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在设计领域的抗病毒研究

2022-12-07 05:56翟艳柴子华王艺萌
设计 2022年21期
关键词:应急处理人居环境空间

翟艳 柴子华 王艺萌

摘要:为适应目前抗疫情常态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探究人居环境的设计新方式。文章以住宅区为设计媒介,尊重原有居住区空间环境格局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户外场地与室内空间改进并增设防疫系统的微处理和再设计。通过改善空间布局的方式努力将疫情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并形成以“隔离、净化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核心的社区防疫响应机制。从抗疫情常态化背景出发,为改善人居环境提供设计策略参考。

关键词:人居环境 空间 社区住宅 抗疫设计研究 应急处理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2)11-0037-03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lifestyl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anti-epidemic,explore new ways of designing 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uses residential areas as the design medium and respects the spatial and environmental patterns of the original residential areas,and improves the existing outdoor venues and indoor spaces and adds micro-processing and redesign of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Try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people by improving the spatial layout,and form a community epidemic prevention response mechanism centered on "isolating and purifying pollution sources,cutting off transmission channels,and protecting susceptible people". Starting from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anti-epidemic background,it provides a design strategy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Living environment Space Community housing Anti-epidemic design research Emergency treatment

引言

这场突如其来疫情不仅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帶来了巨大冲击,社区住宅作为防范疫情的第一道防线,人们对其功能方面的诉求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安全健康、卫生防疫、科技系统、无接触归家路线逐渐变为了居住区用户的新需求。目前虽然新冠疫情防控呈现了良好态势,但病毒不会停止进化。在抗疫常态化背景下,本课题探从居住区的入口、快递箱与居住区边界墙的整合设计、建筑入口与电梯空间、住宅室内入口以及室内实现自然通风与避免水环境二次污染五大方面入手,探讨了可以长效提升住宅区室外公共空间和室内家庭环境的防护等级的设计细节,帮助人们迅速适应疫情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

一、居住区现存的安全隐患与不合理的状况

在疫情之下,人们“被回归”到居家环境之中,长时间封闭的生活使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产生了新的需求,并且此次疫情也暴露了目前的居住空间在防疫方面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与不合理的状况。

(一)居住区入口:居住区入口是城市空间与居住区的过渡空间,是隔绝居住区与周边环境的第一道屏障,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安全线。但作为“第一道安全线”居住区入口在疫情期间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是在居住区入口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抗病毒的需求,入口功能比较单一,只是满足车辆和人员进出的单一需要。其次,疫情防控期间配套设施不齐全、防疫流线不合理和预留空间不足等问题,使得防疫工作效率低下,在人流量较大时容易造成人员拥堵和社交距离过近,这就增加居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使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感染的概率大大提升。

(二)快递中心:随着线上购物的迅猛发展,快递中心已经成为居住区不可缺少的功能空间之一。通常来说,居住区收寄快递的主要方式是由快递员进入居住区配送或堆放在门卫处。但在疫情期间,快递工作人员在配送过程中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再加以快递人员活动范围广、接触人员较多,从而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概率。另一方面,快递外包装多为纸盒,并不具有防霉防潮防菌的特性,病原体易于积累在其表面,从而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快递员入户送快递的行为本身,依旧存在安全隐患,如图1。

(三)居民楼入口:疫情之下,简单的停留和交通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对建筑入口的需求。居住区传统单元楼入口的设计在此次疫情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防疫空间和应急空间;其次,外来人员和常住居民没有明确的流线划分,传统居住区人物流线混杂等问题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途径,增加楼内人员相互感染的概率。

(四)入户玄关:入户玄关作为室内外空间之间的缓冲,对于切断流行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尤为重要,但在绝大多数的户型布局中,玄关不具备洗消功能,居民由室外空间进入居家空间后,容易将病毒带进室内,给家庭成员带来了感染的风险。

(五)通风与排水:有效的通风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传统的二梯四户和二梯八户的住宅布局,为节省建筑成本,促使开发商获得利润最大化,交通核与中间户型在空间布局上同方向叠加,导致中间户型的室内缺少通过建筑空间格局所给于的自然通风换气,不利于疫情期间居民的健康。

病毒很有可能通过排泄物或废水传播,因此住宅中卫浴设施以及相关的排水系统同样可能成为居住区疫情传播的潜在媒介。由于厕所、浴缸的U形聚水器因干涸未能发挥隔离作用,当浴室抽气扇启动后,空气会从污水管经地台排水口倒流进入浴室,存于污水管内的病毒可能通过气流散发至室内以及相邻单位的天井,并最终通过窗口进入相邻家庭[2],造成楼内居民的交叉感染。

