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中以科技之种,植国际创新之林

2022-12-07 01:20俞灵琦
华东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以色列园区上海

本刊记者/俞灵琦

从“下一个创新乐园”到“我们的创新乐园”,中以(上海)创新园经历了什么,又结出了哪些科技果实?

|中以(上海)创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 强浩

“在中以(上海)创新园三年前开园的时候,我们的宣传语是‘欢迎来到下一个创新乐园’。今年是开园三周年,宣传语也随着园区成长而转变为‘欢迎来到我们的创新乐园’。这个变化是想表明,通过三年来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可爱的创新大家园。”回顾中以(上海)创新园走过的点点滴滴,中以(上海)创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强浩表达了他的这份感受。

恰逢中以建交30周年,站在历史的重要交汇点,作为国家战略、上海使命、普陀机遇的重要承载,中以(上海)创新园迎来它的三周岁。三年间,中以(上海)创新园发生了哪些变化?面对未来,它又将如何前行呢?

工业区“蝶变”创新高地

谈到中以(上海)创新园的缘起,这与桃浦智创城的转型升级有莫大的关系。

桃浦智创城位于普陀区西北部的桃浦镇境内,北起沪嘉高速公路,东至真北路,南邻沪宁铁路,西至外环线,土地面积7.9平方千米。其中,以南何支线为界,支线以西为原桃浦工业区,面积约4.2平方千米为核心区,支线以东面积约3.7平方千米为拓展区。

原桃浦工业区的“底子”建于20世纪50年代,后经变迁,逐步成为上海化工、医药、化纤等产业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粗放的生产方式逐渐成为制约桃浦工业区发展的“致命”短板。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转型成为桃浦工业区必走之路。

然而,转型蝶变并非易事。20世纪90年代,桃浦工业区拉开了转型大幕,第一次转型按照“去劣留优”和“提高门槛”的思路,建设都市型工业园区;第二次转型从都市型工业园区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如今,由桃浦智创城接棒第三次转型。面对新一轮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需求,桃浦智创城需要一张“王牌”。此时,作为国家级战略,建设中以(上海)创新园便成为桃浦智创城迈向国际创新城、承载普陀区数字转型任务的重要抓手,也肩负起打造中以两国科技创新桥梁的使命。

2018年10月,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签署了《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1)》,提出在上海市建设“中以创新园”。同年底,上海市政府明确中以(上海)创新园落户普陀区桃浦智创城。2019年12月5日,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式开园。

2021年11月17日和2022年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与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通电话,指出要推动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在去年的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以色列基础设施建设,许多以色列创新企业到中国落户发展,双方合作打造了海法新港、中以常州创新园、上海创新园等标志性项目,创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助推器。

对于中以(上海)创新园的特色和地域的特点,强浩谈道:“上海这个地方,它更加注重发挥的是企业的能动性。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市场化的合作做一些创新的项目。”

为了进一步展开说明,强浩用一个生动的例子介绍道:“比如某一家企业需要研发一个科技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攻克某项技术比较困难。这时,我们园区里有一家以色列孵化器,孵化器提出可以用离岸实验室进行攻克。在这个阶段,我们创新园便开始为他们的合作搭建桥梁,并进行扶持,进而促成他们的合作。此外,在项目完成后,我们会帮助他们寻找一家中国的制造商,协力他们打造一个完整的技术转移闭环。”

当下,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全力打造“上海中以创新成果孵化加速器”。开园近三年来,中以(上海)创新园已集聚中以两国合作项目、企业、机构90余家。其中2家潜力企业完成多轮融资,落地各类知识产权近300项。创新园先后荣获“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智能制造)”“普陀区商标品牌指导站”“上海市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中国(上海)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普陀区创业孵化基地”“境外人员服务站”“移民融入服务站”“上海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和资质。园区品牌效应初显,已经成为中国和以色列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标杆。

△ 中以(上海)创新园

在中以(上海)创新园的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创新行业的“引领者”、创新项目的“研发者”、创新技术的“先驱者”落地桃浦。从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360集团,到智造研发领域领军企业东方雨虹,再到3D视觉技术先驱螳螂慧视,无论大小,它们身上都鲜明地贴着“创新”二字的标签。3D融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全国首创可穿戴人工智能手套、90秒可完成宫颈癌扫描并实时产生结果的阴道镜Biop、360度自主推进式一次性肠镜GIview、全球首台激光质子发生器质子放疗设备,都在桃浦智创城开花结果。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老工业区,在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带动下,已经逐步“蝶变”为一片汇聚前沿技术和国际创新动能的高地。桃浦智创城这片土地正接过创新的“历史接力棒”,不断擦亮中以(上海)创新园的金字招牌,将其打造成为“宜创、宜业、宜居”的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成为以色列在中国开展技术转移的桥头堡,成为吸引以色列机构入驻的前沿哨,让中以(上海)创新园成为海内外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

打好服务“组合拳”,开拓三大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飞速上升。特别是在过去的20年间,大部分民营企业一直以模式创新为主。得益于巨大的人口红利,模式创新往往追逐规模效应,通过快速占领流量变现比较容易成功。然而,随着流量获取的成本不断上涨,流量红利正在逐渐枯竭,企业仅靠模式创新来发展和增长也变得愈发困难。

