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游子思故乡

2022-12-08 01:45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茅店羌笛浊酒

无论暴雨狂风、铁马金戈,都无法断绝游子与家乡的联系。在古代,很多诗人都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诗词中,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想念。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思乡之作吧。

杂  诗(其二)

□唐·王 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  释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著花未:开花没有?

理  解

您从我的家乡而来,应该知道我家乡的事情。

您来的时候应该路过我家雕画花纹的窗前,那株梅花开了没有?

秋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  释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行人:指送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理  解

客居洛阳城中,秋风惹人相思。想给家里写一封信,只是思绪万千,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尽情感?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住。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

赏  析

全诗一气呵成,语言通俗易懂,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了游子的心情。古时消息传达不便,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理  解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鸣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  析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描写羁旅之情的名篇。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  释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理  解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去了,没有一点停留的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吹响,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地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怎能半途而廢。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头发都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猜你喜欢
茅店羌笛浊酒
清风舞月
羌笛悠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羌笛为武汉吹响
斟一杯浊酒,谱一曲清歌
浊酒天涯是归期
一壶浊酒喜相逢
诗二首
茅店
说“浊酒一杯家万里”