艺术领域,我们究竟会不会被AI取代?

AI解构艺术

随着机器学习的数量与效率成倍提升,仅仅经历短短数月,AI便从只能生成拼接画,进化到与人类画师作品相差无几,绘画行业似乎提前嗅到了危机的气息。

从围棋界诞生的Alpha-Go,到近日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的AI绘画,自人工智能诞生以来,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类的话题热度从未减退。

8月31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一项美术竞赛中,一幅名为《空间歌剧院》的AI作品横空出世,斩获一等奖,也将AI绘画带入大众视野。

该奖项的授予,更是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人伤感“艺术的死亡在我们眼前展开”,有人则强调“凭借AI作品获奖并不能证明你就是艺术家”。

还有人则持观望态度:“AI模仿的其实是画风,也就是数据。AI真正无法复现的是画作中的人类思考,例如,AI目前无法创作讽刺漫画,因为它无法理解人的情感与价值观。”

其实,AI绘画本质是拼图,底层逻辑不是创作而是拼接。AI作为辅助参考工具有其价值,可以帮助画师创作草图,但目前的技术尚需进步。虽然目前的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但是AI的高成长性依旧让行业忧心忡忡。例如,招聘软件已出现给AI“打杂”的插画师岗位,工作内容是使用AI绘图产生不同风格的插画并精修,待遇远远低于一名有经验的原画师。

感受到危机的不只是作为供给方的业内,更致命的是,需求端的大众其实无法很好地分辨AI作品。

AI的权力边界在哪里

纵观国内外,AI内容产业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

在国外,Disco Diffusion、DALL-E2、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Make-A-Scene、NUWA等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国内,文心一格、盗梦师、TIAMAT等AI绘画平台兴起。其中,TIAMAT由上海科技大学孵化,10月刚完成了数百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布的《中国AI数字商业产业展望2021—2025》报告预测,至2025年,中国AI数字商业核心支柱产业链规模将达到1853亿元,未来五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57.7%。其中,AI数字商业内容产业规模将达到495亿元。

在面对蓬勃发展的AI技术时,人与AI的关系应该如何建构?传统人的权利应该如何保护?有专业人员表示,应启动法律的“立改废释”四个途径,修改著作权法,或是修改相应的司法解释,与时俱进,才能让AI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AI创作实际上是一个人机协作的过程,我们不能忽略人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AI绘画现在在创作领域扮演的更多是一个“蓝领”的角色,它可以帮助人类完成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让画师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创作上。

这不禁让人开始畅想:在不远的未来,AI绘图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媒介,辅助人类进行艺术创作?其实,艺术创作也是一件非常务实的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技术与科学渗透其中,这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画师绘图大众
来自河流的你
“禾下乘凉图”绘图人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垂涎三尺
小小画师本领大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