对此,中国以色列商会刘攀碧表示,面对流量红利的逐渐枯竭和同质化竞争的加剧,我们需要的正是强技术和成熟技术的二次驱动,让原本薄弱的技术强起来,“技术红利”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不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城市,荟萃了中国的科创人才以及资金,相信这正是以色列高科技企业正在寻找的中以合作的窗口。

为了推动中以之间的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引入更多优秀的以色列企业落户上海,普陀区专门成立了1.3亿元的中以天使基金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项目发展,以知识产权等创新创业服务为特色抓手,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三大产业。

强浩表示,以色列企业更看重中国的资本和市场。“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它们往往希望自己的投入能够越少越好。所以,针对入驻园区的小微企业,我们给予最长三年的免房租扶持,帮助减少企业一部分后顾之忧。此外,我们还会配合企业申请一些专项,比如我们今年推出中以联合研发计划,只要企业能与以色列教授或官方认定的孵化器进行合作,我们便按合作项目研发经费50%以内的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这些与天使基金形成“组合拳”,帮助企业能够更专心来研发技术,完善自身的产品。”

对于这些扶持,园区中的企业受益颇多。以3D视觉技术引领者—— 螳螂慧视为例,中以(上海)创新园除了免租之外,还提供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并鼓励天使基金参与螳螂慧视的A轮融资,帮助企业完成不少应用场景的推广,如中以创新创业大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以色列日等等。这些扶持不仅帮助企业快速成长,也推动更多以色列的优秀技术转移到中国。

在中以专项政策的助力下,园区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做孵化、引项目。Trendlines和eHealth这两家以色列创新署授牌的孵化器落户园区,促成了优质医疗项目路演、项目引入、联合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全方位积极合作,并受到了中以专项政策的重点扶持。此外,园区还积极引入近30家生命健康的相关企业,产品覆盖智慧平台、医疗器械、医美、化妆品等,已初步形成产业生态。

作为园区内一家从事生命健康与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的初创企业,上海海每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许磊表示,他们通过中国原创脑手互动外骨骼技术,正在与著名三甲医院进行医工合作,其相关的医学理念与工科核心技术处于国际引领水平。园区为创业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医药注册等一站式服务,非常高效便捷。

对于园区的各类服务,商会代表刘攀碧表示,中以(上海)创新园一直持续支持商会的活动、代表团,包括:引荐中国公司和投资者,为以色列商务人士申请签证等。“我们希望扩大彼此之间的合作,让更多的以色列企业来到中以(上海)创新园,同时举办更多的商业活动,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上海和中国各地进行的中以合作。”

这些来自企业和商会的声音既反映了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和发展的脚印,也是园区和桃浦镇进一步大步向前的动力。眼下,依托中以(上海)创新园这块“金字招牌”,桃浦镇举全镇之力助推桃浦智创城及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发建设,厚植区域创新创业沃土,集聚科创企业和科创人才,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积极承接园区辐射溢出效应,围绕数字产业领域以商引商,全力发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和数字供应链三大支柱产业,为桃浦地区转型发展增添活力。

“欢迎来到我们的创新乐园”

三年来,为了打造“创新乐园”,中以(上海)创新园联合了各方力量。

2019年,由上海市科委牵头,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以色列设立上海创新中心,与中以(上海)创新园遥相呼应,在疫情等因素阻隔下,破除困难、勉力推进,构建起内外联动“哑铃形”的工作格局。同时,成立了由多个中以合作单位组成的上海中以创新促进中心作为连接两端的纽带,为项目落地服务。

刘攀碧表示,以色列商会选择在中国以色列创新中心(CIIH)设立上海办事处,是因为CIIH和普陀区政府对以色列合作和以色列技术的坚定承诺。在过去的几年里,CIIH全力支持在以色列开展的活动和与中国实体的合作,并在该中心启动和引进新的以色列科技型企业。可以说,这里是以色列商会在上海最合适的办公地。

另一方面,在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中以(上海)创新园成功纳入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勉励中以(上海)创新园继续发挥上海和以色列各自的优势,为以色列等国际创新企业、创业团队和前沿技术提供与中国市场、资本、产业对接的一站式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由临港集团所属上海市工业区开发总公司联合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共同打造的,以国际化、专业化为特色的科技创新孵化器“创营·TOP”也落户中以(上海)创新园。

在这样的合力作用下,中以(上海)创新园正不断引入有显示、有带动、有特色、有效益的项目,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金融投资、知识产权等一站式服务,着力完善国际创新服务生态。以2022年中以建交30周年为契机,园区定期举办技术路演、沙龙等交流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国际创新合作氛围。

面对未来的发展,强浩谈道:“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纷纷为中以(上海)创新园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共同谋划园区未来发展路径。针对代表委员们的建议,一方面,我们要把现有好的东西继续保持下去。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做大做强,进一步擦亮’金字招牌’。”其中包括:加快中以联合孵化模式探索和案例实践,建设“上海中以创新成果加速服务平台(二期)”;与以色列创新署共同深化并推动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挑战赛机制;设立中以两国间的“国际成果直通车”,开展线上线下的成果推广,定向邀请企业、服务机构、资本方等共同参与;加快成立上海中以产业基金;做实“长三角中以创新平台合作网络”;等等。

育中以科技之种,植国际创新之林。未来可期,中以(上海)创新园将进一步展现品牌的溢出效应,打好载体、政策、技术、人才、金融的服务“组合拳”,以高品质载体、高端化产业、高能级服务的“金字招牌”,带动桃浦智创城迈向国际创新的新大陆。

猜你喜欢
以色列园区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