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2022-12-08 06:43李桂
领导文萃 2022年22期
关键词:南方周末中国式高质量

李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中国将从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等12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不难看出,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又该如何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2022年10月18日,《南方周末》记者对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

南方周末:在你的理解里,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有两层概念,一个是“中国式”,一个是“现代化”。其中,“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性规律。比如,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欧洲人,都得吃饭、喝水,这就是普遍性。

所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是什么?就是得尊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我们也得搞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等内容。这些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可借鉴的经验。

现代化从来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更强调我们自己的国情特色,有我们自己的特点。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紧紧把握基本国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规划,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性的地方。这种“特殊”,和中国的历史、国情、文化等,都有关系。

把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

南方周末: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出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章节,这意味着什么?

张占斌: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对这件事情给予了更高的关注,把它放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也提醒我们全党要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问题更加关注,要有更高水平的认识。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首先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揭示出来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个提法非常重要,这些话一说就懂,但是要不这么说,有的人还不一定有这么直观的感受。所以用非常简约的文字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揭示出来了。而且也揭示出我们要靠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靠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目标,也是过程和方向。这种表述的动作感很强。

南方周末:“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表述有什么区别?

张占斌:从核心内容上来讲,它们基本上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达方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过去我们一直常说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更简约、更有针对性,这两种表述一直交替出现在党的各类报告中。

实际上,在过去的表述中,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都是常见的表述。但是如果要严格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要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概念涵盖的范围更大,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

过去有些文件也讲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次统一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上,相当于用“中国式现代化”把我们要做的有关现代化的事情都包括进来了。

南方周末: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你看来,“高质量发展”为何在本质要求的9点内容中排序靠前?

张占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以贯之坚持的重大原则,紧接着就是“高质量发展”,这就说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务之急,很重要。报告也提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就等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这就把发展的问题提出来了,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是其他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在搞好经济的同时,把别的也搞好,社会才能进步。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高质量发展”就非常重要。

知道什么是首要任务后,再往下说“高质量发展”怎么发展。那你就得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都得高质量。既然都要高质量发展,那现在达没达到高质量?没有。既然没达到高质量,就要好好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得好好搞市场经济,推进高水平开放,来构建新发展格局。

再往下说,就得把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要实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等,还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市场配置资源,另外要把发展经济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等,这些都很重要。

南方周末:“高质量发展”最初是用来形容经济的,但是后来它涵盖的内容也有所转变?

张占斌:2017年,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三年间,“高质量发展”的定语,从“我国经济”变成了“我国”,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已经拓展到方方面面了,各行各业都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比如,這几年,生态环境也提出要高质量发展,为了绿水青山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实行河长制、湖长制、设立国家公园,建立各种生态制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十九届六中全会也提到,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此外,还有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等等,也都在追求高质量发展。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张占斌: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和以往有所不同。另一个是,现在对发展的认识也提高了。比如说,在吃饭都没有解决的时代,你怎么强调高质量发展?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现在认为,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还有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生态等都需要发展,这就是认识提高的表现。

同时,随着国家的进步,有些问题也逐渐变成社会的主要问题了。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情况下,就到了要比较多地注重共同富裕的问题了。所以说,随着社会进步,时代主题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了,要求我们现在就要高质量发展。

现在说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包括经济。但经济是基础,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你就很难建设强国;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其他方面说多了可能也做不到。

我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些年一直在讲经济是基础,一定要把经济做好,这是没问题的。但有些地方个别干部有的时候事多了,或多或少地对抓经济发展就不像以前那么下功夫了,这个是应该加以纠正的。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南方周末中国式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国式民主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