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2-12-08 07:18蔡国忠
畜禽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猪只养猪场猪瘟

蔡国忠

(重庆长寿温氏畜牧有限公司,重庆 401231)

0 引言

由非洲猪瘟病毒导致的疫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其作为一种烈性病毒,能够在家猪与野猪群体之间广泛传播,该病毒目前无特效药品进行治疗。因此,一旦出现疫情,致死率高达100%。虽然该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但是其作为一类动物疫病,具有严重的毁灭性。

1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行业的影响

1.1 对养猪行业发展的影响

非洲猪瘟疫情自2018年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给养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全国畜牧业中,生猪养殖的占比达到了50%以上,所有肉类消费中猪肉的占比达到60%以上。而非洲猪瘟的出现,对于养殖户来说,是毁灭性的,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因此,我国也开始有意提高牛羊肉以及其他肉类的生产,有意刺激牛羊肉以及其他肉类的消费,有效降低人们对于猪肉的依赖程度。最近两年,我国执行了“南猪北养”等一系列政策,以此来调整我国生猪养殖的产业布局,通过国家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减轻和改善非洲猪瘟对我国猪养殖业以及社会的影响。另外,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多个省市出现过非洲猪瘟疫情,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以及生猪跨区域禁运,在一段时间内,生猪养殖户的资金压力明显加大,同时还有可能出现生猪压栏等现象,这给生猪养殖场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未来生猪养殖行业更加重视其产业链的发展和生猪养殖各个环节一体化的经营。尤其是我国很多生猪养殖户都依附于农业公司,非洲猪瘟给生猪养殖户带来了灾难性影响,同时使农业公司出现了连锁反应。近两年,许多与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有关的企业都纷纷调整了自己的经营模式。

1.2 对养猪模式的影响

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让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实现了产业升级,这对整体生猪养殖的大环境来说是一件好事。产业升级现象是由于在非洲猪瘟疫情暴发过程中,生猪养殖散户和一些小型养猪场几乎不具备完善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因此,面对形势严峻的非洲猪瘟疫情,生猪养殖散户和小型养猪场完全不能够抵挡疫情的侵袭,所承受的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生猪养殖相对科学的大型生猪养殖场,由于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比较到位,因此,能够更好地远离非洲猪瘟病毒。另外,我国生猪养殖饲养方面,传统的泔水养猪形式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统计,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泔水饲养,泔水已经多次被证实是非洲猪瘟病毒重要的传染源。自2018年起至今,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有半数以上都发生在泔水养猪户中。现如今,已有一些人利用泔水来饲养蟑螂,再以蟑螂作为动物性蛋白来饲养猪,这对非洲猪瘟病毒疫情的防控来说,是十分行之有效的策略。还有一些生猪饲养,所添加的饲料中含有一些血浆粉或者肉骨粉等添加物,在通过对这些添加剂进行实验分析后,其结果显示血浆粉以及肉骨粉等猪源性饲料中含有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食用了含有这些添加剂饲养的猪只,极大地增加了非洲猪瘟的患病率。怎样才能解决这些添加剂的替代物,已经成为畜牧养殖的重要课题。

2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2.1 加强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2.1.1 养猪场区域的管理

可以设立实心墙、围栏、沟渠等,将养猪场区域与外界区域有效隔离,往来通道应该时刻处于关闭状态,严格阻止外来人员以及其他动物,尤其是野猪进入到养猪场内。一般情况下,非洲猪瘟病毒最先出现在野猪体内,之后才传播给家猪,因此,如果养猪场附近有野猪出没,就必须定期对养猪场的生物安全风险情况进行评估。

2.1.2 养猪场猪群的管理

针对猪群的管理,应该尽量做到科学规范,例如实现养猪场内猪群的批次化管理,同一个批次的仔猪,务必全进全出,避免混合饲养和引种情况的发生。如果养猪场确定要引种,应该在距离养猪场3 km以外的地方单独建立一个隔离区域用于引种的隔离与观察。在引种前,必须对供应处的猪群健康情况做全面的检查与评估,保障引种安全。引种被正式引入到猪群之前,必须先在隔离区域内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时间不能低于30 d,同时,在隔离期间,要密切关注猪只的健康情况,若一旦出现非洲猪瘟,必须立即进行封闭管理。

2.1.3 养猪场人员的管理

人员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养猪场内部,员工通道处应该设置喷淋系统,同时应该设有员工淋浴间,员工在正式进入到养猪场之前,需要先在淋浴间进行淋浴,然后穿戴经过消毒杀菌的工作服(个人衣物也必须消毒),经员工通道进入养猪场。养猪场必须严格执行入场人员登记制度,对外来人员的身份进行详细核实,尤其是排查外来人员是否来自非洲猪瘟疫区。进场前,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消毒,随身包裹也要进行消毒处理,严禁外来人员携带含有猪肉制品的物品进入厂区。针对已经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地方的养猪场,必须严格执行封闭管理,禁止一切人员入场,原则上人员只出不进。