二、空间上可微调的设计内容

(一)居住区入口区抗疫情设计策略:入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与居住私密空间的过渡空间,疫情防控完备措施尤为重要,其中入口要合理规划居住区入口集散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的问题,为疫情防控工作留有充足空间,避免人員拥堵致使病毒的传染。并充分应用智能设备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分流管控和初步检测,避免人员拥堵的同时保证防疫工作的高效进行。

1.空间规划设计策略:针对居住区入口空间重新建构规划思路,将其分为应对一般需求的普通形态和适用于疫情时期的防疫形态。防疫形态是在疫情期间启动的一种形态,相对于普通形态具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功能分区,其中功能分区主要分为门前集散空间、门头空间和门内空间三个部分,门前集散空间能够使城市道路上的车辆与小区内部的车辆互不影响,保证入口处有足够的缓冲地带;门头空间配合集散空间共同作用于人流交通;门内空间具有流动性和停留性,在疫情期间作为应急空间,服务于检测车辆和人员。通过“平疫结合”的空间规划方式,增强社区弹性,提升居住区入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智能管控分流设计策略:通过人车分离、智能识别、监控的方式,有效避免入口空间混乱、拥堵的状况,形成井然有序的行为习惯。首先,对入口检测处进行智能管控分流,根据人群具体特点分为智能与人工入口,行人与车辆分开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入口空间拥堵、人车混乱等问题。其次,车行口处结合人行口布置智能识别系统,进入地库前上人员均需通过热诚像人体测温,无异常者可通过智能识别门禁进入地库。最后,在小区入口及楼宇之间安置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保证可监控到大部分的人群以及车辆,实现全天人流与车流记录,将疫情控制在可监测的范围之下,如图2。

3.充分应用智能设备策略:充分应用智能设备能够有效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社区管理的冲击,避免人工检测产生的疏漏,改善人工检测效率低下、系统不完备的问题,降低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一方面,通过热成像人体测温摄像机能够将居住者体温监测实时数据迅速传递于门卫保安室,可及时对异常体温人员进行隔离,避免传染源的扩散。另一方面,在车行口和人行口处增设消毒喷洒装置,对进入小区的车辆和人员实行首次消杀,减少病毒带入小区环境的可能性。

(二)快递中心区抗疫情设计策略:快递中心通过对快递柜的重新设计来实现抗病毒需求,需对快递柜的摆放位置进行规划,要保证人员流线畅通,避免人员聚集,对快递柜的使用方式进行重新设计实现收寄快递的无接触。由于快递包装的抗菌性较差,需要在快递柜的设计上新增快递消毒装置和快递包装回收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病毒的传播。

1 .双向存取设计策略:由于疫情期间人们寄取快递存在安全隐患,可通过对改变快递柜在社区空间的位置摆放以及快递柜功能创新两方面进行思考。将快递柜设置于城市街道与小区内部之间的栅栏处,可有效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快递员禁止进入小区的问题,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快递柜以双向存取的方式取代传统快递柜单侧存放的方式,能够实现送取快递过程的高效无接触的愿景,如图3、4。

2 .绿色环保设计策略:针对快递柜能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了更加绿色能量转换的设计方案,这也是快递中心再设计的一个亮点。对于快递领取的不及时,占用空间资源的问题,需要通过收取费用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人们也可以选择骑行快递柜旁边原地单车来打开快递柜,原地单车通过磁生电原理进行能量积累,当能量积累到一定量时就可以用于抵扣手续费打开快递柜,骑行所产生的能量将粗存起来用于快递柜夜间照明等功能。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环保绿色的选择,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意识倡导形式,如图5。

3. 丰富原有功能设计策略:针对快递包裹表层是否携带新冠病毒的问题,成为当下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对快递柜增设包裹消毒与包装回收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因快递包装上潜在病毒入户造成人员感染。在快递入柜后自动感应对其进行消毒,并支持居民在收取快递后将外包装投放进专门的回收装置中。通过全面系统地设计,最大化减少疫情病毒的传播的可能。

