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歌剧《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塑造与歌唱技巧的运用

2022-12-08 15:59黄成典
戏剧之家 2022年32期
关键词:涓生伤逝子君

黄成典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目前,我国的文艺事业即将迎来新的局面:将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做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将外来文化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相接壤,服务于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戏剧和中国的观众。声音服务于角色,演员也是为了角色服务的,所以,角色是一个剧目重要的组成部分。演员的一切都是为了更贴近角色,演员训练的“声”“台”“形”“表”都是为了让人物在舞台上更鲜明、更生动、更形象。这次论文的写作,让笔者对民族歌剧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讲述中国的故事——中国歌剧《伤逝》的创作历程

(一)中国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

中国的歌剧诞生于二十世纪上半期,改革开放后,外国的文化开始流入中国,外国也与中国有了更多的文化往来。两国互相吸收自己没有的,取其精华,中国歌剧开始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本土的故事其实有很多,中国文化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改编自神话故事、历史事件、民间传说、英雄事迹的优秀作品数不胜数,比如《白毛女》《江姐》《林徽因》《伤逝》等一系列优秀歌剧。

其中由鲁迅先生创作的《伤逝》流传颇久,对中国影响颇深,其创作背景为“五四”时期,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年轻人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却落得悲剧结局。当代年轻人都在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这些也成了他们个性解放的重要内容。相应地,隐藏在恋爱婚姻背后的危机也被人民敏锐察觉到了。鲁迅曾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指出,妇女想要解放应该用“剧烈的战斗”去争取经济权,“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而两年之后,鲁迅先生就完全改变了态度,从而提出用“火与剑”的态度来面对社会制度的改革。鲁迅用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态度和看法,并借此呼吁社会青年人勇于创新,探索个性的解放。

(二)中国歌剧《伤逝》的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主人公是子君和涓生,歌剧《伤逝》以他们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开了四个篇章,分别是《春》《夏》《秋》《冬》,寓意着一年四季,人生的轨迹和必经的时间旅程,这四个季节也对应了生活之中的酸甜苦辣,见证了一对有着新思想的情侣的初识、相知相恋、成家立业到最后两人爱情分崩离析的生活。第一幕的《春》是子君和涓生的相识、相知,子君是一个出生于封建家庭的女子,而涓生是一位接受新思想教育的“新青年”,涓生常常对子君说新思想,“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①他是子君的思想启蒙者。到第二幕《夏》中,子君和涓生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并幸福地过了一段日子,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务之中,他们的爱情也未能“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涓生有天突然收到了局里寄给他的辞退信,原因竟是子君和涓生是因自由恋爱而结合,因此两人开始产生世界观的分歧。第三幕是《秋》,涓生在被辞退后积极地给各个报刊投稿,却屡次被人拒绝,渐渐希望破灭,生活也开始举步维艰。他们的理想和爱情正待接受考验,两人充满了对自己理想的怀疑和对生活的质疑。他们生活无依,迷茫又困惑,子君在家当起了家庭主妇,丈夫涓生在外的失败,子君无法真正地理解,子君也从曾经勇敢的反叛者,沦为了被生活鞭打得失去了勇气的人。子君依然只想解决眼前物质层面的问题,和涓生没有精神层面的交流和沟通,子君不明白涓生为什么对她不再像从前那样。随着摩擦的增多,他们的爱情也随之消减,直至消磨殆尽。最后一幕《冬》预示着他们爱情的结局,涓生和子君都不再有交流,涓生觉得婚姻就像是束缚住他们的牢笼,想要分开,独自生活,经过生活的捶打与内心的纠结后,涓生对子君坦露了自己不再爱她的真实想法,于是子君被父亲带回家,在痛苦和无奈之下死亡。

二、“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敢于打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新青年

在剧作中,子君是一个勇敢并且敢于打破旧观念的人,她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度很高,所以当她认识了涓生,听涓生讲西方的文化,表达对自由观念的向往,子君欣然接受,并且积极回应涓生,她说:“我就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一个从小受到旧观念熏陶的女子在面对新的思想时,敢于接受,并且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个时代的呼声,这将子君敢于直面人生,不怕面对世俗眼光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大家约定俗成、熟记于心的封建习俗,子君用与涓生的结合做出了自己回应。可见子君是新时代的先锋。

(二)单纯善良的女子

女主角子君在没有接受涓生对她的新思想启蒙时,与一个平凡的老百姓并无两样。她心里满是伦理纲常,作为女子不能时常出门,所以她对外界没有什么清晰的认知,非常单纯善良。在子君与涓生认识后,涓生对子君提出的自由恋爱非常向往,在被生活打击,两人出现了感情问题时,涓生说什么子君都会“乖巧的点点头”②,善良单纯的子君默默地在家,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涓生行动的支持。而当他们感情的裂缝越来越大,生活给予的冲击也让他们这个小家庭承受不住时,涓生开始产生分开的想法,而子君也依然不想伤害涓生,“领会的点点头”。即使最后涓生真的提出要与子君分开,子君也自我消化了一切,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行为。

(三)子君悲剧命运的原因

造成子君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子君还没有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男女平等。她只是简单地认识到了自由表层的快乐,没有认识到自由的本质。自由不仅是行为上的自由,而是从思想上根本地认识世界,改变自己。子君心中的自由,只是让她不顾世俗的眼光,自由地追逐与涓生的爱情,等他们真正在一起后,子君很快就转变成只顾小家的家庭主妇了。封建思想开始在子君心中占据主导地位,她认为自己找到了幸福的归宿,那就是与涓生组成家庭。她不再与涓生讨论新潮流,与社会脱节,两人的思想也有了差距,三观也出现了偏差。后来由于涓生失业,他们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子君开始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忧虑,丢掉了往日的勇敢无畏,性格也变得怯弱,她的生活亦变得平庸起来。子君的新思想只是个性化的,并且只停留在婚姻自主的层面上,没有升华到更深的层次。她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只是从一个牢笼到另一个牢笼。她是丈夫的附属品,靠丈夫养活,所以夫妻二人的感情出现破裂也是在所难免。这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