2.1.4 养猪场物品的管理

养猪场内的物品也应该执行严格的管理,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物品应该仅限在该区域内使用,不得交叉使用。这主要是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在自然条件下能够长时间保持感染性,当非洲猪瘟病毒存在于猪只的粪便中时,可以存活160 d左右;当非洲猪瘟病毒存在于土壤中时,可以存活190 d左右。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各种物品进行传播,例如工作人员的衣物、养猪场内涉及到的相关设备、生产工具以及包括工作人员本身等,因此所有能够与猪只接触的物品、用具都应该指定在一个区域内使用,而不能够交叉使用。另外,养猪场内部也存在着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例如猪粪的处理区、尸体处理区就属于高风险区,而产房则属于低风险区域。因此,高风险区域的物品、用具更应该禁止在低风险区域使用,高风险区域的工作人员也应该禁止在低风险区域内活动。

2.2 做好消毒处理措施

2.2.1 科学选择消毒药物

目前得知,通过使用常规的消毒制剂,例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等都可以针对非洲猪瘟病毒起到很好的灭活效果。实验发现,常规性的消毒制剂,能够将非洲猪瘟病毒的囊膜溶解,从而使其失去活性。一般经过科学配比的消毒制剂,作用30 min,就能够起到灭活作用。我国农业部也印发了《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其中就对有效的消毒制剂进行了明确推荐。有效的消毒药是10%的苯及苯酚、去污剂、次氯酸﹑碱类及戊二醛。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各类消毒制剂,有效且价格相对比较低廉的有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硫酸氢钠、戊二醛,但是在这4种当中,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相对腐蚀性较大,因此这2种消毒制剂应用的范围比较小,硫酸氢钠和戊二醛的应用最为广泛。对相关设施设备、车辆、建筑物、水泥表面等的消毒应用碱类和氯化物消毒制剂最为适用;而针对人员的消毒,酒精和碘化物最为适用。在养猪场内,不同区域的交界处属于过渡区域,都应该设置有效的喷淋系统和淋浴间,对猪场内部的生产工具、设备设施、屠宰工具等都可以采用碱类消毒制剂进行消毒,对员工的衣物,则可以浸泡在60℃的去污剂中进行洗涤。

2.2.2 严格进行车辆洗消工作

运输车辆的管理是有效预防非洲猪瘟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养猪场更应该将所有车辆都纳入到病毒传播的监控范围中,同时凡是出入屠宰场、农贸市场、禽畜养殖场的车辆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养猪场。内部车辆可以分为接送员工的通勤车、负责饲料货运的车辆、负责猪只调运的车辆;外部车辆分为外部来访车辆、外部饲料供应车辆、外部猪只调运车辆。无论是内部车辆还是外部车辆,正式进入养猪场之前,都必须严格采样检测,合格后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负责猪只调运的车辆,在完成调运工作后,必须立即消毒。车辆消毒必须去除杂物、泡沫浸泡、冲洗、消毒以及干燥消毒,车辆在清洗以及消毒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车厢内部与猪只直接接触的部位,车辆在完成清洗以及消毒工作后,应该从车辆的多个位置进行采样,对相关病毒病原进行检测,最终评估车辆清洗、消毒以及干燥的效果。养猪场车辆洗消位置的设立,应该远离养猪场的生活、生产区域,必要情况下更应该进行严格的二次消毒,车辆洗消中心应该配备专业的洗消人员。

2.3 做好采样监测与无害化处理

目前依据联合国《动物生产及动物卫生手册》的指导,非洲猪瘟病毒的诊断技术分为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2类,病原学检测是进行抗体检测,又分为基因检测、病毒分离、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目前采用比较多的就是qPCR荧光定量检测,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必须穿戴生物安全防护装备,采集活猪的血液或者扁桃体液等液体样本,采集病死猪的肺、脾、肾、淋巴结、肌肉等组织样本,另外还要对周边环境,包括饲料、车辆、猪舍、粪便等进行样本采集。一般血液、扁桃体液等液体样品不需要处理,直接用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gDNA,对于耐抑制性能较强的qPCR试剂,也可以直接取液体样品进行下游qPCR实验。但对组织样品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前,需要进行研磨裂解处理。质控标准是以Ct值作为参照,阴性对照的Ct值应>38或无Ct值。阳性对照的Ct值应≤35,并出现典型的扩增曲线。若阴性和阳性对照不满足以上条件,此次实验视为无效。

一旦暴发非洲猪瘟疫情,那么病猪及其粪污内含有大量的非洲猪瘟病毒,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第一时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在政府监管人员的监管下,对相关养猪场内的所有猪只进行扑杀,对所有的猪只和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单向流动,所有接触过非洲猪瘟病毒的运输工具在使用完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一般情况下,粪污都会先经过化学处理后,再采用深埋、堆积发酵或者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扑杀完成后按《非洲猪瘟现场处置措施工作手册》《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猪场空置。

3 结语

目前对于非洲猪瘟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这也是目前防控非洲猪瘟最主要的手段。生猪养殖场应该做好自身的防控工作,密切关注养殖场内猪群的健康状况,科学地进行临床评估,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加强对人、物以及车辆的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非洲猪瘟以及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养猪场的防疫能力和防控意识,以此来实现生猪养殖的安全生产,保障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猜你喜欢
猪只养猪场猪瘟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