(三)居民楼入口区抗疫情设计策略:在单元楼入口空间处规划更明确清晰的功能分区和人员流线,采取可变空间的形式,同时增设多个出入口并搭配清晰的引导标志,能保证高效地避免疫情流行期间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并结合智能化科技设备和更人性化的设施,实现归家路上无接触,同时在设计之时更多的考虑使用抗菌材料和天然材料,在保证居民健康的同时,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1.可变空间设计策略:在居民楼入口处需要设置临时感染隔离空间和应急响应空间。隔离空间需要具备封闭性,但封闭的空间设置在居民楼入口处会妨碍居民的交通流线,并且使得空间通透性变差,不利于空气流通。因而,采用轨道与抗菌材料的隔板相结合的设计,在需要处理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形成一个封闭的隔离空间,使用完成后进行彻底的消毒后收起,这样的方式既不影响室内入口的光线和通风又能够有效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

2.人员分流设计策略:居民楼需增加出入口,合理划分人流动线,不仅要做到人员流线与货物垃圾流线分开,还要做到外来人员的流线和内部人员流线分开,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的有效地隔离传染源,保护未感染人群。出入口配置智能人脸识别系统,依据本区居民和外来人群进行入口的区分,并且搭乘不同的电梯,系统还可以对离家48小时的居民进行识别并指示走消毒防疫通道,由此最大程度隔绝病毒。除了运用智能设备进行分流人员,还要在出入口内设计配套且清晰地指引导向标志,使用线条和地面标记等形式的寻路图形,以及保持间距标志更好地引导人群有序进出。

3.特性材料应用设计策略:在人们经常接触的区域应选择抗菌、抗病毒、耐潮识、耐霉菌的材料。例如可以在前台采用抗菌大理石搭配铜材质的固定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接触感染。除此之外,多采用绿色环保的天然材料,例如消毒级木材效果层压板、抗菌软木地板等材料的铺装。

4.智能系统设计策略:居住区入口应系统的应用智能设施,首先在入口处配置智能防疫通道,主要进行消毒杀菌的工作,并配有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对居民进行识别同时对其行为进行语言指示,例如提示未佩戴口罩的居民戴上口罩。此外针对电梯间采用智能紫外线消毒工作。智能抗疫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检测的传染风险,减少检测漏洞,全方位、系统性的保证居民的健康安全。

(四)入户空间(玄关)区抗疫情设计策略:玄关作为居民防疫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抗病毒设计在整个人居環境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对玄关布局上的合理设计,最大程度避免携带病毒进入居所,同时使住户在有限空间实现自我防疫流程。并且结合不同的户型卫生间位置的不同,合理的进行消毒设施和洗漱设施的配置。

1.合理布局设计策略:对入户空间进行分区设计,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使居民入户后完成自我防疫流程。居民进入室内后首先进入污染区,第一时间对外套等个人物品进行消毒,并且将一次性防疫用品丢弃在专门的垃圾回收箱中;随后进入半污染区,对肌肤以及携带的物品进行消毒;最后进入清洁区,换上干净的家居服并再次进行消毒。同时居民要注意不同区域物品的有序性摆放,避免二次污染。

2.完善设施设计策略:设施布置方面,除了应在玄关增设排风设置外,还应保证玄关、卫生间为负压区域。防疫时期,在玄关和卫生间必须增设消毒灯。

针对玄关与卫生间相连的情况,布局结合卫生间综合盥洗、消毒功能。玄关内应增加排风设施或采取其它可保证该区域为负压区的可靠措施。卫生间采用四式分离的布局模式,将洗浴、洗衣、洗漱、如厕进行分离布局,提升卫生间使用效率,卫生间宜设置外窗,无外窗卫生间应设置有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并预留安装排气机械的位置和条件、具有保证卫生间为负压区域的可靠的机械措施。

针对卫生间位于距入户较远的户型,需要在玄关处集中布置脱换衣,盥洗消毒等功能空间,并预留单独上下水设施,保证能入户即进行盥洗消毒工作,降低病毒入户的几率。同时注意玄关处的防水处理与材料的选择。

(五)住宅通风排水设施抗疫情设计策略:有效的空气流通是在抗病毒的居家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注重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设计中,自然通风成为了通风手段的首要选择。对于住宅而言,自然通风可以通过对其所在的建筑物和室内布局的合理设计来实现的。此外,逐渐普及的新风系统也成为了室内通风的绝佳方式之一。因此,住宅通风设施的再设计主要从建筑物布局、室内布局、新风系统三个方面来进行微调设计。

在住宅中,卫浴设施以及相关的排水系统同样可能作为社区疫情传播的主要媒介。应对卫生间内的地漏因和排水管道进行微调设计;除此之外,高层居住区由于二次供水设施与外界接触较多,因此在设计时还要避免住宅用水污染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保证居民用水干净卫生。

1.合理空间布局设计策略:建筑物在空间布局应采用并列式、错列式、以及斜列式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可以实现良好的自然风环境。建筑群的朝向应顺应风向,合理计算尺度避免建筑物遮挡阻碍室内居住空间通风不畅。