三、角色歌唱技巧的分析

(一)子君唱法的特点

歌剧《伤逝》由施光南编曲,运用了西洋歌剧的编曲技巧,所以音乐风格宏伟明亮、饱满圆润,偏向西洋的唱法,也就是美声。美声是从意大利传入中国的,在演唱美声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共鸣腔。共鸣腔发声时,咽腔、口腔、鼻腔中的空气容量与喉中声带发生共鸣,通过腹部气息的支持,让声音在剧场里具有穿透性,观众无论坐在哪都可以听见,并听得真切,所以要求声音圆润、咬字清晰,最主要的是声音要高亢嘹亮,具有穿透力,这样更能贴近子君的形象,贴近歌曲的创作风格。

(二)角色塑造中需要用到的歌唱技巧

子君这个角色是一个新兴时代的进步女青年,当时的大背景是外国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子君”这个人物从思想、文化、行为上都应该带点西洋的感觉。并且,因为歌剧运用的是现场的乐队伴奏,更要求演员的音量要大,要有穿透力,因此美声的唱法更适合“子君”这个人物。子君善良勇敢的人物形象,要求声音共鸣腔体大并且音色要温暖、厚实,给人踏实和幸福的感觉,也需要气息流畅,声音富有感染力和张力,在《春》《夏》《秋》《冬》四个篇章中能够展现明显的变化。

《春》是对自由爱情的向往,整场唱腔抒情流畅,表现甜蜜的感觉。例如:《春》篇章《一抹夕阳》一曲中,表现了小女生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轻巧舒适的声音处理,不需要多大的力气。开头两句,富有诗意,一抹夕阳,映照窗棂,也映射到子君的心里去了,因为子君的心灵是打开的,她在接受新思想,也在接受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所以看到什么都是甜蜜的。演员在演唱《一抹夕阳》时,要展现出小女生的甜蜜可爱,对新思想的好奇。“破网的鱼儿游向大海”这一句是新青年的自觉。

《夏》表现的是欢快的感觉,抒发着子君初为人妇的喜悦,演员的腹部肌肉需要有弹跳性。例如:《欣喜地等待》一曲中,子君冲破了重重困难,开始与涓生一同生活,子君开心到唱起来,所以曲子的旋律很跳跃,演员腹部肌肉要能跟上,气息也要托住。子君做好了饭菜,等待涓生的到来,她的内心是止不住的愉快,这一点从这首曲目的跳音可以明显看出。演员在演唱这一部分时,因为音域较高,声音要尽量轻巧灵活,跳音不要连到一起,就像在家自哼自唱的感觉,但音量也不要太小。

《秋》中的《风萧瑟》一曲充满了不安的情绪,前两句要带有疑问,轻轻地唱出来,“风萧瑟,叶飘落,人生是这样地令人迷惑”。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子君,无依无靠,把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想到本该与自己相互扶持、互相鼓励的涓生不在身边,他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爱自己了,子君也出现了崩溃和恍惚的情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开头两句就像文章的中心主旨,要简明扼要地点出中心。整篇曲子要围绕着中心主旨来演绎,也就是要展现子君对人生的迷惑和心中的痛苦。虽然要表现出虚弱无助的状态,但这时演员的气息要与支点配合好,要有一个矛盾点,歌唱状态始终积极,由气息托着往前送,声音弱而不虚。演员演唱到子君的诉求和痛苦时,例如“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把那甜蜜的笑容淹没”等高潮段落,需要加大横膈膜的支持,运用大量的气息,表达出子君对生活的控诉。这时的节奏要紧凑起来,就像是与谁吵架,情绪机关枪似的喷涌而出,把子君的委屈、难过、迷茫倾泻出来。高潮部分是子君情绪的大爆发,高音要完全出来,后面“我想虔诚地向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等唱段,虽然音域要求不高但却很难唱,要将无奈娓娓道来,多用胸腔含着说话。

《冬》展现的是郁闷的情绪。在《不幸的人生》一曲中,演员声音要深沉,运用更多胸腔和头腔的共鸣。这一段是子君在最后对人生的总结,大多是拖长音,演员心里要有一定的节拍,在节拍中找到自己的身体律动,前两句表现子君失望的歌词,在咬字上要多多注意。到高潮部分,子君全部的热情都已耗尽,只有对自己一生所求的失望,所以演员在将声音全部放出来时,也要有咬字和气息的配合。最后的“我要回去”一句,演员的声音更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演唱和表演上都要投入。最后一段,如同曲目开始,情绪要回归平静,演唱气息要稳,因为子君意识到自己已经回不去了,眼泪流得再多也不能改变什么,此时的子君是平静和认命的态度。以上是本剧在塑造子君这个角色的时候需要用到的歌唱技巧。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歌剧《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形象,以及塑造人物需要运用的歌唱技巧。子君的悲剧性在于她从小受到封建礼制的长期熏染,虽有冲破束缚的决心,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自由的本质,错把自由的爱情当作思想上的独立,因此只能在痛苦中结束自己悲剧的一生。而演员需要贴近角色,理解作品内容,通过一定的演唱技巧表达人物的情感,塑造出符合人物形象的角色。

注释:

①鲁迅.伤逝[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②吴贵红.歌剧〈伤逝〉中子君的人物形象分析[J].大众文艺,2018,(14):132-133.

猜你喜欢
涓生伤逝子君
子君的错
子君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