2.合理平面布局设计策略:针对传统两梯四户的住宅布局致使中间两户居住空间无法满足良好通风需求的问题,采取分交通户型的方式以天井形式分割交通空间与居住空间,有利于每户居住空间实现南北通透。

3.合理设施应用设计策略:除了通过布局实现室内的良好通风外,新风系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新风系统是通过新风机将室外的空气经过净化后送入室内,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无污染。

针对排水问题,可以安装U形双封式地漏,U形存水弯处存水进行水封,避免因干涸导致病毒通过地漏管道进行传播;还可以采用变频给水设备防止二次供水设施带来的污染。

三、未来新建居住区可行性的建议

(一)增添合理的“留白”设计:国画中的留白,是空间的延展与意境的升华,未来的居住区空间设计上要有“留白”的设计,为未来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灾难留有处理的空间与余地。

1. 由于居住区存在着人口密集、社交频繁、人员流动复杂等特点,在疫情时代下居住区的空间则需要“留白”,需要更加的干净利落、简洁清晰,并留有一定的应急空间。

2.居住区的这份户外“留白”要避免周边有高层建筑物,并要求有饮水源与电源在近距离达到安全有效的供给。

(二)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掀起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的力量在自然界面前是渺小的,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是维持各个方面稳定发展的正确道路。在未来在空间的设计上,也将更加追求绿色健康、自然环保,并且更多的以人们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同时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也应当用好的设计向人们传达绿色生活的理念。

1.在功能设施上要更加注重能源循环利用和为人们提供绿色生活的选择。例如,快递箱设有安全消毒功能、顶部设置太阳能顶棚,底部通过骑行能量储存转换为应用功能以及垃圾回收功能,倡导人们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在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的使用方面,更多地使用绿色环保的自然材料。自然材料也可以减少灰尘和过敏原,并有助于营造自然环保、以人为本的设计感。例如,可以在铺装上多采用消毒级木材效果层压板、抗菌软木地板等材料。

(三)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疫情期间科学技术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创新地采用科学技术更是我们防控疫情的高效方法。在未来的居住空间设计上要更多的应用智能化的科学技术,为人们打造更加健康、便捷、舒适的生活空间。

1.将智能便捷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电梯入口处可以改变传统电梯按钮的操作方式,通过采用红外线技术、刷卡与声控启动技术,减少人群与环境材质接触,从而降低人们受到传染源的影响。

2.用科学的手段系统的规划人们的生活环境。例如,采用科学合理的建筑平面格局,或者进行空间上微调整满足各个住户室内通风顺畅,利于室内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间空气清洁。通过多重科学安全防线技术规划设计,进行多渠道安全监测,最大程度上保证传染源的传播。

小结

2003年SARS疫情、2019-2020新冠疫情,严峻的现实环境客观且真实地要求职业设计师深入学习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审视自我设计行为,用真正尊重人的设计带给人们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倡议。

1952年,景觀设计泰斗佐佐木英夫Hideo Sasaki曾告诫景观设计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要么致力于人居环境的改善这一重要领域,要么就做些装点门面的皮毛性的工作。”[7]

这次疫情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了解并尊重自然是设计之初,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的的设计可以达到另一种维度的“治愈”,作为设计师更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职业的底线,从实际出发,努力为人们打造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空间环境。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人居环境在空间设计领域的抗病毒研究》(课题编号202007043)。

参考文献

[1]孟冲,盖轶静.健康建筑和健康社区的防疫属性分析[J].建筑科学,2020,36(08):169-173.

[2]“非典”困扰淘大花园 建筑专家紧急应对[J].建设科技,2003(06):28-29.

[3]赵冠谦 从 “非典”想到住区的规划与设计[N].中国建设报 2003.5.14.

[4]韩文强:区域入口空间形态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 2005.

[5]郭海鞍,李婧.不疫之邑——谈城市建设之防疫设计[J].建筑技艺,2020(03):13-17.

[6]疫情过后,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房子?——聚焦“防疫住宅”[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05):70-71.

[7]赖明华,谢思桃.居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中的卫生防疫问题初探[J].安徽建筑,2004(02):4-5.

[8]丁奇,张静.美国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思想的发展及其启示[J].生态经济,2009(06):186-189.

猜你喜欢
应急处理人居环境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雨季汽车涉水安全驾驶习惯与应急问题处理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浅谈园林艺术
发电厂一次风机典型故障分析及实际处理
浅谈龙嘉机场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方案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